护理天地

>首页>护理天地>护理课堂

2018年德昌县中医医院中西医及专科护理操作常规

  

目录
第一篇  常用护理操作规程    1
第一章  常用西医护理操作规程    1
第一节  卫生学洗手法    1
第二节  外科手消毒法    2
第三节  无菌技术    3
第四节  患者入院护理    6
第五节  患者出院护理    7
第六节  铺床法(备用床)    8
第七节  铺床法(暂空床)    9
第八节  铺床法(麻醉床)    10
第九节  口腔护理    12
第十节  鼻  饲    13
第十一节  女病人导尿    15
第十二节  男病人导尿    17
第十三节  留置导尿    18
第十四节  胃肠减压    19
第十五节  大量不保留灌肠    21
第十六节  小量不保留灌肠    23
第十七节  氧气吸入法    24
第十八节  雾化吸入疗法    25
第十九节  切(伤)口换药    26
第二十节  血糖监测    28
第二十一节  口服给药技术    29
第二十二节  密闭式静脉输液    31
第二十三节  密闭式静脉输血    32
第二十四节  静脉留置针输液操作    33
第二十五节  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    35
第二十六节  静脉注射技术    36
第二十七节  动脉血标本采集技术    37
第二十八节  肌内注射    39
第二十九节  皮内注射    40
第三十节  皮下注射技术    41
第三十一节  物理降温    42
第三十二节  经鼻/口腔吸痰法    44
第三十三节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    45
第三十四节  心肺复苏    47
第三十五节  简易呼吸器使用技术    49
第三十六节  电除颤技术    50
第三十七节  心电监测技术    52
第三十八节  微量注射泵/输液泵使用技术    53
第三十九节  患者平车搬运法    55
第四十节  患者约束法    56
第四十一节  痰标本采集法    57
第四十二节  咽拭子标本采集法    58
第四十三节  全自动洗胃机洗胃技术    60
第四十四节  T形管引流护理    61
第四十五节  造口护理    63
第四十六节  膀胱冲洗技术    64
第四十七节  脑室引流护理    65
第四十八节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67
第四十九节  气管切开护理    68
第五十节  穿脱隔离衣法    70
第五十一节  口咽通气管放置技术    71
第五十二节  PICC维护技术    72
第二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75
第一节  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75
第二节  经穴推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76
第三节  穴位敷贴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77
第四节  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78
第五节  拔罐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79
第六节  刮痧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81
第七节  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82
第八节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83
第九节  中药冷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85
第十节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86
第十一节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87
第十二节  中药熏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88
第十三节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90
第十四节  蜡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91
第十五节  隔物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92
第十六节  麦粒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93
第十七节  悬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95
第十八节  中药泡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96
第二篇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介绍    98
第一章  刮痧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98
第一节  刮痧技术    98
第二节  常用刮痧手法    100
第三节  刮痧技术操作流程图    102
第二章  拔罐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103
第一节  拔罐技术    103
第二节  拔罐技术操作流程图    106
第三章  麦粒灸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107
第一节  麦粒灸技术    107
第二节  麦粒灸技术操作流程图    109
第四章  隔物灸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110
第一节  隔物灸技术    110
第二节  隔物灸技术操作流程图    112
第五章  悬灸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113
第一节  悬灸技术    113
第二节  悬灸技术操作流程图    115
第六章  蜡疗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116
第一节  蜡疗技术    116
第二节  蜡疗技术操作流程图    118
第七章  穴位敷贴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119
第一节  穴位敷贴技术    119
第二节  穴位敷贴技术操作流程图    121
第八章  中药泡洗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122
第一节  中药泡洗技术    122
第二节  中药泡洗技术操作流程图    124
第九章  中药冷敷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125
第一节  中药冷敷技术    125
第二节  中药冷敷技术操作流程图    127
第十章  中药湿热敷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128
第一节  中药湿热敷技术    128
第二节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图    130
第十一章  中药涂药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131
第一节  中药涂药技术    131
第二节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流程图    133
第十二章  中药熏蒸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134
第一节  中药熏蒸技术    134
第二节  中药熏蒸技术操作流程    136
第十三章  中药热熨敷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137
第一节  中药热熨敷    137
第二节  中药热熨敷技术流程图    139
第十四章  中药离子导入基本知识介绍    140
第一节  中药离子导入    140
第二节  中药离子导入操作流程图    142
第十五章  穴位注射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143
第一节  穴位注射技术    143
第二节  穴位注射操作流程图    145
第十六章  耳穴贴压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146
第一节  耳穴贴压法    146
第二节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流程图    148
第十七章  经穴推拿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149
第一节  经穴推拿技术    149
第二节  经穴推拿技术操作流程图    152
第十八章  中药灌肠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153
第一节  中药灌肠技术    153
第二节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流程图    155
第三篇  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156
第一章  心内科护理技术    156
第一节  心电图检查    156
第二节  中心静脉压监测    158
第三节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160
第四节  漂浮导管操作    162
第二章  呼吸内科护理技术    166
第一节  无创正压通气    166
第二节  排痰机护理    167
第三章  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护理技术    169
第一节  血浆置换护理    169
第二节  血液透析机使用    171
第三节  4008S血液透析滤过    175
第四节  5008S血液透析滤过    179
第五节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换药    182
第六节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使用    184
第四章  内分泌科护理技术    188
第一节  快速血糖监测    188
第二节  胰岛素注射    189
第三节  胰岛素笔注射    190
第四节  糖耐量试验    191
第五节  10g尼龙丝使用    193
第六节  动态血糖监测    194
第七节  胰岛素泵使用    195
第五章  消化内科护理技术    197
第一节  肛管排气    197
第二节  三腔两囊管压迫术    198
第六章  肿瘤化疗科护理技术    200
第一节  便携式维持静脉化疗注射泵配置    200
第二节  抗肿瘤药物安全配制及给药    202
第七章  感染疾病科护理技术    204
第一节  降温毯使用    204
第二节  瞳孔观察    206
第八章  普通外科护理技术    207
第一节  备 皮    207
第二节  腹带包扎    208
第三节  胃肠减压    209
第四节  腹腔冲洗    212
第五节  肠造口袋更换    213
第九章  心胸外科护理技术    214
第一节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配合    214
第二节  心包、纵膈引流护理    216
第三节  肺动脉压(PAP)监测    218
第四节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219
第五节  气管切开护理配合    220
第六节  经口气插管患者口腔护理    222
第七节  口咽通气管置入    224
第十章  骨科护理技术    225
第一节  颈托佩戴    225
第二节  胸腰支具使用    226
第三节  腰围护理    228
第四节  枕颌吊带牵引使用    229
第五节  无动力助行架使用    231
第六节  拐杖使用    232
第七节  骨牵引    233
第八节  防压疮气垫床使用    234
第九节  抗血栓压力袜使用    236
第十节  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使用    237
第十一节  颈腕吊带使用    238
第十二节  自体血回输装置    239
第十三节  骨科患者制动    240
第十四节  骨科轴线翻身    243
第十五节  膝关节穿刺    245
第十一章  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技术    246
第一节  中心静脉导管插管护理配合    246
第二节  动脉血气分析仪使用    248
第十二章  新生儿科护理技术    249
第一节  新生儿光照疗法    249
第二节  新生儿脐部护理    250
第三节  早产儿暖箱使用    251
第十三章  皮肤科护理技术    253
第一节   皮肤给药    253
第二节  冷湿敷法    254
第三节  清疮换药    255
第四节  封包疗法    257
第五节  浸浴疗法    259












第一篇  常用护理操作规程
第一章  常用西医护理操作规程
第一节  卫生学洗手法
【工作目标】洗手后,手部污垢、细屑及部分致病菌被清除。
【结果标准】
1.操作者对洗手的意义及目的清楚。
2.操作规范,动作流畅。
3.洗手步骤正确,揉搓时间达到标准。
4.洗手后手部检测不到致病微生物。
【注意事项】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用洗手液洗手,当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揉搓方法与洗手方法相同。
2.洗手方法正确,手的各个部位都需洗到,冲净,尤其要认真清洗指背、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部位,冲净双手时注意指尖向下。
3.注意调节合适的水温、水流,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1
表1-1     卫生学洗手法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人员准备:护士着装整洁,取下手表及饰物,必要时修剪指甲,卷袖过肘。    8           
    用物:洗手液或手消毒液、一次性纸巾或毛巾、盛放擦手用品的容器、流动洗手装置、必要时备指甲剪。    10           


中    使用流动水,双手充分湿润。    5           
    取适量洗手液,均匀涂抹整个手掌,手臂、手指和指缝。    5           
    认真搓洗双手每步骤至少15秒,动作不少于5次。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反复进行至干净为止。    5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5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5           
    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沿指缝揉搓。    5           
    弯曲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5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           
    指尖合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           
    揉搓手腕,双手交换进行。    5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浄双手,再用一次性纸巾或毛巾擦干。    5           
质量标准    操作规范,程序正确。    10           
    时间控制符合要求。    7           
理论提问        10           
总分        100           
第二节  外科手消毒法
【工作目标】进行外科手术或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前,清除指甲、手、前臂、上臂下1/3的污物和暂居菌,将长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
【结果标准】
1.操作者对于洗手的意义及目的清楚。
2 操作规范,动作流畅。
3.洗手步骤正确,时间达到标准。
【注意事项】
1.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始终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涂抹消毒剂并揉搓、流水冲洗、无菌巾擦干等都应从手部开始,然后再向前臂、上臂下1/3进行。
2.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次使用后消毒或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具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2
表1-2     外科手消毒法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人员准备:护士着装整洁,仪表符合要求,取下饰物及手表,修剪指甲,卷袖过肘10cm以上。戴好口罩、帽子,头发、口鼻不外露,轻度呼吸道感染者戴双重口罩,严重者不可参加手术。    5           
    用物:洗手装置、清洁用品、手消毒剂、干手物品、计时装置。    5           
操作流程    调节水流,湿润双手,取适量的洗手液按“卫生学洗手法”进行初步洗手至上臂下1/3。    20           
    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上臂下1/3。    5           
    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上臂下1/3。    5           
    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擦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上臂下1/3,同法重复一遍。认真揉搓2—6分钟。(在卫生学洗手法步骤的基础上双手交替揉搓,螺旋式上升至上臂下1/3)    40           
质量评定    符合外科手消毒原则。    5           
    手消毒时间控制符合要求。    5           
理论提问        10           
总分        100           
第三节  无菌技术
【工作目标】操作人员在无菌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
【结果标准】
1.操作规范,动作流畅。
2.在操作过程中,无菌物品和无菌容器始终保持无菌状态。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闭合钳端,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放入无菌持物钳时需松开轴节以利于钳与消毒液充分接触。
3.无菌持物钳使用过程中:①始终保持钳端向下,不可触及非无菌区;②就地使用,到距离较远处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
4.不可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油纱布,防止油粘于钳端影响消毒效果;不可用无菌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以防被污染。
5.无菌持物钳一旦被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消毒灭菌。
6.无菌持物钳干燥保存时应4小时更换一次。
7.移动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手指不可触及无菌容器的内面及边缘。
8.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即使未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中。
9.无菌容器应定期消毒灭菌;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
10.打开无菌包时手只能接触包布四角的外面,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可跨越无菌区。
11.包内物品未用完,应按原折痕包好,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限24小时内使用。
12.无菌包应定期消毒灭菌,有效期7~14天;如包内物品超过有效期、被污染或包布受潮,则需重新灭菌。
13.铺无菌盘区域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污染。
14.铺盘时非无菌物品和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盘保持适当距离,手不可触及无菌巾内面,不可跨越无菌区。
15.铺好的无菌盘尽早使用,有效期不超过4小时。
16.不可将物品伸入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倾倒液体时不可直接接触无菌溶液瓶口;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以免污染剩余溶液。
17.已开启的无菌溶液瓶内的溶液,24小时内有效,余液只作清洁操作用。
18.选择合适手掌大小的手套尺码;修剪指甲以防刺破手套。
19.戴手套时手套外面(无菌面)不可触及任何非无菌物品;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另一手套的内面;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
20.戴手套后双手应始终保持在腰部以上或操作台面以上视野范围内的水平;如发现破损或可疑污染应立即更换。
21.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避免强拉,注意勿使手套外面(污染面)接触到皮肤;脱手套后应洗手。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3
表1-3     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2           
    评估环境:操作环境清洁、宽敞,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    2           
    用物:无菌持物钳、灭菌棉签、纱布罐、无菌溶液、包装有治疗碗的无菌包(内有2个治疗碗、2把平镊、棉球数个),无菌手套包、无菌治疗巾包、三瓶架(2%碘酊、75%乙醇),治疗盘、开瓶器、弯盘、胶布、小卡片、速干手消毒液。    4           
操作流程    将用物合理地放置在无菌技术操作台上,方便操作。    2           
    核对无菌包名称、灭菌日期、查看化学指示带颜色改变情况,将无菌包置于清洁、干燥、平整处,揭开系带,依次揭开包布外角→左右两角→内角,无污染。    4           
    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无污染。    4           
    如包内物品未用完,依原折痕包好,再用系带横行包扎好,无污染。    2           
    注明第一次开包日期及时间,超过24h不能使用。    2           
    铺巾:双手捏住无菌治疗巾一边的外面两角,轻轻抖开,双折平铺于治疗盘内,将上层扇形折至对侧,开口向外。    6           
    核对无菌治疗碗包名称、灭菌日期、查看化学指示带颜色改变情况,开无菌治疗碗包,将包托在手上,另一手打开包布四角并捏住。    4           
    放物:稳妥地将包内物品放在备妥的无菌区内。    2           
    用无菌持物钳整理无菌治疗碗及平镊。    2           
    核对无菌容器名称、灭菌日期、查看化学指示带颜色改变情况,打开无菌容器盖,容器盖内面向上,放置或托住底部拿在手上,无污染。    2           
    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敷料,放入无菌治疗治疗碗内,无污染。    2           
    盖回无菌容器盖,无污染。记录第一次开罐时间,有效期为24小时。    3           
    从密封瓶中取无菌溶液:擦净瓶外灰尘,检查并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瓶盖有无松动;瓶身有无列缝;溶液有无沉淀、浑浊或变色)    4           
    开瓶:用启瓶器开启瓶盖,消毒瓶塞,待干后打开瓶塞。    4           
    倒液:手持溶液瓶,瓶签朝向掌心,先倒少量液体旋转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将无菌液体倒入无菌盘中的一个治疗碗内;倒好溶液后立即塞好瓶塞,无污染。    3           
    在瓶签上注明第一次开瓶日期和时间。已开启过的溶液有效期为24小时。    4           
    放入以上物品后,拉平扇形折叠层遮盖物品,上下层治疗巾边缘对齐,开口处及两侧边缘反折备用。记录铺盘日期及时间,无菌盘的有效时间为4小时。    2           
    将用物(铺好的无菌盘、无菌手套及胶布),携至病人床旁,打开治疗盘,无污染。    2           
    选择并检查手套包,核对手套包上的手套号码及灭菌日期,包装是否完整、干燥。    2           
    打开无菌手套包及手套带。    2           
    戴手套,无污染。    10           
    双手对合交叉调整手套位置。    2           
    操作完毕,脱手套,一手捏住另一手套外面,翻转脱下,已脱下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内,将其翻转脱下。    2           
    整理用物,洗手。    2           
质量评定    操作者准备符合要求。    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查对制度,无污染。    2           
    操作有序,动作熟练。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4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四节  患者入院护理
【工作目标】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需要。
【结果标准】
患者及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注意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注意事项】
1.工作中注意语言艺术性,态度亲切和蔼。
2.病情危重患者备好急救器材和药品,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执行医嘱,做好护理记录。
3.有沟通障碍及高龄、危重等患者等需留陪伴。
4.做好特殊患者的饮食指导,如糖尿病患者等。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4
表1-4     患者入院护理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2           
    患者:接入院处电话后询问患者年龄、疾病种类、意识情况等。     2           
    用物:暂空床(如需急诊手术需备麻醉床),根据病情需要加铺橡胶单、中单、氧气、气垫床,心电监护,负压吸引装置,热水瓶,患者服,床栏,入院登记本,腕带,入院须知,离院责任书等。    6           
迎接
新病人    办公室护士热情接待,做好入院登记、分配床位、戴手腕带;书写床头卡,建立患者病历档案、病员一览表卡片,留患者身份证复印件。    8           
    责任护士热情迎接患者,做自我介绍,测量患者身高及体重,妥善安置于病床。    4           
    测量生命体征,填于体温单上,必要时测量血氧饱和度。    4           
    通知医生诊视患者。    2           
评估    询问病史,评估患者的病情,健康状况,心理状态,自理能力,根据评分结果给予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确定护理级别。    10           
入院
介绍
及护理    向患者或家属介绍主管医生、病区护士长。    2           
    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贵重物品保管及离院责任制度    10           
    做好用电、防火宣教,发入院须知。    2           
    指导常规标本的留取方法、时间及注意事项。    5           
    做好清洁工作,更换患者服。    5           
    做相应疾病介绍及健康宣教。    10           
    完成护理记录。    10           
    根据医嘱完成治疗及护理。    10           
质量
评定    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求,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1           
    患者及家属知晓护士告知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1           
    护士熟悉流程,态度亲切,热情。    1           
理论
提问        5           
总分        100           
第五节  患者出院护理
【工作目标】患者及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注意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2.床单元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注意事项】
1.患者带引流管出院时,应做好相应指导及自护方法。
2.如有压疮或者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出院后,应做好皮肤护理指导工作。
3.传染病患者出院后,应根据院感规定进行用物处置。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5
表1-5     患者出院护理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3           
    患者: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情况、引流管情况等。    5           
    用物:出院登记本、运送车、出院指导手册、大单、被套、枕套。    5           
办公护士工作程序    医生下达出院医嘱以后,执行出院医嘱,整理执行单。    4           
    通知管床护士,填写出院登记本。    4           
    清除药敏标识及各种提示。    4           
    通知总务护士清退剩余药品。    5           
    办理患者结账手续,打印、整理出院病历。    4           
管床护士工作程序    通知患者及家属,指导办理出院手续,协助清理用物。    6           
    根据疾病需要进行出院指导,包括:休息、饮食、用药、功能锻炼和定期复查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注意皮肤情况及引流管情况,进行相应护理指导。    15           
    征求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意见,告知医生门诊时间、病房电话、病历复印时间等。    5           
    根据病情通知运送部,采用平车、轮椅护送患者出院。    5           
    完善护理记录,归档入病历。    5           
    根据疾病种类进行床单元消毒处理。    6           
    铺好备用床。    5           
质量评定    患者或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出院注意事项及指导。    4           
    护士态度好,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    5           
    终末处置符合要求,病室清洁整齐。    5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六节  铺床法(备用床)
【工作目标】保持病室整洁,准备接受新患者。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注意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2.病室整洁,床单元符合备用床要求。
【注意事项】
1.符合铺床的实用、耐用、舒适、安全的原则。
2.床单中缝与床中线对齐,四角平整、紧扎。
3.被头充实,盖被平整、两角内折对称。
4.枕头平整、充实,开口背门。
5.注意省时、节力。
6.病室及患者床单位环境整洁、美观。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6
表1-6     铺床法(备用床)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 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取下手表。    3           
    环境:病室内无患者进行治疗或进餐,清洁、通风等。    2           
    用物:床、床垫、床褥、护理车、大单、被套、棉絮或毛毯、枕芯、枕套,按使用顺序将用物放于护理车上。    5           
操作前    推护理车至床旁,移椅至床尾正中,叠棉胎或毛毯、床褥,连同枕芯一起放于椅面上。移开床旁桌约20cm,若为升降床,调整至床适当高度。    5           
    按需要翻转床垫,放平,检查床设备    5           
操作中    将床褥齐床头平放于床垫上,将对折处下拉至床尾,铺平床褥。    5           
    铺大单:①大单放于床褥上,正面向上,中缝和床的中线对齐;     5           
    ②将床头大单折成方角或斜角。    2           
    ③再将床尾大单折成方角或斜角;    3           
    ④将中间的大单拉紧塞于床垫下。    3           
    ⑤绕至对侧,依上述步骤铺好大单。    7           
    套好被套(S型法或卷筒式),上端距床头15cm,边缘向内折叠和床平齐(开口处朝床尾或背门),尾端塞于床垫下。    12           
    套好枕套。四角充实、平整,平放于床头(开口处背门)。    5           
操作后    将床旁椅放回原处。    5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5           
    洗手,取下口罩。    5           
质量评定    操作熟练、轻稳,方法正确,符合节力原则。    6           
    大单平整,紧扎。角底整齐,被盖平整,被头及四角充实。    7           
    床单元整齐清洁。    5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七节  铺床法(暂空床)
【工作目标】供新住院患者或暂时离床患者使用,保持病室整洁。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注意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2.病室整洁,床单元符合暂空床要求。
【注意事项】
1.符合铺床的实用、耐用、舒适、安全的原则。 
2.床单中缝与床中线对齐,四角平整、紧扎。
3.被头充实,盖被平整、两角内折对称。
4.枕头平整、充实,开口背门。
5.注意省时、节力。
6.病室及患者床单位环境整洁、美观。
7.用物准备符合患者病情需要。
8.患者上、下床方便。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7
表1-7     铺床法(暂空床)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 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取下手表。    3           
    环境:病室内无患者进行治疗或进餐,清洁、通风等。    4           
    用物:床、床垫、床褥、护理车、大单、被套、棉絮或毛毯、枕芯、枕套,按使用顺序将用物放于护理车上。    6           
操作前    推护理车至床旁,移椅至床尾正中,按使用顺序将用物放于椅面上,移开床旁桌约20cm,若为升降床,调整至床适当高度。    5           
    按需要翻转床垫,放平,检查床设备。    5           
操作中    将床褥齐床头平放于床垫上,将对折处下拉至床尾,铺平床褥。    4           
    铺好大单(同铺备用床法)。    12           
    套好被套(同铺备用床法)。两侧内折与床沿齐后,呈三折叠至床尾。    12           
    根据病情需要,铺橡胶中单、中单。中线和床中线对齐,上缘距离床头45~50cm。    5           
    套枕套(同铺备用床法)。    5           
    将床旁桌、椅移回原处。    5           
    将护理车放于固定位置。    4           
操作后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5           
    洗手,取下口罩。    5           
质量
评定    操作熟练、轻稳,方法正确,符合节力原则。    5           
    大单平整,紧扎。角底整齐,被盖平整,被头及四角充实。    5           
    床单元整齐清洁。    5           
理论
提问        5           
总分        100           
第八节  铺床法(麻醉床)
【工作目标】便于接受和护理麻醉术后的患者,避免床上用物被污染,便于更换。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注意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2.病室整洁,床单元符合麻醉床要求。
3.用物准备符合患者的病情需要。
【注意事项】
1.符合铺床的实用、耐用、舒适、安全的原则。
2.床单中缝与床中线对齐,四角平整、紧扎。
3.被头充实,盖被平整、两角内折对称。
4.枕头平整、充实,开口背门。
5.注意省时、节力。
6.病室及患者床单位环境整洁、美观。
7.用物准备符合患者病情需要。
8.患者上、下床方便。
9.保证术后患者的用物安全,使患者能及时得到抢救和护理。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8
表1-8     铺床法(麻醉床)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 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取下手表。    3           
    环境:病室内无患者进行治疗或进餐,清洁、通风等。    3           
    用物:床、床垫、床褥、治疗车、大单、被套、棉絮或毛毯、枕芯、枕套,按使用顺序将用物放于治疗车上。
麻醉护理盘:治疗盘内置开口器、舌钳、治疗碗、生理盐水、镊子、输氧导管、吸痰管和纱布。
血压计、听诊器、输液架、胶布、棉签和电筒,护理记录单、笔、弯盘,护理车或污衣袋。
必要时备吸引器、氧气、胃肠减压器、热水袋及毛毯。    8           
操作前    推治疗车至床旁,移椅至床尾正中,移开床旁桌约20cm,将用物放于床尾椅上。    5           
    按需要翻转床垫,放平,检查床设备。    5           
操作中    将床褥齐床头平放于床垫上,将对折处下拉至床尾,铺平床褥。    4           
    铺好大单(同铺备用床法)。    10           
    根据病情和手术部位,将橡胶中单和中单距床头45~50cm处铺好,中线对齐,边缘塞于床垫下,铺第二块橡胶中单、中单齐床头。    5           
    绕至对侧,逐层铺好各单。    10           
    套好被套(同铺备用床法),尾端向内折叠与床尾齐,三折叠于床的背门一侧。    10           
    套枕头套,四角充实,橫立于床头(开口背门)。    5           
操作后    放回床旁桌,床旁椅放于接收病员的对侧床尾。    3           
    麻醉护理盘放于床旁桌上,其它用物放于适当处。    2           
    清理用物,洗手,取口罩。    5           
质量评定    麻醉护理盘和用物齐备,抢救和护理病人及时。    6           
    操作熟练、动作敏捷。    6           
    床单元整洁、美观、床铺平整、舒适。    5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九节  口腔护理
【工作目标】保持患者口腔清洁、湿润,口腔无异味。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口腔护理的解释及操作表示满意。
2.患者的口腔卫生得到保持。
3.患者的口腔异常情况被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4.记录准确。
【注意事项】
1.操作动作应轻柔,避免金属钳端碰到牙齿,损伤黏膜及牙龈,对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应当特别注意。
2.昏迷患者应当注意棉球的干湿度,禁止漱口,以免引起误吸。
3.用开口器,应从臼齿放入。
4.擦洗时需用止血钳夹紧棉球,每次1个,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中。
5.如患者有活动义齿,应取下再进行操作,取下的义齿应浸没于贴有标签的冷水杯中,义齿可用冷水擦洗,注意勿将义齿浸于热水或乙醇中,以免变色、变形及老化。
6.护士操作前后应当清点棉球数量。
7.传染病患者的用物需按消毒隔离原则进行处理。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9
表1-9     口腔护理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3           
    用物:治疗盘内备:治疗碗2个(分别盛漱口溶液和浸湿的无菌棉球)、镊子、弯止血钳、弯盘、压舌板、吸水管、棉签、液状石蜡、手电筒、纱布数块、治疗巾。必要时备开口器。
治疗盘外备:常用漱口液、口腔外用药、速干手消毒液。
治疗车下层备生活垃圾桶、医用垃圾桶。    5           
    患者: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告知口腔护理的目的,遵医嘱准备药液,取得患者的合作。    4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协助病人取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面向护士。    10           
操作中    取治疗巾围于颈下及枕上,置弯盘于口角处,如病人嘴唇太干可先用湿棉球湿润嘴唇。    4           
    评估患者口腔,状况:嘱患者张口,护士一手持手电筒,一手持压舌板,昏迷者或牙关紧闭着,可用开口器协助张口,观察口腔情况。(口唇、口腔黏膜、牙龈、舌苔有无异常,口腔有无异味,牙齿有无松动,有无活动性义齿等)。    3           
    清醒病人用吸水管吸水漱口。有活动假牙者,取下假牙,用冷开水洗刷净放于清水杯中备用。    3           
    清点棉球个数后,用弯止血钳夹取含有无菌溶液的棉球,拧干擦拭口腔:
(1)嘱患者张口闭齿,用压舌板轻轻撑开左侧颊部,弯止血钳夹紧棉球,擦洗左侧牙齿的外面,沿纵向擦洗牙齿,按顺序由臼齿洗向门齿。同法擦洗右侧牙齿的外面。
(2)嘱患者张开上、下齿,擦洗牙齿左上内侧面、左上咬合面、左下内侧面、左下咬合面,弧形擦洗左侧颊部。同法擦洗右侧牙齿。
(3)擦洗舌面及硬腭部。
(4)擦舌下。    15           
    协助患者用吸水管吸清水漱口(昏迷患者除外),将漱口水吐入弯盘,纱布擦净口唇,再次评估口腔情况。    5           
    口唇涂石蜡油或润唇膏,必要时口腔用药。    5           


后    撤下弯盘及治疗巾,清点棉球,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    5           
    指导患者口腔卫生知识。    5           
    清理处置用物,按消毒原则处理,归还原处。    5           
    洗手,记录口腔卫生状况及护理效果。    4           
质量评定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病人。病人口腔清洁舒适。    5           
    操作熟练,动作轻柔,患者无黏膜损伤。    5           
    溶液选择适宜,棉球湿度适当,清点棉球无误,确保患者安全。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4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十节  鼻  饲
【工作目标】遵医嘱为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灌入流质饮食,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患者正确安全地接受鼻饲管喂饲。
3.患者营养状态得以维持。
4.及早发现并发症,并给予相应处理。
5.准确记录。
【注意事项】
1.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重插。
2.昏迷患者插管时,应将患者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会咽部时(约15cm),左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加大咽喉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插至所需长度。
3.每天检查胃管插入的深度,鼻饲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并检查患者有无胃潴留,胃内容物超过150ml时,应当通知医师减量或者暂停鼻饲。
4.鼻饲给药时应先研碎,溶解后注入,鼻饲前后均应用20ml温开水冲洗导管,防止管道堵塞。
5.鼻饲混合流食,应当间接加温,以免蛋白凝固。
6.对长期鼻饲的患者应每天进行2次口腔护理,并定期更换胃管,普通胃管每周更换一次,硅胶胃管每月更换一次。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见表1-10
表1-10     鼻饲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3           
    环境:评估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2           
    患者:做好解释取得合作,评估患者病情、治疗、意识、鼻腔(炎症、鼻黏膜损伤阻塞、鼻中隔偏曲)及心理反应。    4           
    用物:插管用物:治疗盘内放置治疗巾、治疗碗、手套(镊子)、胃管(根据患者选择合适的型号)、50ml注射器、纱布、液状石蜡、棉签、胶布、别针、夹子、弯盘、听诊器、温开水、水杯、鼻饲流质(200ml,温度38~40℃),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拔管用物:治疗盘内放松节油、棉签、纱布、弯盘。速干手消毒液。    4           


管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准备胶布。    4           
    有活动义齿者,取下义齿,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能配合者取半坐卧位或坐位,无法坐起者取右侧卧位,昏迷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向后仰),颌下铺治疗巾,弯盘放于便于取用处。    4           
    选择通畅一侧鼻腔,用棉签清洁。    2           
    戴手套,取胃管,测量插管长度(成人45~55cm,婴幼儿14~18cm,即从鼻尖到耳垂再到剑突的距离或前额发际线至胸骨剑突处的距离),做好标记,用液状石蜡润滑前端。    3           
    再次查对无误,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另一手持胃管前端沿选定的一侧鼻孔轻轻插入,至咽喉部(约14~16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昏迷患者:左手托起患者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同时迅速将胃管插入。插入不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插管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拔出,待患者休息片刻后重新插入。    10           
    证实胃管在胃内,妥善固定。    4           

饲    再次查对并按医嘱给予鼻饲:胃管开口接注射器,先缓慢注入少量温开水后,再抽吸流质食物缓慢注入,注食完毕后再注入20~50ml温开水冲洗管腔,用营养泵持续滴入时,将流质饮食放在专用的容器内,滴注端接胃管,可连续滴注。    6           
    鼻饲完毕,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好,夹子夹住后用安全别针固定于患者枕旁或衣服上,脱手套。再次核对。    4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及用物。    3           
    洗手,记录。    5           
拔管    携拔管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解释拔管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5           
    置弯盘于患者颌下,轻轻揭起固定的胶布。    3           
    用纱布包裹胃管,边拔边用纱布擦拭胃管,拔到咽喉处时,嘱患者屏住呼吸,快速拔出,以免胃液滴入气管。    3           
    将拔出的胃管置于弯盘内,清洁患者口、鼻、面部,用棉签取松节油擦净胶布痕迹。    4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致谢,整理床单元及用物。    4           
    再次核对,洗手,记录。    3           
质量评定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患者,意识清醒患者能配合操作。    5           
    掌握插管要领,鼻饲方法正确,动作轻柔,无黏膜损伤及其他并发症。    4           
    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原则。    3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3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十一节  女病人导尿
【工作目标】给患者以最小痛苦的无菌方式插入导尿管。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患者的异常情况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处理。
3.患者的导尿情况记录准确。
4.操作规范,动作流畅,关注患者感受,保护患者隐私。
【注意事项】
1.尿潴留患者首次放尿不能超过1000ml,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
2.老年女性尿道口回缩,插管时应注意仔细观察、辨认,避免误入阴道。如误入阴道,应更换无菌导尿管,重新插管。
3.尿管拔出后,观察患者排尿时有无异常症状。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11
表1-11     女病人导尿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3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关闭门窗,保护患者隐私。    3           
    患者: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合作程度、膀胱充盈度、局部皮肤等。    4           
    用物:治疗车、治疗盘、一次性无菌导尿包、执行单、速干手消毒液。    5           


中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导尿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5           
    操作者站于患者右侧,协助患者脱去对侧裤腿,盖在近侧腿上,对侧腿用被盖遮挡。协助病人取仰卧屈膝位,双腿分开略外展,露出外阴。    5           
    垫巾:将治疗巾垫于患者臀下,弯盘置于近会阴处,消毒双手,核对检查并打开导尿包,取出初步消毒用物,操作者一只手戴上手套,将消毒棉球倒入小方盘内。    3           
    初步消毒:操作者一手持镊子夹取消毒棉球初步消毒阴阜、大阴唇,另一戴手套的手分开大阴唇,消毒小阴唇和尿道口;污棉球置弯盘内,消毒完毕脱下手套置弯盘内,将弯盘及小方盘移至床尾处。    8           
    将导尿包置病人两腿间,打开导尿包。戴无菌手套,铺孔巾,使之形成一无菌区。    5           
    按操作顺序整理好用物,润滑尿管前段,根据需要将导尿管和集尿袋的引流管连接,取消毒液棉球放于弯盘内。    5           
    再次消毒:弯盘移至外阴处,左手分开并固定小阴唇,消毒顺序:尿道口→小阴唇→尿道口,污棉球、镊子放床尾弯盘内。    8           
    左手继续固定小阴唇,嘱患者放松,右手持镊子对准尿道口插4~6cm,见尿再插入1~2cm,松开左手,固定尿管,首次放尿不超过1000ml。    6           
    需做尿培养者,用无菌标本瓶取中段尿5ml,盖好瓶盖,放置合适处。    5           


后    导尿毕,拔出尿管。撤去孔巾,擦净外阴,脱手套,协助病人穿好衣裤,取舒适卧位。    5           
    整理床单位及用物,洗手,记录,尿标本瓶贴瓶签送检。    5           
质量评定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插管正确,防止尿路感染。    5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病人,观察病情,保护隐私。    5           
    操作有序,动作熟练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5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十二节  男病人导尿
【工作目标】同女病人导尿。
【结果标准】同女病人导尿。
【注意事项】
1.尿潴留患者首次放尿不能超过1000ml,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
2.为患者导尿时,遇有阻力,特别是尿管经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的狭窄部、耻骨联合下方和前方的弯曲部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
3.尿管拔出后,观察患者排尿时有无异常症状。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12
表1-12     男病人导尿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3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关闭门窗,保护患者隐私。    3           
    患者: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合作程度、膀胱充盈度、局部皮肤等。    4           
    用物:治疗车、治疗盘、一次性无菌导尿包、执行单、速干手消毒液。    4           



中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导尿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5           
    操作者站于患者右侧,协助患者脱去对侧裤腿,盖在近侧腿上,对侧腿用被盖遮挡。协助病人取仰卧屈膝位,双腿分开略外展,露出外阴。    5           
    戴手套,初步消毒,顺序:阴阜→阴茎→阴囊。另一戴手套的手取无菌纱布裹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口,自尿道口向外向后螺旋式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每个棉球限用一次)。污棉球、纱布置弯盘内,消毒完毕将小方盘、弯盘移动至床尾,脱下手套。    8           
    将导尿包置病人两腿间,打开导尿包。戴无菌手套,铺孔巾,使之形成一无菌区。    5           
    按操作顺序整理好用物,润滑尿管前段,根据需要将导尿管和集尿袋的引流管连接,取消毒液棉球放于弯盘内。    5           
    再次消毒:弯盘移至外阴下,一手用纱布包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出尿道口。另一手持镊子夹消毒棉球螺旋擦拭尿道口、龟头至冠状沟。最后尿道口再擦拭一次,每个消毒液棉球只用一次,污棉球、镊子放床尾弯盘内。    8           
    一手继续持纱布提起阴茎使之与腹壁成60°角,另一手用镊子持导尿管,嘱患者张口呼吸,对准尿道口插入20~22cm,见尿后再插入1~2cm,固定尿管。首次放尿不超过1000ml。    8           
    需做尿培养者,用无菌标本瓶取中段尿5ml,盖好瓶盖,放置合适处。    5           
操作后    导尿毕,拔出尿管。撤去孔巾,擦净外阴,脱手套,协助病人穿好衣裤,取舒适卧位。    5           
    整理床单位及用物,洗手,记录,尿标本瓶贴瓶签送检。    5           
质量评定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插管正确,防止尿路感染。    7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病人,观察病情,保护隐私。    5           
    操作有序,动作熟练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5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十三节  留置导尿
【工作目标】遵医嘱为患者导尿,患者能够知晓导尿的目的并配合。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患者的异常情况情况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处理。
3.操作规范,动作流畅,关注患者感受,保护患者隐私。
4.患者的导尿情况记录准确。
5.尿管与尿袋连接紧密,引流通畅,固定稳妥。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
2.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并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防止患者着凉。
3.膀胱高度充盈膨胀且极度虚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得超过1000ml,防止发生虚脱和血尿。
4.老年女性尿道口回缩,插管时应注意仔细观察、辨认,避免误入阴道。如误入阴道,应更换无菌导尿管,重新插管。
5.为避免损伤和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必须掌握男性和女性尿道的解剖特点。
6.气囊导尿管固定时要注意不能过度牵拉尿管,以防膨胀的气囊卡在尿道内口,压迫膀胱壁或尿道,导致黏膜组织的损伤。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13
表1-13     留置导尿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3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关闭门窗,保护患者隐私。    3           
    患者: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合作程度、膀胱充盈度、局部皮肤等。    4           
    用物:治疗车、治疗盘、一次性无菌导尿包、执行单、速干手消毒液。    4           


中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导尿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5           
    操作者站于患者右侧,协助患者脱去对侧裤腿,盖在近侧腿上,对侧腿用被盖遮挡。协助病人取仰卧屈膝位,双腿略外展,露出外阴。    5           
    按导尿法操作插入尿管。    20           
    插入导尿管后,见尿后再插入5~7cm。    6           
    向气囊内注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导尿管,有阻力感,证实导尿管已固定于膀胱内。    8           


后    操作结束后,撤去孔巾,擦净外阴,脱手套,协助病人穿好衣裤,取舒适卧位。    5           
    检查引流袋,妥善固定于床边,标识管道名称、插管日期、时间。    5           
    整理床单位及用物,洗手,记录。    5           
质量评定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插管正确,防止尿路感染。    7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病人,观察病情,保护隐私。    5           
    操作有序,动作熟练。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引流袋妥善固定。    5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十四节  胃肠减压
【工作目标】遵医嘱使患者在最小不适下,胃内容物及气体被连续引出。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患者胃肠内气体及胃内容物被连续引出。
3.患者的胃肠情况得到观察。
4.患者的痛苦得到缓解。
5.患者获得心理安慰,焦虑解除得到。
6.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得到处理。
7. 记录准确。
【注意事项】
1.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并记录24h引流量。
2.留置胃肠减压期间加强患者口腔护理。
3.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水电解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4.给昏迷患者插胃管时,应先撤去枕头,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cm时,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咽部。
5.为保证引流通畅,有效减压,置入长度应在测量基础上增加5~10cm。
6.食管和胃部手术后,冲洗胃管有阻力时不可强行冲洗,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7.长期胃肠减压者,每月更换胃管一次,从另一侧鼻孔插入。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14 
表1-14     胃肠减压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5           
    用物:治疗盘、治疗巾、弯盘、胃管(根据患者选择合适的型号)、治疗碗、20或50ml注射器、无菌手套(镊子)、纱布2块、胃肠减压器1套、棉签、胶布、听诊器、别针及液状石蜡。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速干手消毒液。    5           
    患者: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心理、鼻腔情况。    5           


前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方法以取得合作。    5           
    检查胃管是否通畅完好。    5           


管    有活动义齿者,取下义齿,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能配合者取半坐卧位或坐位,无法坐起者取右侧卧位,昏迷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向后仰),颌下铺治疗巾,清洁鼻腔。    5           
    戴手套,取胃管,测量插管长度(成人45~55cm,婴幼儿14~18cm,即从鼻尖到耳垂到剑突的距离),并做好标记,用液状石蜡润滑胃管前端。    5           
    再次查对无误,一手持纱布托胃管,另一手持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至咽喉部(约14~16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昏迷患者:左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同时迅速将胃管插入。插入不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插管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待患者休息片刻后重插。    10           
    检查胃管是否插入胃内,其方法:①用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②将胃管末端置盛水的杯中无气体逸出,如有大量气体逸出表明误入气管;③用注射器从胃管注入10ml空气,同时用听诊器能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    10           
接减压器    妥善固定胃管,连接胃肠减压器。    5           
    做好标识,保持持续负压状态。    5           
    将胃肠减压器妥善固定于床旁。    3           
整理    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整理用物及床单元。    3           
    再次查对,观察患者的主观反应,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    4           
    洗手,记录。    3           
质量评定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患者。    3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原则。    5           
    操作有序,动作轻柔,无黏膜损伤及其他并发症。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4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十五节  大量不保留灌肠
【工作目标】解除便秘、肠胀气;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病人低位肠管得到彻底的清洁。
3.及早发现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4.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准确记录。
【注意事项】
1.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禁忌灌肠。
2.伤寒患者灌肠时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不得高于肛门30cm)。
3.肝昏迷患者灌肠,禁用肥皂水,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禁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
4.准确掌握灌肠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
5.灌肠时患者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应嘱患者做深呼吸,以减轻不适。
6.灌肠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时,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急救措施。
【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见表1-15
表1-15     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3           
    环境:评估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3           
    患者:核对患者、评估病情、合作程度、自理能力、排便情况,肛门部位的皮肤及黏膜情况,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患者做好操作前准备(例如排尿)。    5           
    用物:无菌灌肠包、液状石蜡、棉签、尿垫、水温计、手套、弯盘、治疗巾、卫生纸、医嘱单、速干手消毒剂。
灌肠液: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液温度为39~41℃)。生理盐水或0.1%~0.2%的肥皂液,温度为39~41℃,降温时28~32℃,中暑用4℃。    6           


前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关闭门窗,用屏风遮挡患者。    5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脱裤至膝部,双膝屈曲,移臀部靠近床沿,将治疗巾垫于臀下,弯盘置臀下。    5           


中    将灌肠液倒入灌肠袋内,将灌肠袋挂于输液架上,袋内液面距肛门40~60cm。润滑肛管前端,排尽管内气体。    6           
    左手分开患者臀部,暴露肛门,右手将肛管缓缓插进肛门7~10cm(小儿4~7cm),左手固定肛管,右手松开灌肠袋调节器(止血钳),让溶液慢慢注入。    10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和袋内液面下降情况。如溶液流入受阻,可轻轻移动或挤捏肛管,使阻塞管口的粪块脱落;患者有便意时,嘱做深呼吸,同时降低灌肠筒的高度,以减轻腹压;如患者出现脉速、出冷汗、面色苍白、剧烈腹痛、心慌气紧,应立即停止,与医生联系,给予处理。    6           
    待袋内溶液剩余少许时,关闭肛管调节器(夹闭肛管),用卫生纸包裹住肛管拔出后置于弯盘内,再取一卫生纸擦净肛门,撤去弯盘,放在治疗车下,脱去手套。    10           


后    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嘱其尽量保留5~10分钟后再排便。不能下床者,协助其床上排便。    5           
    整理床单元及用物,开窗通风。    5           
    再次查对,洗手,在体温单大便栏处记录灌肠结果。    5           
质量评定    与患者沟通有效,关爱患者,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6           
    遵循查对制度。    5           
    操作熟练,程序正确,动作轻柔。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5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十六节  小量不保留灌肠
【工作目标】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道内的气体,减轻腹胀。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病人低位肠管得到彻底的清洁。
3.及早发现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4.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准确记录。
【注意事项】
1.灌肠时插管深度为7~10cm,压力宜低,灌肠液注入的速度不得过快。
2.每次抽吸灌肠液时应反折肛管尾段,防止空气进入肠道,引起腹胀。
【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见表1-16
表1-16     小量不保留灌肠法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4           
    环境:评估环境是否适合操作。关闭门窗,屏风遮挡患者。    4           
    患者:评估患者病情、肛门部位皮肤及黏膜情况、排便习惯、心理状况。    5           
    用物:治疗盘内放注射器或小容量灌肠筒,肛管(20~22号)、弯盘、温开水5~10ml、卫生纸、治疗巾、润滑油、血管钳、棉签、水温计、便盆、屏风、速干手消毒液。
常用溶液:1、2、3溶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温度39℃)    6           
操作前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解释取得合作,嘱患者排尿。     4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脱裤至膝部,双膝屈曲,移臀部靠近床沿,将治疗巾垫于臀下,弯盘置臀下。    5           
操作中    注射器吸取灌肠液,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段,排气,夹管。    5           
    戴好手套,分开病人臀部,暴露肛门,轻轻插入管7~10cm(小儿4~7cm),妥善固定肛管。    12           
    松开血管钳注入溶液(如采用小灌肠筒灌肠,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溶液注入完毕以后再抽吸温开水5~10ml注入并抬高肛管末端,使溶液全部流入。    12           
    夹管,用卫生纸包裹肛管拔出,擦净患者肛门。    6           
操作后    嘱患者平卧,尽可能忍耐10~20分钟后再排便,以利于软化粪便。对不能下床活动者,协助排便。    5           
    协助患者穿好衣裤并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开窗通风。    5           
    再次查对,洗手,记录,整理用物。    5           
质量评定    与患者沟通有效,关爱患者,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5           
    操作熟练,程序正确,动作轻柔。掌握好灌肠液的量、温度、浓度、流速、压力。    6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6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十七节  氧气吸入法
【工作目标】遵医嘱给予患者氧气治疗,改善患者缺氧状态,确保用氧安全。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有效的氧浓度。
3.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对症处理。
4.记录准确。
【注意事项】
1.用氧前,检查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中心供氧要做好防火、防油、防热。使用氧气筒时还要注意防震,周围距明火至少5m,距暖气至少1m,以防止燃烧。
3.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用氧气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中途改变流量,先分离鼻氧管与湿化瓶连接处,调节好氧流量再接上。
4.常用湿化液灭菌蒸馏水。急性肺水肿用20%~30%乙醇,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使肺泡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的作用。
5.氧气筒内氧气勿用尽,压力表至少要保留0.5mPa(5kg/cm2),以免灰尘进入筒内,再充气时引起爆炸。
6.用氧过程中,应加强监测。
【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见表1-17
表1-17     氧气吸入法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    3           
    环境:保持环境整洁、安全,无明火及高温。    3           
    患者:评估患者病情、呼吸状态、缺氧程度、鼻腔情况。    4           
    用物:治疗巾、治疗盘、治疗碗、氧气流量表、湿化瓶、灭菌蒸馏水、一次性吸氧管(或吸氧面罩)、电筒、棉签。    5           


前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告知患者及家属用氧目的,取得配合。    5           
    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    5           


中    将氧气装置与供氧装置连接。    5           
    查对,检查鼻孔,用湿棉签清洁双侧鼻腔。    5           
    连接鼻导管与氧气装置?开流量开关?调节氧流量?确定氧气流出通畅。    6           
    将鼻导管轻轻插入患者鼻孔并妥善固定。    5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观察患者用氧反应。    5           
    洗手,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    5           


后    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卸下氧气装置,擦净患者口鼻部。    5           
    查对,整理床单元,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    5           
    规范处置用物,洗手记录。    5           
质量评定    与患者有效沟通,关爱患者。    5           
    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    5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    5           
    操作有序,动作熟练。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4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十八节  雾化吸入疗法
【工作目标】遵医嘱为患者提供剂量准确、安全、雾量适宜的雾化吸入,缓解呼吸道症状。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操作表示满意。
2.患者的呼吸道情况得到连续观察。
3.呼吸道的异常情况得到及时处理。
4.准确记录。
【注意事项】
1.嗜睡、意识不清患者慎用。
2.雾化完毕,先关开关,再拔电源。
3.每次雾化时间为10~15min,若要连续使用,中间间隔30min。
4.雾化吸入的面罩、口含嘴一人一用,防止交叉感染。
【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见表1-18
表1-18     雾化吸入法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5           
    患者:解释,评估病情、意识状况、用药史、过敏史及配合能力。    5           
    用物:压缩式雾化泵、药液(遵医嘱)、一次性雾化吸入器、医嘱执行单。    5           
操作前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告知患者及家属雾化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5           
    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    5           
操作中    连接雾化泵及面罩,查对后向雾化杯内注入药液。    5           
    连接电源,打开雾化泵开关。    5           
    将面罩罩住患者口鼻部位,并妥善固定(或将口含嘴放入患者口中)。    5           
    嘱患者均匀呼吸,采用口吸气、鼻呼气的方式。    5           
    观察患者吸入药液后的反应及效果。    5           
操作后    雾化完毕,擦净患者面部及颈部,协助漱口。    5           
    先关雾化泵开关,再拔掉电源。    5           
    再次查对,撤去用物,协助患者取适当卧位。    5           
    整理床单元和用物,洗手记录。    5           
质量评定    与患者有效沟通,关爱患者。    5           
    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及安全给药原则。    5           
    掌握正确的雾化方法和时间。    5           
    操作有序,动作熟练。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5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十九节  切(伤)口换药
【工作目标】患者切(伤)口的敷料在经受最小疼痛的情况下,被安全更换。保持切(伤)口清洁,预防、控制切(伤)口感染,促进切(伤)口愈合。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在操作过程中患者经受最小的痛苦。
3.切(伤)口处保持清洁,以利于愈合。
4.及早发现并发症,并根据情况及时处理。
5.准确记录。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2.包扎切(伤)口时要保持良好血液循环,不可固定太紧,包扎肢体时应从身体远端到近端,促进静脉回流。
3.定期对切(伤)口进行观察、测量和记录。根据切(伤)口渗出情况确定切(伤)口换药频率。换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4.切(伤)口清洗一般选用生理盐水或对人体组织没有毒性的消毒液。
5.如有多处切(伤)口需要换药,应先换清洁切(伤)口,后换感染切(伤)口;清洁切(伤)口换药时,应从切(伤)口中间向外消毒;感染切(伤)口换药时,应从切(伤)口外向中间消毒;有引流管时,先清洁切(伤)口,再清洁引流管。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19
表1-19     切(伤)口换药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3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3           
    患者:①评估患者身体状况;②观察、了解切(伤)口情况。    3           
    用物:一次性无菌换药包(内含托盘、塑料镊子、纱布、棉球)、各类适合患者的敷贴、消毒液、生理盐水、弯盘、一次性治疗巾、胶布,必要时准备绷带、棉垫。    3           


前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    3           
    告知患者及家属换药目的,取得配合。    3           
    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拉上窗帘,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3           
    检查无菌换药包是否在有效期内,打开,备用。    3           
    铺一次性治疗巾在切(伤)口下,放弯盘在切(伤)口旁。    3           
换药中    揭去胶布及切(伤)口外层敷料,动作轻柔。    5           
    切(伤)口最内层敷料干燥、与切(伤)口粘连紧密时,可先用生理盐水浸湿软化后再用镊子轻轻揭去。    5           
    将取下的敷料与镊子一并放入弯盘内。    3           
    用两把镊子,以无菌操作原则传递夹取消毒棉球(一把镊子从换药碗中夹取出消毒棉球后,另一把镊子从已夹取在镊子上的棉球下方夹住棉球,然后棉球上方镊子松开,放回换药碗,由棉球下方镊子夹住棉球擦拭消毒切口周围皮肤),消毒范围大于敷料范围,再用镊子如上法夹取生理盐水棉球由内向外清洗伤口,最后再次消毒伤口周围皮肤。    6           
    以无菌纱布或其他适宜患者的敷贴覆盖伤口,敷料大小以不暴露伤口、并达伤口外3cm左右为宜,敷料数量视渗出情况而定,创面广、渗液多可加棉垫和绷带包扎。    5           
    用胶布妥善固定伤口敷料。    4           


后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对患者进行指导。    4           
    拉开窗帘,向患者致谢。    4           
    规范处置用后物品。    3           
    洗手、查对、记录。    4           
质量
评定    遵循查对制度、无菌原则,符合标准预防、安全原则。    5           
    与患者有效沟通,关爱患者。    5           
    操作有序,动作熟练、轻稳。    5           
    洗手规范,记录准确。    5           
    用物处置规范。    5           
理论
提问        5           
总分        100           
第二十节  血糖监测
【工作目标】遵医嘱准确测量患者血糖,及早发现血糖水平,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血糖监测给予的解释及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血糖得到检测。
3.及早发现异常情况。
4.准确记录。
【注意事项】
1.测血糖前,确认血糖仪上的号码与试纸号码一致。
2.确认患者手指酒精干透后实施采血。
3.测血糖时不可使用含碘消毒剂。
4.测试前可以轻轻按摩手指使其充血,血液流出不畅时,切不可用力挤压,免组织液流出而影响测试结果。
5.读数时避免移动或碰撞血糖仪。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20
表1-20     血糖监测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5           
    环境:评估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5           
    患者:解释,评估患者病情、进食情况及意识状态、 合作程度。    5           
    用物:血糖仪、血糖试纸、采血针、棉签、适宜的皮肤消毒液、治疗盘、弯盘、医嘱执行单。    5           


前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查对,告知操作目的及方法。    5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将患者手心朝上放置。    5           


中    查对,消毒患者手指,消毒范围第一指节掌面及双侧面。    5           
    插入试纸→血糖仪显示屏亮起→将采血针贴紧患者采血部位皮肤按压弹簧按钮→见血后用棉签擦拭掉第一滴血→见血糖仪出现水滴符号将血滴轻触试纸顶端→确保血样完全填满试纸确认窗口→迅速用棉签轻压穿刺点。    20           
    血糖仪倒计时后显示测量结果,读数记录。    5           
    退出试纸,关闭血糖仪。    5           


后    查对,规范处置用物。    5           
    洗手、记录。    5           
质量评定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患者。    5           
    操作熟练,轻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5           
    测试方法正确。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5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二十一节  口服给药技术
【工作目标】病人得到正确、安全、如医嘱所示的口服给药。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患者得到如医嘱所示的正确给药。
3.患者的给药过程得到连续的观察。
4.能及早地发现用药反应,并得到适当的处理。
5.正确记录。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掌握患者所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某些药物服用的特殊要求。
3.口服药的水温应在40~60℃,不宜用茶水。
4.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要准时服,以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
5.服用强心苷类药物时,需加强对心率、心律的检测,如脉率低于60/min或心律不齐时,停服并通知医生。
6.危重患者应喂药,并用少许水冲管。
7.患者不在病房或因故暂不能服药者,暂不发药,做好交班。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21
表1-21     口服给药技术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5           
    环境:环境按要求准备。    4           
    用物:口服给药执行单、药物、药杯、温开水。    5           
    患者: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能力、口腔情况(有无口腔疾患,溃疡糜烂等情况)、用药史、家族史、不良反应史、进食能力及患者心理反应、对药物相关知识的知晓度。    6           


前    摆药:根据服药单上信息内容进行摆药,填写口服药卡(摆药时遵循“固→水→油”的顺序摆药,取固体药及查对时用药匙)。    10           
    洗手,携用物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取得合作。    5           
    操作者站在患者一侧,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保证患者服药安全。    5           


时    服药前核对。    10           
    协助患者及时安全有效的进行服药。    5           


后    服药完毕后,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5           
    观察患者服药后情况及不良反应。    5           
    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    5           
    整理用物,再次查对后洗手,记录    5           
质量评定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患者,保护患者隐私。    5           
    遵循患者有序, 安全服药。    5           
    操作有序,动作轻柔、熟练。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5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二十二节  密闭式静脉输液
【工作目标】遵医嘱为患者静脉输液,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结果标准】
1.患者得到如医嘱所示的正确安全的静脉输液。
2.患者及家属对操作及解释表示满意。
3.患者输液反应被连续观察。
4.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得到适当处理。
5.记录准确。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2.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输液速度。
3.长期输液者,应注意保护、合理使用静脉。
4.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处理输液问题,确保输液安全。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22
表1-22     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3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2           
    患者:解释,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情况、肢体活动度、穿刺部位皮肤、静脉充程度、血管壁弹性、心理反应及配合程度、用药史、家族史、过敏史。    3           
    用物:治疗车、治疗盘、一次性无菌输液器、药液瓶、治疗巾、压脉枕、弯盘2个、止血带、输液敷贴(或胶布)、棉签、碘伏棉签、输液执行单、输液标签等、速干手消毒液。必要时备夹板、绷带、输液泵。    5           

操作
过程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10           
    放置铺有治疗巾的压脉枕选择静脉,洗手,准备敷贴,碘伏棉签顺时针消毒患者皮肤(直径﹥5cm)。    5           
    查对并挂药液瓶于输液架上,排尽管内空气于治疗车上层弯盘内。    3           
    在穿刺部位上方6cm扎紧止血带,棉签逆时针消毒皮肤。     5           
    查对、排气。    5           
    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松止血带,松开调节器,胶布固定,无污染。    5           
    将输液肢体放置舒适,必要时夹板固定。    5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再次查对。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5           
操作后    整理床单元、放置床旁铃于患者可触及处。    5           
    输液毕,查对后,向患者做好解释,除去胶布,关闭调节器,迅速拔出针头,按压片刻至无出血。    5           
    整理用物、规范处置、洗手记录。    5           
质量
评定    关爱患者、有效沟通贯穿于整个操作中。    5           
    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固定正确妥善。    5           
    程序正确流畅、操作熟练。    5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4           
理论
提问        5           
总分        100           
第二十三节  密闭式静脉输血
【工作目标】遵医嘱为患者正确安全地静脉输血,操作规范,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
【结果标准】
1.患者得到如医嘱所示的正确安全的静脉输血。
2.患者及家属对操作及解释表示满意。
4.患者输血过程被连续观察。
5.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得到适当处理。
6.输血相关信息按要求保留。
7.记录准确。
【注意事项】
1.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2.血液取回后勿振荡、勿加温、30min内输入,避免血液成分被破坏。
3.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代血继续输入。
4.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10~15滴/min),观察15min,无不良反应后,将滴速调节至适宜速度。
5.输血完毕将血袋及时送回输血科按规范保留24小时。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23
表1-23     密闭式静脉输血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3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2           
    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输血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血型、输血史及过敏史、心理状态、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     5           
    用物:治疗车、治疗盘、弯盘2个、止血带,胶布、棉签、碘伏棉签、一次性手套、一次性无菌输血器、生理盐水、同型血及配血单、病历牌、治疗巾、速干手消毒液等。必要时备绷带。    4           


前    核对配血报告单上的各项信息,包括:“三查”:血液的质量、血液的有有效期、血液的包装;“十对”: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急诊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的种类、血量。    6           
    携用物至床旁,向患者做好解释,取得配合。    3           


中    选择适当的输注部位,按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规程建立静脉通道,先输入生理盐水。    5           
    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5           
    将血液制品轻轻转动均匀后,挂于输液架上。    3           
    按无菌技术原则将密闭输血器针头刺入血袋瓶塞。    5           
    缓慢滴入,开始滴速不宜超过15滴/分,观察15min,无反应后调至适宜的速度,成人一般为40~60滴/分,儿童酌减。将呼叫器放于患者易取处。    6           
    再次核对,洗手,记录,二人签名。    5           
    输血完毕后,继续输入少量生理盐水,使输血器中余血全部输入。    4           
    拔针:关调节器,拔出针头,局部按压片刻至无出血。    3           
操作后    整理床单元,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    4           
    按规范处置用物。    5           
    洗手,记录。    5           
质量评定    关爱患者,有效沟通贯穿于整个操作中。    4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5           
    操作有序,动作熟练。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4           
    根据需要调节输液速度,巡视及时。    4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二十四节  静脉留置针输液操作
【工作目标】正确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留置期间的情况得到连续观察。
3.异常情况得到及时发现并处理。
4.留置情况有连续观察记录。
【注意事项】
1.更换无菌透明敷料后,要记录当时穿刺时间。
2.留置针保留时间可参照说明,一般为72~96h。
3.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长期输注腐蚀性液体。
4.输入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确保导管在静脉内。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24
表1-24     静脉留置针输液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    2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2           
    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静脉留置针的好处,取得患者配合。评估患者病情、治疗情况、穿刺部位皮肤、静脉充盈程度、血管壁弹性,心理反应。嘱患者排尿。    5           
    用物:治疗盘、输液器、留置针(根据所需选择型号)、留置针敷贴、治疗巾、胶布、压脉带、弯盘、输液执行单、碘伏棉签、注射器、棉签、速干手消毒液。    3           
穿


    在治疗室内核对医嘱,准备及检查液体。    3           
    准备输液器、留置针,检查完整性、有效期等,置于无菌治疗盘内。    3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解释静脉留置针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4           
    选择弹性好的血管,洗手。    3           
    打开留置针敷贴外包装备用。    4           
    碘伏棉签顺时针消毒皮肤,消毒范围8cm×8cm,待干。    5           
    再次查对,挂输液器、排尽空气。    4           
    扎压脉带,再次碘伏棉签逆时针消毒皮肤。    5           
    取出留置针,连接输液器,并排尽空气。    5           
    左右转动针芯、切忌上下拉动。    4           
穿


    绷紧皮肤,以15~30º的角度进针,直刺静脉。    5           
    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0.2cm,送入软管。    5           
    松压脉带,打开调节器,确认穿刺成功,拔出针芯。    5           
    用留置针敷贴固定,以穿刺点为中心,延长管U形固定。肝素帽高于导管尖端,且与血管平行。    6           
    注明穿刺日期、时间、操作者姓名。    3           
穿

后    再次查对,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5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3           
    规范处置用物,洗手记录。    3           
质量评定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患者。    2           
    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原则。    2           
    护士操作准确熟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2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2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二十五节  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
【工作目标】遵医嘱为患者采集静脉血标本,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血标本得到正确的采集。
3.血标本与化验单被及时送到检验科。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
2.采集标本的方法、采血量和时间要准确。
3.采血时,结扎止血带的时间以1分钟为宜,过长可导致血液成分变化影响检查结果。
4.采血时只能向外抽,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注入空气形成气栓。
5.严禁在输液、输血的针头处抽取血标本,最好在对侧肢体采集;若女性患者做了乳腺切除术,应在手术对侧手臂采血。
6.真空采血时,不可先将真空采血管与采血针头相连,以免试管内负压消失而影响采血。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25
表1-25     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核对医嘱。    5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5           
    患者:解释,评估患者病情、静脉及用药情况、有无进食、采血部位皮肤情况,明确采血目的。    5           
    用物:碘伏棉签、压脉带、灭菌干棉签、采血针、真空采血试管。    5           
操作前    洗手,戴口罩。    5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并做好解释,取得配合。    5           


中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常规顺时针消毒皮肤,待干。    5           
    再次查对,穿刺点上方约6cm处扎止血带。    5           
    再次用碘伏棉签逆时针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待干。    4           
    嘱患者握拳,按静脉穿刺法穿刺血管,见回血后将标本容器接入采血针的另一端,抽至所需血量后更换采血管。    10           
    松压脉带,嘱患者松拳头,迅速拔出针头,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5~10min。    5           


后    再次查对,按要求正确处理血标本,尽快送检。    6           
    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整理床单元,告知注意事项。    5           
    规范处置用物,洗手记录。    5           
质量
评定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患者。    5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5           
    操作有序,动作轻柔,熟练。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5           
理论
提问        5           
总分        100           
第二十六节  静脉注射技术
【工作目标】遵医嘱准确为患者静脉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被连续监测。
3.能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得到及时处理。
4.正确记录。
【注意事项】
1.对需要长期静脉给药的患者,应当保护血管,由远心端至近心端选择血管穿刺。
2.如一次穿刺失败,重新穿刺需更换部位。
3.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推注药物的速度并观察注射局部有无肿胀及患者反应。
4.对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另备吸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和头皮针,先做穿刺,并推注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在血管内后,调换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推注,以防药物外溢至组织而发生坏死。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26
表1-26     静脉注射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4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2           
    患者:解释,评估患者病情,局部皮肤、血管情况、有无过敏史、用药史。    5           
    用物:治疗车、治疗盘、胶布、压脉带、消毒液、棉签、弯盘1个、药液、合适注射器、速干手消毒液。    4           


前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    5           
    做好解释,取得配合。    5           


中    选择合适的静脉。    5           
    碘伏棉签顺时针方向消毒患者皮肤(直径﹥5cm),待干。    5           
    在穿刺点上方6cm处扎紧压脉带,再次用碘伏棉签逆时针方向消毒皮肤,待干。    5           
    查对,排尽注射器内空气,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穿刺成功后降低角度再进针少许,松开压脉带,嘱患者松拳,妥善固定针头。    10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药物性质控制静脉注射速度。    5           
    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将干棉签按压穿刺点3~5min。    5           
操作后    再次查对,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整理床单元,告知注意事项。    5           
    规范处置用物,洗手,查对,记录。    5           
质量评定    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5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患者。    5           
    操作有序,动作轻柔,熟练。    5           
    穿刺一次成功。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记录及时。    5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二十七节  动脉血标本采集技术
【工作目标】遵医嘱为患者采集动脉血标本,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3.患者能遵循护士的说明及指导。
4.采集标本方法正确,标本不发生溶血,抗凝标本无凝血,符合检验要求。
【注意事项】
1.拔出针头后迅速将针头斜面插入橡皮塞内隔绝空气。
2.用棉签加压按压穿刺点5~10min,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血标本及时送检。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27
表1-27     动脉血标本采集技术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3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2           
    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评估患者病情、皮肤及动脉情况,告知采血目的。    5           
    用物:治疗车、治疗盘、检验单、碘伏棉签、消毒干棉签、注射器或动脉采血针、速干手消毒液。    5           


前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再次解释,取得配合。    5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4           
    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    4           


中    触摸动脉,选择搏动明显处作为穿刺点,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直径﹥5cm。    6           
    股动脉和桡动脉采用不同穿刺法穿刺血管,见回血后用左手固定针栓,右手拉动活塞抽取足够血量(若为动脉采血针,则不需要固定针栓和抽动活塞)。    6           


后    迅速拔下针头,用棉签加压按压穿刺点5~10min。    4           
    拔出针头后迅速将针头斜面插入橡皮塞内隔绝空气。    6           
    按要求正确处理血标本,及时送检。    5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5           
    规范处置用物。    5           
    洗手、查对、记录。    5           
质量评定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患者。    5           
    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5           
    操作有序,动作轻柔,熟练。    5           
    穿刺一次成功,标本符合要求。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5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二十八节  肌内注射
【工作目标】遵医嘱准确为患者肌内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查对制度。
2.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注意配伍禁忌。
3.对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择臀大肌注射,因其臀大肌尚未发育完好,注射时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
4.若针头折断,应先稳定患者情绪,并嘱患者保持原位不动,固定局部组织,以防断针移位,同时尽快用无菌血管钳夹住断端取出;如断端全部埋入肌肉,应迅速请外科医生处理。
5.如需长期注射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并选用细长针头,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如长期多次注射出现局部硬结时,可采用热敷、理疗等方法予以处理。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28
表1-28     肌内注射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5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4           
    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评估患者病情、注射部位皮肤、用药史、过敏史。    3           
    用物:治疗车、治疗盘、药物、注射器(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规格)、消毒液、灭菌棉签、砂轮或启瓶器、速干手消毒液;治疗车下层:锐器盒、垃圾桶。    5           
操作前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患者、医嘱、药物。    5           
    选择合适注射部位。    5           
操作中    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常规消毒皮肤,消毒范围直径﹥5cm,待干。    8           
    再次核对药物,按无菌原则抽取药物,排尽注射器内空气。    5           
    左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中指固定针栓,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皮肤。    10           
    松开绷紧皮肤的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    8           
    注射毕,快速拔针,用棉签按压针眼处片刻。    5           
操作后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衣裤及床单元。    4           
    再次查对。观察患者反应。    5           
    规范处置用物,洗手,取下口罩,记录。    4           
质量
评定    与患者沟通有效,关爱患者。    5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    5           
    操作有序,动作熟练。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4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二十九节  皮内注射
【工作目标】遵医嘱为患者进行皮内注射,确保患者安全。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患者得到如医嘱所示的正确的皮内注射。
3.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得到连续观察。
4.并发症能得到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
5.正确记录。
【注意事项】
1.做皮试前必须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如有过敏史,禁止皮试。
2.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要准确,并备上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及物品。
3.嘱患者勿揉搓、覆盖注射部位,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3.皮试结果阳性时,应报告医师、患者及家属,并予以注明。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29
表1-29     皮内注射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3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2           
    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心理反应、药物过敏史、注射部位皮肤情况。    5           
    用物:治疗盘、注射药物注射器(1ml、5m各1)、指定溶液、75%乙醇、棉签、弯盘、医嘱执行单、0.1%盐酸肾上腺素一支、速干手消毒液。    5           


前    查对,按无菌操作原则配置药物,携至床旁。    5           
    “三查八对”,做好解释,询问过敏史,取得合作。    8           
    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    5           


中    选择注射部位,用75%乙醇消毒皮肤。    5           
    排尽空气,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以食指固定针栓使针头与皮肤呈5°刺入皮内(针尖斜面完全进入)。    10           
    固定针头,缓慢推入药液0.1ml,形成一皮丘。    5           


后    快速拔针,不按压。    4           
    再次核对患者和药物。    4           
    交待患者:不离开病房,不触碰皮试部位皮肤,教会患者使用呼叫装置,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5           
    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整理床单元。    3           
    规范处置用物,洗手、记录。    5           
    20min判断皮试结果,记录。    5           
质量评定    与患者沟通有效,关爱患者。    5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皮试液现配现用。    3           
    操作有序,动作轻柔、熟练。    3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记录及时。    5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三十节  皮下注射技术
【工作目标】遵医嘱为患者进行皮下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患者得到如医嘱所示的正确的皮内注射。
3.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得到连续观察。
4.并发症能得到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
5.正确记录。
【注意事项】
1.尽量避免应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做皮下注射。
2.选择注射部位时应当避开炎症、瘢痕、硬结、破溃或者有肿块的部位。
3.经常注射者应每次更换注射部位。
4.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以免刺入肌层。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30
表1-30     皮下注射技术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5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2           
    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评估患者年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心理反应、注射部位皮肤情况。    5           
    用物:治疗车,治疗车上层:治疗盘、1~2ml一次性注射器(1~2个)、消毒液、灭菌棉签、注射药物注射器(1ml、5m各1)速干手消毒液;治疗车下层:锐器盒、垃圾桶。    5           


前    查对,按无菌操作原则配置药物,携至床旁。    5           
    “三查八对”,做好解释,询问过敏史,取得合作。    5           
    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    5           


中    选择注射部位,消毒皮肤,待干。    5           
    再次查对,排尽空气。    5           
    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以食指固定针栓使针头与皮肤呈30°~40°角迅速刺入针头的1/2~2/3。    8           
    固定针头,松开绷紧皮肤的手,抽动活塞,无回血即缓慢推入药液。    5           
    注射完毕以棉签轻压针刺处,快速拔针。    5           


后    再次核对患者和药物,观察患者用药反应。    5           
    整理床单元,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    5           
    处理用物,洗手,记录。    5           
质量评定    与患者沟通有效,关爱患者。    5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    5           
    操作有序,动作轻柔、熟练。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记录及时。    5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三十一节  物理降温
【工作目标】遵医嘱为患者实施物理降温,减轻患者不适。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患者的体温得到有效降低。
3.患者的体温情况得到连续的观察。
4.患者的异常情况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处理。
5.准确记录。
【注意事项】
1.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体温变化情况。
2.随时检查冰袋、冰囊、化学制冷袋有无破损漏水现象,布套潮湿后应当及时更换,冰融化后应当立即更换。
3.观察患者皮肤状况,严格交接班制度,如患者发生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者有麻木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冻伤发生。
4.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
5.用冰帽时,应当保护患者耳部,防止冻伤。
6.有乙醇过敏史的患者禁用酒精行物理降温。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31
表1-31     物理降温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5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保证室内温度适宜,必要时为患者进行遮挡。    5           
    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评估患者病情、体温、局部组织状态、皮肤状况。    5           
    用物:治疗车、治疗盘、大毛巾、小毛巾、热水袋、冰枕、冰帽、布套、面盆、纱布、温水(32~34℃)或酒精(25%~35%)。    5           
操作前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做好解释,取得合作。    5           
    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    5           
操作中    冰帽(冰枕)降温:置冰帽(冰枕)于患者头部,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使用冰帽时,双耳塞不脱脂棉球,双眼覆盖凡士林纱布,防止冰水流入耳内,保护角膜。    10           
    温水、酒精擦浴降温:协助患者脱去上衣,暴露擦浴部位,下垫大毛巾,小毛巾浸入温水或乙醇中,拧至半干,以离心方向擦浴。    5           
    冰袋置头部,热水袋置足底。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擦拭顺序为:
①颈部→肩→上臂外侧→前臂外侧→手背→侧胸部→腋窝内侧→上臂内侧→前臂内侧→手心,同法擦拭对侧。协助患者侧卧,露出背部,自颈部向下擦拭全背部,擦干后协助患者穿衣。
②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脱去近侧裤子,露出一侧下肢,下垫大毛巾。擦拭顺序为:髋部→下肢外侧→足背→腹股沟→下肢内侧→内踝→臀下→大腿后侧→腘窝→足跟。同法擦拭对侧,擦干后协助穿好裤子,移去热水袋。    20           
操作后    再次查对,整理床单元,协助患者取适当卧位。    5           
    规范处置用物。    5           
    洗手,记录。    5           
质量
评定    与患者沟通有效,关爱患者,患者安全无冻伤。    5           
    操作有序,动作轻柔、熟练。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记录准确及时。    5           
理论
提问        5           
总分        100           
第三十二节  经鼻/口腔吸痰法
【工作目标】充分吸出痰液,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患者的异常情况被及时发现并采得到有效处理。
3.患者吸出的痰液情况被准确记录。
【注意事项】
1.遵循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
2.检查患者口腔,如有活动义齿应取下。
3.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2min。
4.吸痰管一用一换。
5.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心率、SpO2等情况,当出现心率下降或SpO2低于90%时,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2恢复后再吸。
6.观察患者痰液性质、颜色、量。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32
表1-32     经鼻/口腔吸痰法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3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2           
    患者:评估患者病情、有无义齿,呼吸道是否通畅及缺氧情况。    5           
    用物:电动吸引器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无菌治疗盘内放置治疗碗、碗内盛生理盐水,适当型号的无菌吸痰管数条、无菌手套、弯盘、纱布,医疗废弃物袋、听诊器,必要时备压舌板、舌钳、开口器。    5           


前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清醒患者给予解释取得合作。听诊双肺呼吸音,评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翻身、拍背,调整患者适当体位,患者头转向操作者,昏迷患者可使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帮助开口。    5           
    高流量吸氧2min,连接吸引器,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吸引器负压(负压成人为40.0kPa~53.3kPa,小儿吸痰压力﹤40kPa)。    5           


中    戴无菌手套→接吸痰管→试吸生理盐水,检查负压是否有效,引流管是否通畅。    5           
    将吸痰管插入口腔或鼻腔,吸出口腔及咽部分泌物。    5           
    另换吸痰管,阻断负压,插入气管内适宜深度,开放负压吸痰。    10           
    每次抽吸时间不超过15s,如痰未吸尽,休息2~3min再吸,连续吸痰不超过4次。    5           
    吸痰毕,取下吸痰管,吸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脱手套,放入医疗废弃袋内。给患者高流量吸氧2min。    5           


后    听诊呼吸音,评价吸痰效果,观察口鼻黏膜有无损伤。    5           
    为患者擦净口鼻分泌物,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5           
    整理用物,再次查对,洗手,记录。    5           
质量评定    与患者沟通有效,关爱患者。    5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    10           
    动作轻柔、熟练,吸痰有效,无黏膜损伤。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记录及时。    5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三十三节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
【工作目标】给予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有效的吸痰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患者气道的痰液被有效吸出。
3.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4.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对症处理。
5.记录准确。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按需吸痰。
2.动作轻柔、准确、快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连续吸痰不得超过4次,如痰未吸尽,休息2~3min再吸。吸痰间隔予以高浓度氧气吸入。
3.吸痰压力合适,手控吸引压力。
4.选择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一用一换。
5.吸痰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明显改变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必要时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并给予纯氧吸入。
6.吸引器储液瓶内液体不得超过瓶体2/3。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33
表1-33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5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2           
    患者: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SpO2、合作程度、有无义齿、呼吸机参数、气道压力、呼吸道是否通畅、痰液量和粘稠度等情况。    5           
    用物:电动吸引器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无菌治疗盘内放置治疗碗、碗内盛生理盐水,适当型号的无菌吸痰管数条、无菌手套、弯盘、纱布,医疗废弃物袋、听诊器,必要时备压舌板、舌钳、开口器。    5           
操作前    携用物至床旁,洗手,戴口罩,核对,清醒患者给予解释取得合作。    5           
    听诊双肺呼吸音,翻身、拍背,调整患者适当体位,患者头转向操作者,吸入高浓度氧气2min。    5           
    连接吸引器,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吸引器负压成人为40.0kPa~53.3kPa,小儿吸痰压力﹤40kPa。    5           


中    戴无菌手套→接吸痰管→试吸生理盐水,检查负压是否有效,引流管是否通畅。    5           
    分离呼吸机与气管插管,将吸痰管插入适宜深度旋转上提,吸痰毕迅速连接呼吸机,吸入高浓度氧气2min。     8           
    更换吸痰管,吸净口腔及咽部分泌物。    5           
    每次抽吸时间不超过15s,如痰未吸尽,休息2~3min再吸,连续吸痰不超过4次。    5           
    取下吸痰管,吸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脱手套,放入医疗废弃物袋内,关吸引器开关。    5           
操作后    观察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听诊呼吸音,监测SpO2,评价吸痰效果。    5           
    为患者擦净口鼻分泌物,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5           
    整理用物,再次查对,洗手,记录。    5           
质量评定    与患者沟通有效,关爱患者。    5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吸痰管一次性使用。    5           
    动作轻柔、熟练,吸痰有效,无黏膜损伤。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记录及时。    5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三十四节  心肺复苏
【工作目标】心脏骤停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治疗。
【结果标准】
1.心肺复苏进行及时。
2.心肺复苏有效。
3.迅速提供专业支持。
5.抢救记录准确。
6.记录所有的观察。
7.亲属对给予的急救表示满意。
8.工作人员及病人的安全得到保证。
【注意事项】
1.按压应确保足够的速度与深度,尽量减少中断,如需安插人工气道或除颤时,中断不应超过10s。
2.每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3.成人使用1~2L的简易呼吸器,如气道开放,无漏气,1L简易呼吸器挤压1/2~2/3,2L简易呼吸器挤压1/3。
4.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5.人工通气时,避免过度通气。
6.如患者没有人工气道,吹气时稍停按压;如患者插有人工气道,吹气时可不暂停按压。
7.掌握除颤指征,除颤应果断、迅速、争分夺秒。
    8.除颤前确保患者除颤部位皮肤清洁干燥,无敷料,胸毛浓密者应刮之。如患者带有置入性起搏器,应注意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cm。
    9.禁止电极板对空放电,以及电极板面对面放电。
10.除颤前应将床挡等金属物品除去,确保周围人员无直接接触后,适当加压于两电极,再放电。注意保证操作人员安全。
    11.注意仪器的清洁和保养,保证除颤仪完好备用。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34
表1-34     心肺复苏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    3           
    用物:呼吸器1套(面罩、球体、单向阀各一个)、除颤仪、导电膏、供养装置、口咽通气管1套、开口器1个、舌钳、压舌板、弯盘1个、干纱布3块、酒精纱布2块、护理记录单、笔、速干洗手液。    4           
操作过程    评估环境:观察四周,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看表记录时间。    2           
    判断:拍双肩,在患者双侧耳旁呼叫患者,解开衣领,判断呼吸,观察胸廓起伏,摸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触及患者气管侧2~3cm,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相当于环状软骨旁两横指的位置),判断时间6-10秒,患者无意识、无自主呼吸,无大动脉搏动,高声呼救或求助他人帮助拨打急救电话,通知相关人员,携带抢救物品,操作者双手戴手套。    7           
    摆放体位:解开上衣,卧硬板床或垫复苏板。    2           
    抢救者站在或跪于患者一侧,开始胸外按压,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即胸骨中、下1/3交界处,在胸骨两乳头连线的相交处;另一手掌根部为轴心叠于下掌根之背上,双手重叠十指交扣,十手指翘起掌根接触胸壁。     5           
    双肘关节伸直,依靠操作者的体重、肘及臂力,有节律的垂直施加压力,使胸骨下陷5~6cm(成人),然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使胸骨自然复位。    5           
    按压频率:每分钟为100~120次,按压与放松之比为1:1,放松时手掌根不离开胸壁。    4           
    检查并清理呼吸道:检查颈椎有无损伤,取下活动义齿,用纱布清除口鼻分泌物(用右手食指或食指中指包裹纱布清除分泌物)。    4           
    采取仰头提颏法、仰头抬颈法(头、颈部损伤患者禁用)、双手托颌法(对于怀疑有颈部损伤的患者使用)开放气道。    5           
    (1)口对口呼吸:操作者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深吸一口气,双唇紧紧包绕住病人口唇用力吹气,送气时间为1s,吹气毕放开鼻孔,让气体自然由口鼻逸出。连续两次,同时检查病人胸部是否起伏。每分钟10至12次呼吸。
或(2)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为8~10L/min。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500~600ml,挤压与放松比为1:1,频率10~12次/min。)连续2次,观察患者胸廓是否起伏,判断通气量是否合适,呼吸是否改善。在置入高级气道之前,无论是单人或是双人CPR,按压与通气比为30:2。    5           
    两次通气完毕,继续下一个循环,5个循环后判断复苏效果。
在有除颤仪的情况下,尽早除颤,将除颤仪调整至监护位,检查面板无松动,导线连接完好,按压者拿过电极板分别放置在患者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心底部),左侧腋中线第五肋间(心尖区),并查看屏幕进行判断。    4           
    除颤:根据需要,准备除颤,涂抹导电膏,调节双向波200J,清理皮肤,再次判断,需要除颤者,充电,请床旁人员离开并环顾四周,充电完毕进行放电,查看除颤仪显示屏。(从判断患者需要除颤到除颤结束30S内完成)除颤完毕,继续5个循环。    4           
    5个循环完毕,复查病人:观察心肺复苏有效指针:①能扪及大动脉(股、颈动脉)搏动,血压维持在8kPa(60mmHg)以上;②口唇、面色、甲床等颜色由发绀转红润;③室颤波由细小变为粗大,甚至恢复窦性心律;④瞳孔随之缩小,有时可有对光反应;⑤呼吸逐渐恢复;⑥昏迷变浅,出现反射或挣扎。    6           
    记录抢救结束时间。    3           


后    整理衣裤,安置病人,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4           
    清理处置用物,归还原处。    4           
    洗手记录。    3           
质量评定    操作方法正确,动作迅速、准确。    4           
    通气频率、通气量符合要求。    4           
    按压部位、力度及频率正确。    5           
    有爱护病人的观念。    4           
    简易呼吸器使用正确。    4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三十五节  简易呼吸器使用技术
    【工作目标】通过使用简易呼吸器将气体吹入患者气道,以维持肺泡通气和氧合作用,减轻机体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
    【结果标准】
    1.患者缺氧得到一定改善,患者及家属对急救措施满意。
    2.操作熟练,具有急救意识。
    3.关爱患者,无创伤及并发症。
    【注意事项】
    1.向清醒的患者及家属介绍简易呼吸器使用的目的、方法和必要性,解除其恐惧、焦虑心理,做好卫生宣教工作,保持室内环境卫生。
2.人工通气时避免过度通气。
3.操作前后均需判断呼吸。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35
表1-35     简易呼吸器使用技术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    4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3           
    患者:评估患者有无自主呼吸及意识、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活动性义齿、颈部有无损伤。    6           
    用物:简易呼吸气囊、氧气装置(流量表、湿化瓶)、口咽通气管、开口器、吸痰装置、纱布。检查呼吸气囊活瓣是否漏气;面罩与呼吸气囊相连正确,面罩充气是否达到2/3。    8           


中    使患者平卧,解开衣领及腰带,操作者位于患者头侧,患者头后仰,托起患者下颌,开放气道,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    10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取出活动义齿。    4           
    连接简易呼吸器与氧气装置(氧气流量表8~10L/min),检查连接是否正确、呼吸气囊有无漏气。    4           
    在患者口鼻部扣紧面罩并固定(EC手法:左手拇指、食指呈“C”形固定面罩,中指、无名指、小指呈“E”固定下颌),面罩与口鼻紧贴,不漏气。    8           
    右手挤压气囊,反复有规律地挤压与放松,频率10~12次/min,每次挤压500~600ml(挤压气囊凹陷1/2~2/3);挤压、放松时间比为1:1。    12           
    观察患者胸廓是否起伏,判断通气量是否合适,呼吸是否改善。    4           


后    停止使用后清洁患者口鼻及面部。    2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4           
    按规范处置用物,洗手,记录。    6           
质量评定    关爱患者,无创伤及并发症。    5           
    操作方法正确,通气有效。    5           
    操作规范,动作熟练,准确。     5           
    用物齐备,按规范处置用物。    5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三十六节  电除颤技术
    【工作目标】心律失常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
    【结果标准】
    1.当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时能得到及时除颤。
    2.操作人员动作敏捷熟练,除颤有效。
    3.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得保证。
    【注意事项】
    1.掌握除颤指征,除颤应果断、迅速、争分夺秒。
    2.除颤前确保患者除颤部位皮肤清洁干燥,无敷料,胸毛浓密者应刮之。如患者带有置入性起搏器,应注意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cm。
    3.禁止电极板对空放电,以及电极板面对面放电。
4.除颤前应将床挡等金属物品除去,确保周围人员无直接接触后,适当加压于两电极,再放电。注意保证操作人员安全。
5.电极板应与皮肤紧密接触,压力适当。电极板与胸壁接触不严密、两电极板位置过近,电流不能通过心脏。
    6.注意仪器的清洁和保养,保证除颤仪完好备用。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36
表1-36     电除颤技术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    3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环境宽敞,便于操作,请家属暂时离开病房。    4           
    患者:评估患者除颤指征、意识、心电图状况,有无起搏器。    4           
    用物:除颤装置、导电膏或生理盐水纱布、弯盘、纱布、记录单、快速手消毒剂。除颤仪性能处于安全备用状态。    4           
除颤前    迅速推用物至床旁,开机,调到监护模式,监测心律,心电示波,确认患者是否需要需要除颤,选择非同步方式。    5           
    患者平卧,松开衣扣暴露胸部,评估皮肤情况。    4           
    呈C字形涂导电糊于两个电极板上或在除颤部位覆盖生理盐水纱布。    4           
    选择非同步(室颤)或同步(心律失常)按钮,通常默认为非同步,所需放电能量(默认200J)。    7           
    按充电按钮进行充电。    4           
除颤中    放置电极板:SP置胸骨右缘第二肋间,AP置于左腋中线第五肋间,两电极板相距10~15cm,旋转电极,使导电膏分布均匀,电极紧贴胸壁。    8           
    再次确认患者是否室颤,操作者及其他人未接触病床,两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    12           
    观察患者心电图是否恢复到自主心率,无效立即进行5个循环CPR。    6           
除颤后    除颤结束,用纱布清洁患者皮肤,整理衣裤,协助取舒适体位。    4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除颤时间、能量、次数及效果。    6           
质量评定    位置准确,方法恰当。    5           
    动作敏捷,操作规范。    5           
    有效沟通,关爱患者。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5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三十七节  心电监测技术
    【工作目标】遵医嘱正确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变化,以便尽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连续监测患者的心脏情况。
    3.在心脏监护期间应保护患者,防止发生潜在的电损伤。
    4.尽早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5.记录准确。
    【注意事项】
    1.使用前需检查心电监护仪性能是否完好,各输出导联线是否有断裂、破损,如仪器表面潮湿,先擦干后再用。根据患者的病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者半坐卧位。
    2.监测ECG:电极片应贴于患者胸部正确位置,避开伤口,3~4d更换一次,并注意皮肤的清洁、消毒等护理;ECG监护中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
    3.监测NBP:连续监测的患者,每班放松袖带1~2次。病情允许时,最好间隔4~6h更换监测部位;成人、儿童、新生儿测量时,注意袖带、压力值的选择调节;患者在躁动、肢体痉挛时所测值有很大误差,勿测量过频;严重休克、心率小于40次/min或大于200次/min时,所测结果需与人工测量结果相比较,结合临床观察;禁止在输液侧或插管侧肢体上测量血压;局部皮肤破损者禁止绑袖带。
    4.监测SpO2:要求患者指甲不能过长,不能有任何染色物、污垢或灰指甲;尽量测量指端,病情不允许时测量趾端;每1~2h更换一次监测部位;血压监测与血氧探头不宜在同一侧肢体。
    5.正确设置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
    6.对躁动患者,应当固定好电极和导联,避免电极脱位及导线缠绕。
    7.妥善放置各种导线,避免折叠、受压和脱落。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37
表1-37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4           
    患者: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况、皮肤情况,告知家属相关事宜。    4           
    用物:心电监护仪、电极、75%酒精、棉签、弯盘,必要时备电插板、记录单、速干手消毒剂。    5           
操作前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患者信息,并解释以取得合作。    5           
    连接电源,开机检查性能完好。    4           
    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保护患者隐私,暴露胸部皮肤,用75%酒精擦拭相应部位皮肤,待干。    5           
操作中    连接电极与导联线。
RA(右上: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LA(左上:左锁骨中线第二肋间),LL(左下:左锁骨中线第5.6肋间)    10           
    连接血压袖带:使被测肢体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伸肘并稍外展,将袖带平整地缠于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到两指为宜,袖带下缘应位于肘窝上两横指处。    8           
    连接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于患者指(趾)端,使感应区对准指(趾)甲。    5           
    选择合适的监护模式及导联,振幅,调节报警上、下限,根据病情确定测定血压的频次。    10           
    根据医嘱观察并记录各监护参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5           
操作后    查对,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5           
    整理患者床单元,协助取适当体位。    5           
    按规范处置用物,洗手、记录。    5           
质量
评定    与患者沟通有效,关爱患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5           
    操作熟练、安置电极部位正确,监护有效。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5           
理论
提问        5           
总分        100           
第三十八节  微量注射泵/输液泵使用技术
    【工作目标】遵医嘱正确使用微量注射泵/输液泵,有效控制输液速度和量,保证治疗用药的准确性。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患者的输液速度得到准确控制。
    3.及早地发现输液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4.护士操作规范,记录准确。
    【注意事项】
    1.正确设定速度及其他必须设置的参数,防止设定错误延误治疗。
    2.护士随时查看微量注射泵/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报警、故障,防止液体输入失控。
    3.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若有静脉炎的表现应立即更换部位。输注对组织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应严防外渗,出现外渗时及时处理、报告。
    4.用微量注射泵输注肾上腺素、硝普钠、异丙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时严禁在该通道推注其它药物,以免引起患者血压、心率的巨大变化。
    5.输注过程中保持管道通畅,防止折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38
表1-38     微量注射泵/输液泵使用技术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5           
    患者:评估患者病情、治疗情况、心理反应,输液部位的皮肤血管情况。    5           
    用物: 微量注射泵用物(微量注射泵、注射器、药液、延长管)。静脉输液泵用物(输液泵、输液器、延长管,必要时备电插板)。执行单、速干手消毒液。    6           


前    查对、遵医嘱配置药液,用注射器抽吸好备用,注明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及配置时间。    6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患者信息,解释取得配合。    5           


中    妥善放置微量注射泵,连接电源。    5           
    连接注射器与延长管(挂好输液器与液体),排尽空气。    5           
    将注射器安装在微量注射泵上(将输液器安装在输液泵上,关好舱门)。    8           
    打开电源开关,遵医嘱设定输液总量、速度等参数。    8           
    将延长管(输液器)与患者输液通道相连,妥善固定。    6           


后    确认运行正常,告知注意事项。    5           
    再次查对,密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5           
质量评定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患者。    5           
    严密观察输注情况,患者无空气栓塞发生。    5           
    方法正确,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时排除故障。    6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5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三十九节  患者平车搬运法              
    【工作目标】患者被安全地从床上移动到平车上。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患者的体位舒适。
    3.患者被安全地搬动。
    4.观察患者的安全性。
    5.记录准确。
    【注意事项】
    1.搬运时动作轻稳,协调一致,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2.尽量使患者靠近搬运者,以达到节力原则。
    3.将患者头部置于平车的大头端,以减轻颠簸与不适。
    4.推车时速度适宜,护士站在患者头侧,以便观察病情,上、下坡时应使患者头部位于高处一端。
    5.对骨折患者,应在平车上垫上木板,并固定好骨折部位再搬运。
    6.在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证输液和引流通畅。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39
表1-39     患者平车搬运法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    5           
    患者: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肌体能力、配合能力、体重。了解有无约束、各种管路情况。对清醒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配合。    5           
    用物:平车、毛毯或棉被,如为骨折病人应准备木板垫于床上。    5           
搬运前    将平车推至病室,使平车与床平行,将闸制动    5           
    移开床头柜、椅,松开盖被,铺于平车上    5           
搬运中    护士抵住平车,帮助患者移动下肢、臀部,再移动上身。    10           
    为患者盖好被子,使患者舒适。    5           
    转运过程中,将患者头部置于平车大轮一侧,护士站在患者头部一侧,以便观察病情。上、下坡时,使患者头部位于高处。    20           
质量
评定    与患者沟通有效,关爱患者,保护患者隐私。    10           
    动作敏捷、注意省力、手法正确,患者舒适。    10           
    搬运过程中保证输液引流通畅。    10           
理论
提问        10           
总分        100           
第四十节  患者约束法
    【工作目标】确保患者约束带的安全性。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于约束表示理解和满意。
    2.患者的安全得到保证。
    3.能够及早发现并发症,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4.记录、报告约束的原因及时间。
    【注意事项】
    1.实施约束时,将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约束带松紧适宜,以能伸进一到两根手指为宜。
    2.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情况。
    3.保护性约束属制动措施,使用时间不宜过长,病情稳定或者治疗结束后,应及时解除约束,需较长时间约束者,每2小时松解约束带1次并活动肢体,并协助患者翻身。
    4.准确记录交接班,包括约束的原因,时间,约束带的数目。约束部位,约束部位皮肤状况,解除约束时间等。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40
表1-40     患者约束法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5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5           
    患者: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度、约束部位皮肤光泽、温度及完整性等。    5           
    用物:①全身约束法,凡能包裹患者全身的物品皆可使用(如大毛巾、毛毯、大单等);②肢体、肩部约束法,保护带或纱布棉垫与绷带。    5           
操作前    评估需要使用保护具的种类和时间: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约束的必要性,保护具作用及使用方法,取得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    5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    5           
约束    肢体约束法:显露患者腕部或者踝部;用棉垫包裹腕部或踝部;将保护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之不松脱,以能放进1或2横指为宜,并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度;将保护带系于两侧床缘;为患者盖好被,整理床单元及用物。    10           
    肩部约束法:显露患者双肩;将患者双侧腋下垫棉垫;将保护带置于患者双肩下,双侧分别穿过患者腋下,在背部交叉后分别固定于床头;为患者盖好盖被,整理床单元及用物。    10           
    全身约束法:多用于患儿的约束。具体方法:将大单折成自患儿肩部至踝部的长度,将患儿放于中间;用靠近护士一侧的大单紧紧包裹同侧患儿的手足至对侧,自患儿腋窝下掖于身下,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体后,紧掖于靠护士一侧身下;如患儿过分活动,可用绷带系好。    10           
操作后    洗手,记录约束带使用的时间及观察情况,并交班。    5           
    指导患者和家属在约束期间保证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持适当的活动度。    5           
质量评定    与患者有效沟通,关爱患者。    5           
    操作有序,动作熟练、病人安全。    5           
    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使患者舒适。    5           
    随时观察约束局部皮肤情况。    5           
理论
提问        10           
总分        100           
第四十一节  痰标本采集法
【工作目标】使患者被采集到符合要求的痰标本。
【结果标准】
    1.患者和家属对解释和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患者的异常情况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处理。
    3.痰标本符合要求。
    【注意事项】
    1.如查癌细胞,应用10%甲醛溶液或95%乙醇溶液固定痰液后立即送检。
    2.不可将唾液、漱口水、鼻涕等混入痰液中。
    3.收集痰液时间宜选择在清晨,因此时痰液量较多,痰内细菌也较多,可提高阳性率。
    4.作24小时痰量和分层检查时,应嘱患者将痰吐在无色广口瓶内,需要时可加少许石碳酸以防腐。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41
表1-41     痰标本采集法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必要时代手套,核对医嘱。    5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5           
    患者: 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标本采集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5           
    用物: 化验单、常规痰标本:痰盒。24h痰标本:准备容积约500ml的清洁广口容器;痰培养标本:无菌集痰器和漱口液200ml,压舌板,速干手消毒液。    10           
采集中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    5           
    常规标本:患者晨起后漱口,去除口腔中的杂质,深呼吸数次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盛于收集的痰盒中送检。如查癌细胞应立即送检或用95%乙醇或10%甲醛固定后送检。无力咳痰或不合作者:协助取合适体位,叩击胸背部,集痰器分别连接吸引器和吸痰管吸痰,置痰液于集痰器中。操作者注意戴手套,自我防护。    10           
    24h痰标本:注明留痰起止时间,嘱患者将24h痰吐入容器内,并嘱不可将唾液、漱口水、鼻涕等混入,及时送检。    10           
    痰培养标本:清晨起床后先用漱口液溶液漱口,再用清水漱口,以清除口腔内细菌,深呼吸数次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于无菌集痰器内,立即送检。昏迷患者可用吸痰法吸取。    10           
操作后    分类整理用物,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将标本及时送检。    10           
    洗手、取下口罩,做好记录。    5           
质量
评定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患者。    5           
    操作熟练,动作轻稳,观察及时,标本及时送检。    5           
    标本无唾液、漱口水和鼻涕等混入。    5           
理论
提问        10           
总分        100           
第四十二节  咽拭子标本采集法
    【工作目标】取咽部及扁桃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协助诊断。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患者的异常情况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处理。
    3.咽拭子标本符合要求。
    【注意事项】
    1.避免交叉感染。
    2.做真菌培养时,须在口腔溃疡面上采集分泌物。
    3.注意棉签不要触及其他部位,防止污染标本,影响检验结果。
    4.避免在进食2小时内留取标本,以防呕吐。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42
表1-42     咽拭子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5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5           
    患者:评估患者的病情,口腔黏膜和咽部感染情况。向患者讲解咽拭子标本采集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取得患者配合。    5           
    用物:治疗车上层:无菌咽拭子培养管、酒精灯、火柴、压舌板、化验单、手电筒、免洗手消毒液。治疗车下层: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    5           
操作前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患者床号、姓名。    5           
    检查容器有无破损。    5           
操作中    协助患者用清水漱口,点燃酒精灯,嘱患者张口,发“啊”音,显露咽喉(必要时用压舌板将舌头下压)    10           
    取出培养管中的拭子,轻柔、迅速地擦拭两侧腭弓、咽及扁桃体上分泌物(做真菌培养时必要时在口腔溃疡面取分泌物)。    10           
    取毕,将咽试管口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然后将棉签插入试管中,塞紧瓶塞。    10           
操作后    分类整理用物,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5           
    洗手,记录。    5           
    注明标本留取时间,及时送检。    5           
质量
评定    与患者有效沟通,关爱患者,患者无黏膜损伤。    5           
    操作有序,动作熟练。    5           
    采集标本符合要求。    5           
理论
提问        10           
总分        100           
第四十三节  全自动洗胃机洗胃技术
【工作目标】
1.清处胃内毒物或刺激物,减少毒物吸收,还可利用不同灌洗液进行解毒,用于急性食物或药物中毒。服毒后4~6小时内洗胃最有效。
2.减轻胃黏膜水肿  幽门梗阻患者饭后常有滞留现象,引起上腹胀满、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通过洗胃,减轻胃储留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减轻胃黏膜水肿、炎症。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患者胃内容物被有效清除。
    3.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并得到处理。
    4.记录准确。
    【注意事项】
    1.首先了解患者中毒情况,如患者中毒的时间、途径、毒物种类、性质、量等,来院前是否呕吐。
    2.准确掌握洗胃禁忌证和适应证。
    3.急性中毒患者,应紧急采用“口服催吐法”,必要时进行洗胃,以减少中毒物的吸收。
    4.选择合适的洗胃液:当中毒物质不明时,洗胃溶液可选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待毒物性质明确后,再采用对抗剂洗胃。
    5.洗胃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患者的面色、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口、鼻腔黏膜情况及口中气味等。
    6.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及对康复的信心。
    7.洗胃后注意患者胃内毒物清除情况,中毒症状有无得到缓解或控制。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43
表1-43     全自动洗胃机洗胃技术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  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5           
    患者: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口鼻黏膜有无损伤、有无活动性义齿、心理状态以及对洗胃的耐受能力、合作程度、知识水平等。    5           
    用物:全自动洗胃机,无菌洗胃包(内有胃管、镊子、纱布或使用一次性胃管)、橡胶单、治疗巾、检验标本容器或试管、量杯、水温计、压舌板、弯盘、棉签、50ml注射器、听诊器、手电筒、液体石蜡、胶布,必要时备开口器、牙垫、舌钳放于治疗碗内。    5           
操作前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解释并取得配合。    5           
    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中毒较重者取左侧卧位昏迷者去枕平卧位,头转向一侧。    5           
    将洗胃机通电,检查仪器功能完好,并连接各种管道。    5           
操作中    插洗胃管。    5           
    连接洗胃管,将已配好的洗胃液倒入水桶内,药管的另一端放入洗胃液桶内,污水管的另一端放入空水桶内,胃管的另一端与已插好的患者胃管相连,调节药量流速。    10           
    吸出胃内容物:按“手吸”键,吸出胃内容物;再按“自动”键,仪器即开始对胃进行自动冲洗,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    5           
    洗胃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洗出液的性质、颜色、气味、量及患者面色、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    5           
操作后    拔管:洗毕、反折胃管、拔出。    5           
    整理:协助患者漱口、洗脸、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5           
    清洁:自动洗胃机三管(药管、胃管、污水管)同时放入清水中,按“清洗”键,清洗各管腔后,将各管同时取出,待仪器内水完全排尽后,按“停机”键关机。    5           
    记录:灌洗液名称、量,洗出液的颜色、气味、性质、量,患者的全身反应。    5           
质量
评定    与患者有效沟通,关爱患者,患者无黏膜损伤。    5           
    操作有序,动作熟练、轻柔,洗胃彻底有效。    5           
    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5           
    准确掌握洗胃的禁忌症和适应证,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    5           
理论
提问        5           
总分        100           
第四十四节  T形管引流护理
    【工作目标】患者T形管引流通畅,有效引流胆汁,未发生胆道的逆行感染。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患者的引流情况得到连续观察。
    3.保持引流的有效性,无T管脱落、堵塞。
    4.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得到相应处理。
    5.准确记录。
    【注意事项】
    1.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变化,及早发现胆瘘、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拔管后的2~3d内可有胆汁从窦道流出,应保持窦道口周围皮肤干燥,勤换敷料。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妥善固定好管路,防止牵拉,以防T型管脱落。
    3.夹管期间和拔管后观察有无发热、腹痛、黄疸等情况。
    4.定期复查肝功能及电解质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44
表1-44     T管引流护理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4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4           
    患者:解释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况。    5           
    用物:①治疗车;②治疗盘、治疗巾、弯盘(无齿止血钳2把)、手套2双、换药包、引流袋(瓶)、消毒液、标签、记录单、量杯、免洗手消毒液。    5           
操作前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取得配合,遮挡病人;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检查伤口。    6           
    暴露T管接头,检查引流管及引流袋;用一把止血钳夹闭引流管。    2           
    戴手套:放出引流袋内液体,测量液量,脱手套。    2           
操作中    洗手;开无菌治疗盘,检查无菌引流袋,打开外包装放入治疗盘;将换药包铺开置于导管接头下;用止血钳夹闭并固定引流袋管道。    6           
    倒消毒液;戴手套;取用消毒棉球或棉签;以引流管连接口为中心环形消毒,接口以上及以下各消毒约3cm。    12           
    捏住连接处的引流管部分,分离接头,将旧引流袋放入治疗车下层黄色垃圾袋中;消毒管口;连接新的无菌引流袋,拧紧接头。    5           
    检查无误后松开止血钳,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性状及患者反应。    4           
操作后    妥善固定引流袋。    4           
    脱手套;在引流袋上做好标识(名称、更换日期、时间)。    4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告知注意事项。    6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6           
质量
评定    关爱患者,有效沟通。    5           
    遵循查对、无菌技术及标准预防原则。    5           
    操作规范,方法正确。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5           
理论
提问        5           
总分        100           
第四十五节  造口护理
    【工作目标】保持造口清洁,无异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舒适。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在操作过程中患者经受最小的痛苦。
    3.造口处得到清洁处理。
    4.造口袋有效更换。
    5.及早发现并发症,并根据情况及时处理。
    6.记录准确。
    【注意事项】
    1. 保护患者隐私,关爱患者。
    2. 关闭门窗,调节室温,水温适宜。
    3. 动作轻柔,防止损伤造口周围皮肤及造口黏膜。
    4. 剪好造口底盘后用手捋捋底盘边缘,避免损伤造口黏膜。
    5.使用护肤粉时一定要掸去多余的护肤粉,防止粘贴不牢。
    6.耐心、细致的指导患者/家属每一个操作步骤。
    7.粘贴牢固,必要时使用防漏膏、防漏条。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45
表1-45     造口护理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    4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4           
    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患者配合。评估患者病情。心理状态、配合程度、自我护理能力,调节室温,保护隐私。    5           
    用物:造口袋、小毛巾、盆、温水、手套、治疗巾、卫生纸、剪刀、测量尺、污物袋、免洗手消毒液。必要时准备造口护肤粉、防漏膏或防漏条。    5           
操作前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关闭门窗,调节室温至22~24℃,保护隐私,摆好体位。    5           
    铺治疗巾于造口侧下方,戴手套,摘除旧造口袋,动作轻柔,闭合粘贴造口袋,观察旧造口袋有无渗漏。    5           
操作
程序    用温水清洗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    5           
    观察造口黏膜颜色及造口周围皮肤。    5           
    使用造口尺测量造口的长和宽。    5           
    将测量的尺寸在造口底盘上做好标记,剪切造口底盘。用手指捋捋底盘边缘。    10           
    用护肤粉保护造口周围皮肤,粘贴前掸去多余的护肤粉。    4           
    粘贴造口底盘或造口袋。    4           
    用手捂5~10min造口底盘。    4           
操作后    整理用物,整理患者衣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5           
    脱手套洗手,取下口罩,记录。    5           
质量
评定    关爱患者,护患沟通有效,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5           
    程序正确,操作熟练,动作轻柔。    5           
    造口袋粘贴牢固,以防排泄物渗漏。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5           
理论
提问        5           
总分        100           
第四十六节  膀胱冲洗技术
【工作目标】预防及治疗膀胱感染,预防和减少泌尿系统手术手血凝块的形成。解除尿道阻塞,保持尿道通常。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膀胱血块减少,感染减轻。
    3.患者出现出血痉挛等异常情况时,护士处理及时。
    4.记录准确。
    【注意事项】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冲洗通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 妥善固定好冲洗管道,操作时防止牵拉,以防尿管脱落。
3. 若病人出现腹痛、腹胀、膀胱剧烈收缩,应暂停冲洗。若引流的液体量少于灌入的液体量,应考虑是否有血块或脓液阻塞,可以增加冲洗次数或更换尿管。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46
表1-46     膀胱冲洗技术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4           
    环境:关好门窗,遮挡患者,调节室内温度。    4           
    患者: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况;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引流情况如尿液颜色、量、性状。    5           
    用物:治疗车、冲洗液(根据医嘱准备)、碘伏棉签、纱布、无菌手套、弯盘、输液架1个、速干手消毒液。    6           
操作前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告知患者及家属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5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暴露尿管与尿袋接口处,保护患者隐私。    3           
    将冲洗液挂于输液架上,排气备用。    3           
操作中    消毒Y形管橡胶部位,将针头刺入橡胶管内。
消毒尿管接口,将三腔导尿管分别与冲入管和引袋瓶连接。    6           
    打开冲洗开关,夹闭导尿管夹子,观察引流通畅后,根据尿液颜色调节滴速。    6           
    观察并记录冲洗液的颜色、性质、量及病人的反应,及时排放引流瓶的冲洗液。    5           
    保持冲洗管及尿管通畅,避免扭曲、折叠和受压,防止引流管脱落。    6           
    膀胱冲洗结束后,取下冲洗液及冲洗装置,待冲洗液在膀胱保留一段时间后,打开导尿管夹子,放出冲洗液。    4           
操作后    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整理床单元及用物。    4           
    再次查对,观察患者的主观反应,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    5           
    洗手,记录。    5           
质量评定    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原则。    8           
    与患者沟通有效,关爱患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5           
    操作有序,动作熟练、轻稳。    5           
    膀胱冲洗通畅,冲洗管道无脱落、打折,无并发症。    6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第四十七节  脑室引流护理
【工作目标】引流出脑室内的脑脊液、血性液,减轻其对脑室的刺激,降低颅内压,减轻症状,避免逆行感染的发生。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患者脑室引流通畅,达到预期的引流效果。
    3.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4.记录准确。
    【注意事项】
    1.妥善固定脑室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
    2.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成角。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47
表1-47     脑室引流护理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    3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3           
    患者:核对患者,评估患者意识、配合程度、头部切口及切口敷料情况,生命体征。做好操作前解释。    4           
    用物:消毒液、干棉签、止血钳、无菌引流袋、别针、无菌手套、速干手消毒液。    3           
操作
程序    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合作。    5           
    带无菌手套,用止血钳夹闭脑室引流管近端,分离引流袋。    8           
    常规消毒引流管接口,按无菌技术操作连接引流袋。    8           
    妥善固定脑室引流管:患者平卧时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10~15cm,侧卧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患者外出检查或搬运过程中应关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    10           
    再次检查连接管道无误后,松开止血钳。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从引流管的近端向远端挤捏,挤捏时需夹闭引流管近端。    10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引流量≤500ml/d;术后1~2d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手术后引流大量鲜血或血性脑脊液颜色逐渐加深,提示脑室内出血;有炎性或感染时,引流液呈毛玻璃片状;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快。    10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协助舒适体位,呼叫器放置可及处。    8           
    整理床单元,规范处置用物,摘取手套,洗手,记录。    6           
质量
评定    患者引流管固定妥善,引流有效,管道标识清晰。    5           
    操作有序,动作熟练轻柔。    4           
    拔管后观察患者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    4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患者。    4           
理论
提问        5           
总分        100           
第四十八节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工作目标】患者在闭式引流的作用下,引出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维持肺的最佳扩张能力。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引流通畅,胸腔内压力有效维持。
    3.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改善。
    4.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得到处理。
    5.记录准确。
    【注意事项】
1.术后患者若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以利引流。
2.水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保持引流管长度适宜,翻身活动时防止受压、打折、扭曲、脱出。
    3.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引流管。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并作好记录。如引流液量增多(﹥100ml/h),及时通知医师。
    4.更换引流瓶时,应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注意保持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的牢固紧密,切勿漏气。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膜腔。
    5.拔出引流管后24h内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等。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变化,要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6.水封瓶打破或接头滑脱时,要立即夹闭或反折近胸端胸腔引流管。引流管自胸腔伤口脱出,立即用手顺皮肤纹理方向捏紧引流口周围皮肤(注意不要直接接触伤口),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7.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瓶的位置应低于膝盖且保持平稳,保证长管没入液面下;外出检查前须将引流管夹闭,漏气明显的患者不可夹闭胸腔引流管。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48
表1-48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    4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3           
    患者:评估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胸腔引流情况,做好操作前解释,取得患者合作。    5           
    用物:治疗车、水封瓶、生理盐水、一次性换药碗、一次性镊子、无菌手套、碘伏棉球、止血钳2把、免洗手消毒液。    5           
操作前    检查水封瓶及用物的有效期。    5           
    戴手套,打开无菌胸腔引流瓶,倒入无菌生理盐水使引流瓶内长管淹没于水下3—4cm,妥善固定,在引流瓶的液面水平线上贴一标记,注明日期及水量。    6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    5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关闭门窗,遮挡患者。    5           
操作中    洗手,戴手套,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闭引流管。    5           
    按无菌操作原则用碘伏棉球消毒引流管连接口,更换新引流瓶。    6           
    将引流瓶放于安全处,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腔60~100cm。    6           
    松开止血钳,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及长管内水柱波动情况。    5           
    用别针妥善固定引流管,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询问患者的感觉。    5           
操作后    指导患者正确携带引流管及注意事项,告知引流目的,指导患者对不适情况进行报告。    5           
    取下手套,协助患者整理衣裤,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5           
    洗手,记录。    4           
质量
评定    与患者沟通有效,关爱患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4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引流管系统密闭和无菌状态。    4           
    患者引流管固定妥善,引流有效,管道标识清晰。    4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床单元及环境整洁。    4           
理论
提问        5           
总分        100           
第四十九节  气管切开护理
    【工作目标】 保持呼吸道湿润、通畅,预防气管切开处伤口感染,促进呼吸功能恢复。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及时观察及时处理。
【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如有病情变化应立即停止操作。
2.发现有血性分泌物,病人呼吸异常或呛咳等现象,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同时检查气管套管位置有无不当等情况。
3.气管内管内套定时更换,防止痰液血块阻塞, 痰液黏稠者要缩短更换时间。
4.从消毒液取出的内套需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干净后方可使用。
5.内套管的清洗要仔细,彻底清除管内的枳痰和血块
6.金属套管可用煮沸法消毒,硅胶管禁煮沸。
7.清洁伤口自内向外消毒,感染性伤口自外向内消毒。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49
表1-49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3           
    环境:评估病房环境是否适合操作。环境整洁,室温适宜。    2           
    患者: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呼吸、气管切开情况。    3           
    用物:气管切开护理盘:换药碗2个(一碗盛生理盐水、一碗盛干棉球及纱布)、止血钳(或平镊)2把、弯盘、无菌吸痰管数根、开口纱1张、电动吸引器、干棉签、无菌手套2双、酒精、速干手消毒液。    5           
操作前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解释取得合作。    4           
    连接吸引器,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协助患者去枕平卧位,颈与上身保持在同一直线。    5           
操作中    置弯盘于患者头旁,揭开气管切开处纱布放入弯盘内。    4           
    按无菌技术揭开治疗盘,戴手套,连接上吸痰管,放开吸引器开关试吸生理盐水是否通畅。    5           
    左手捏住吸痰管,右手持平镊夹住吸痰导管插入内套管吸痰,每次不超过15s,反复抽吸以吸尽痰液。每次吸完后再吸生理盐水洗净吸痰管,取下吸痰管并关闭吸引器,固定橡皮管保持接头不受污染。    8           
    用一手持平镊固定外套管,另一手持平镊打开套管开关,取出内套管和套管处的开口纱(注:使用一次性气管导管病人只需取下开口纱)。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洁气管切口周围皮肤和外套管,再用75%酒精消毒,换手套,一手持平镊固定外套管,另一手用平镊取无菌开口纱覆盖气管切开伤口。    8           
    按照吸痰法吸净外套管内痰液,持平镊夹取消毒好的另一内套管,轻轻放入外套管中,锁住开关。    5           
    检查套管系带,松紧适度,管口用双层湿纱布覆盖。脱下手套。    5           
    整理床单元,密切观察有无出血、皮下或纵隔气肿、呼吸困难等情况。洗手,记录。    5           
    堵管:病情好转,需拔管时,先堵1/3再堵1/2,最后将管口全堵,24~28小时后拔管。在堵管中严密观察有无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烦躁不安等。    5           
操作后    整理床单元,协助患者取适当卧位。    3           
    规范处理用物,洗手,记录。    3           
质量
评定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预防。    6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病人。吸痰有效,呼吸通畅。    6           
    程序正确,操作熟练、轻柔。    5           
    护理盘整洁,病床单元及环境符合要求,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5           
理论
提问        5           
总分        100           
第五十节  穿脱隔离衣法
【工作目标】保护工作人员和病人,防止病原微生物播散,避免交叉感染。
【结果标准】
1.穿隔离衣,需将内部工作服完全遮盖。
    2.动作协调规范合理,整体操作视觉效果好,形象举止着装文雅规范。
【注意事项】
1.隔离衣只能在规定区域内穿脱,穿前检查有无潮湿、破损,长短须能全部遮住工作服。
    2.隔离衣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3.穿隔离衣时,避免接触清洁物,系领子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衣领及工作帽。穿着隔离衣,须将内面工作服完全遮盖。隔离衣内面及衣领为清洁区,穿脱时,要注意避免污染。
4.穿隔离衣后,双臂保持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只限在规定区域内进行活动,不得进入清洁区。
    5.脱下的隔离衣如挂在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挂在污染区则污染面向外。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50
表1-50     穿脱隔离衣法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戴好帽子、口罩,取下手表,卷袖过肘。     5           
    用物:隔离衣、衣架、流水装置、手刷及消毒双手用物。    5           
穿隔
离衣    1.取衣: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清洁面向自己,将衣领两端向外对折,对齐肩缝,露出肩部袖口。    5           
    2.穿衣袖:一手持衣领,另一手伸入袖内,持衣领的手向上拉衣领,将衣袖穿好,换手持衣领,依上法穿好另一袖。    5           
    3.系领:两手持衣领中央,沿领边向后将领口扣好,再扣好袖口或系上袖带。    5           
    4.系袖口:扣好袖口或系上袖带,需要时用橡皮圈束紧袖口。               
    5.系腰带:将隔离衣一边折叠逐渐向前拉,见到衣边捏住,同法捏住另一侧衣边,双手在背后将衣边边缘对齐,向一侧折叠压紧,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直背后折叠处,将腰带交叉后再回到前面,打一活结。双手置胸前。    10           
脱隔
离衣    1.松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解开袖口,在肘部将部分袖子塞入工作服袖下,充分暴露双手,进行手消毒,注意不能沾湿隔离衣。    10           
    2.解开领口,一手伸入左侧袖内,拉下衣袖过手,再用衣袖遮盖的手握住另一衣袖的外面拉下袖子,两手在袖内使袖子对齐,用双手轮换握住袖子自袖管中退出,再用一手握住两肩缝撤出另一手,随即用一手握住衣领外面,脱出另一手。    10           
    3.两手握住衣领,将隔离衣两边对齐,挂在衣钩上;不再穿的隔离衣,脱下后清洁面向外,卷好投入医疗污物袋中或回收袋内。    10           
    洗手。    5           
质量
评定    用物齐备,一切准备符合要求。穿后的隔离衣处理正确。    6           
    穿脱方法正确,操作熟练,敏捷、消毒隔离观念强。手消毒方法正确。    8           
    操作者,环境物品无污染。    6           
理论
提问        5           
总分        100           
第五十一节  口咽通气管放置技术
【工作目标】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确保呼吸道通畅。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患者呼吸道通畅,氧饱和度正常。
    【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长度相当于门齿至下颌角的长度,宽度以能接触上颌和下颌的2~3齿为最佳,降低患者咬闭通气管腔的可能性。
2.对意识不清者,操作者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将患者的上颌和下颌分开,另一手将口咽通气管从后齿插入,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准确。
3.每8小时做口腔护理1次。每天更换口咽通气管1次。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51
表1-51     口咽通气管放置技术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4           
    患者:评估患者意识、呼吸、氧饱和情况,准确判断患者病情,确定是否放置口咽通气管。    8           
    用物:治疗盘、弯盘、纱布、口咽通气管(根据患者选择合适型号),必要时备开口器和压舌板。    6           
放置前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    6           
    患者平卧,头后仰。    6           
    用左手或开口器将患者口腔打开,清除口咽分泌物。    6           
放置中    持口咽通气管弯曲末端,置入口咽部。    5           
    往舌根后继续插入口咽通气管的2/3,或插入直到其凸缘与患者的鼻子平行为止。    5           
    旋转口咽通气管180 º,使其尖端指向喉咙处。    5           
    把通气管的余下部分推入患者口内,使其咬合处在患者上下牙齿之间即可。    5           
    用胶布固定好通气管,确保安全。    5           
    检查口腔,防止舌后坠和唇夹置于牙和口咽通气管之间。    3           
放置后    观察患者呼吸、氧饱和度有无改善。    4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告知注意事项。    6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6           
质量
评定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患者。    5           
    操作规范,方法正确。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5           
理论
提问        5           
总分        100           
第五十二节  PICC维护技术
【工作目标】保持外周静脉导管固定通畅,预防和控制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结果标准】
    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操作方法正确,无感染发生。
    【注意事项】
    1. PICC置管后24小时需更换一次敷贴,以后每周更换一次敷贴、肝素帽,如有潮湿或敷料卷边应及时更换。
    2.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冲管给药。
    3.禁止将胶布直接贴于导管上。
    4.禁止将导管体外部分人为地移入体内。
    5.禁止将连接器打开后重复安装使用。
    6.PICC导管部分不能使用酒精或含酒精消毒液消毒,请选择碘伏消毒。
    【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见表1-52
表1-52    PICC维护技术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科室:                考核人:                  得分:          年      月      日

内容
    标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2           
    患者:核对、评估患者,评估患者穿刺点周围皮肤状况和敷贴情况。    2           
    用物:治疗车、治疗盘、PICC换药包、棉签、碘伏、大敷贴、肝素帽、胶布、治疗巾、10ml空针两副(1副盛有生理盐水10ml、一副盛有稀释肝素钠液5ml)、弯盘、速干手消毒液。治疗车下层:锐器盒、污物框。    3           
操作中    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查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工作。    2           
    摆体位: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不能平卧者取斜坡仰卧位。    3           
    铺治疗巾于患者穿刺肢体下,测量臂围(尺骨鹰嘴上方10cm处)。    3           
    揭开包裹肝素帽的纱布,洗手。    2           
    取下肝素帽,用碘伏棉签消毒导管切口及外壁。并消毒导管接头下皮肤。    4           
    连接生理盐水注射器,抽回血,确认回血通畅后以脉冲式方法冲管。    4           
    预充肝素帽,连接肝素帽,以3~5ml稀释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4           
    除去原有固定胶布。    2           
    用手固定导管圆盘或固定翼,以180 º或0 º角,自下而上除去原有透明敷贴,观察导管外露长度。    4           
    评估穿刺点部位有无渗血、渗液、红肿,导管外露长度有无改变。    5           
    洗手,打开PICC换药包,戴手套。    3           
    一手持纱布覆盖肝素帽,提起导管,另一手持酒精棉棒一根,避开穿刺点1cm处,顺时针去脂、消毒。取第二根酒精棉棒逆时针去脂、消毒。第三根酒精棉棒消毒方法同第一根。    5           
    取第一根碘伏棉棒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消毒皮肤及导管,取第二根碘伏棉棒逆时针消毒皮肤、导管,同时翻转导管,取第三根碘伏棉棒顺时针消毒皮肤、导管。消毒范围大于敷贴范围,待干。    5           
    调整导管位置,避开原位,以“U型”放置。    4           
    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放置透明敷贴。    4           
    用第一根胶带固定延长管处敷贴边缘。第二根胶带蝶型交叉固定导管与敷贴。第三根胶带注明导管类型、操作日期和操作者姓名。贴于第一根胶带下沿。    5           
    用无菌纱布包裹肝素帽、固定。    4           
操作后    收拾用物、脱手套。    3           
    告知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4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3           
质量
评定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患者,患者能配合操作。    4           
    操作熟练,动作轻柔。    4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查对制度。    4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3           
理论
提问        5           
总分        100           






第二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  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项目    分
值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说明    姓名
                       
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一项未完成扣1分           
核对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评估    4    临床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是否妊娠    一项未完成扣1分           
    3    注射部位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及患者合作程度    一项未完成扣1分           
告知    4    解释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    一项未完成扣1分           
用物
准备    2    洗手,戴口罩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           
    3    核对医嘱,配置药液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扣1分;配药不规范扣1分           
    4    备齐并检查用物    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4分           
环境与患者
准备    2    病室整洁、光线明亮    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环境准备不全扣1分           
    3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操作部位,注意保暖    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暴露不充分扣1分;未保暖扣1分,最高扣3分           
操作
过程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4    确定穴位,询问患者感受    动作不规范扣1分;穴位不准确扣2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1分           
    4    消毒方法正确:以所取穴中心由内向外消毒,范围>5cm    消毒方法不正确扣2分;消毒范围不规范扣2分           
    4    再次核对医嘱,排气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未排气扣2分;排气不规范扣1分           
    8    注射手法正确    未绷紧皮肤扣2分;未对准穴位扣4分;注射方法不正确扣2分           
    6    将针身推至一定深度,询问患者感受    手法不规范扣4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2分           
    6    确认无回血后,缓慢注入药液    未抽回血扣4分;注入药液速度不规范扣2分           
    4    注射过程应观察是否有晕针、弯针、折针等异常情况    未观察扣4分;观察不全面扣2分           
    2    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孔片刻    未按要求按压扣2分           
    2    观察注射部位皮肤,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    未观察皮肤扣1分;未询问患者扣1分           
    2    告知患者注射部位24小时内避免着水    未告知扣2分           
    3    协助患者着衣、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未协助着衣扣1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未整理床单位扣1分           
    2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操作后
处置    2    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           
    2    洗手    未洗手扣2分           
    2    记录    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           
评价    6    无菌观念、流程合理、技术熟练、询问患者感受    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           
理论
提问    5    穴位注射的适应症、禁忌症      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           
    5    穴位注射的注意事项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第二节  经穴推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说明    姓名
                       
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一项未完成扣1分           
核对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评估    4    临床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是否月经期    一项未完成扣1分           
    2    推拿部位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一项未完成扣1分           
告知    4    解释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    一项未完成扣1分           
    2
2    推拿时及推拿后局部可能出现酸痛的感觉,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一项未完成扣1分           
        推拿前后局部注意保暖,可喝温开水    一项未完成扣1分           
用物
准备    2    洗手,戴口罩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           
    2    备齐并检查用物,必要时备屏风    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2分           
环境与患者
准备    2    病室整洁、光线明亮    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环境准备不全扣1分           
    2    操作者:修剪指甲,避免损伤患者皮肤    未剪指甲扣2分           
    2    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按摩部位,注意保护隐私    体位不舒适扣1分;暴露不充分扣1分;未保护隐私扣1分;最高扣2分           
操作
过程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10    遵医嘱确定经络走向与腧穴部位    动作生硬扣4分;经络与穴位不准确扣2分/穴位,最高扣10分           
    10    正确选择点、揉、按等手法    手法/每种不正确扣5分,最高扣10分           
    10    力量及摆动幅度均匀    力量不均匀扣5分;摆动幅度不均匀扣5分           
    10    摆动频率均匀,时间符合要求    频率不符合要求扣5分;时间不符合要求扣5分           
    6    操作中询问患者对手法治疗的感受,及时调整手法及力度    未询问患者感受扣2分;未根据患者反应调整手法及力度扣2分/穴位,最高扣6分           
    2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操作后
处置    2    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           
    2    洗手    未洗手扣2分           
    2    记录    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           
评价    6    流程合理、技术熟练、局部皮肤无损伤、询问患者感受    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           
理论
提问    5    经穴推拿的常用推拿手法    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           
    5    经穴推拿的注意事项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第三节  穴位敷贴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说明    姓名
                       
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一项未完成扣1分           
核对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评估    4    临床症状、既往史、药物及敷料过敏史、是否妊娠    一项未完成扣1分           
    1    敷药部位皮肤情况    一项未完成扣1分           
告知    4    解释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敷贴时间,取得患者配合    一项未完成扣1分           
用物
准备    2    洗手,戴口罩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           
    4    备齐并检查用物    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4分           
环境与
患者
准备    2    病室整洁、光线明亮    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环境准备不全扣1分           
    2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           
    6    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保暖,保护隐私    未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扣2分;未保暖扣2分;未保护隐私扣2分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操作
过程    敷药    2    核对医嘱               
        4    清洁局部皮肤,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未清洁扣2分;清洁不彻底扣1分;未观察扣2分           
        12    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或薄胶纸上,厚薄适中    棉质敷料大小不合适扣4分;摊药面积过大或过小或溢出棉质敷料外扣4分;药物过厚或过薄扣4分           
        10    将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避免药物溢出污染衣物    部位不准确扣6分;药液外溢扣4分           
        4    使用敷料或棉垫覆盖,固定牢固    未使用敷料或棉垫覆盖扣2分;固定不牢固扣2分           
        1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未询问扣1分           
        2    告知注意事项    未告知扣2分;告知不全面扣1分           
        4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未安置体位扣2分;未整理床单位扣2分           
        2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取药    2    取下敷药,清洁皮肤    未清洁扣2分;清洁不彻底扣1分           
        4    观察局部皮肤,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未观察皮肤扣2分;未询问扣2分           
        2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操作后
处置    2    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           
    2    洗手    未洗手扣2分           
    2    记录    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           
评价    6    流程合理、技术熟练、局部皮肤无损伤、询问患者感受    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           
理论
提问    5    穴位敷贴的使用范围    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           
    5    穴位敷贴的注意事项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第四节  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说明    姓名
                       
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一项未完成扣1分           
核对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评估    4    临床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是否妊娠    一项未完成扣1分           
    2    热熨部位皮肤情况、对热的耐受程度    一项未完成扣1分           
告知    4    解释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局部感受、热熨前排空二便,取得患者配合    一项未完成扣1分           
用物
准备    2    洗手,戴口罩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           
    4    备齐并检查用物    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4分           
环境与患者
准备    2    病室整洁、光线明亮    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环境准备不全扣1分           
    2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            
    6    暴露热熨部位,用垫巾保护衣物,注意保暖,保护隐私    未保护患者衣物扣2分;未注意保暖扣2分;未保护隐私扣2分           
操作
过程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4    将药物加热至60~70℃备用    温度不符合要求扣4分           
    2    药熨部位涂少量凡士林    未涂抹扣2分;涂抹不均匀扣1分           
    2    药熨温度应保持在50-60℃,老人、婴幼儿及感觉障碍者不宜超过50℃    温度不正确扣2分           
    16    推熨:力量均匀,开始时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量可增大,同时速度减慢。药袋温度过低时,及时更换药袋或加温。熨烫时间约15~30min。操作中询问患者的感受。    力度过轻或过重扣4分;未及时加温扣4分;时间过短或过长扣4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4分           
    12    观察局部皮肤,询问患者对温度的感受,及时调整速度、温度或停止操作,防止烫伤    未观察皮肤扣4分;未询问患者扣4分;发现异常未及时处理扣4分           
    4    操作完毕后擦净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未清洁皮肤扣1分;未协助着衣扣1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未整理床单位扣1分           
    4    询问患者对操作的感受,告知注意事项    未询问患者感受扣2分;未告知注意事项扣2分           
    2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操作后
处置    2    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           
    2    洗手    未洗手扣2分           
    2    记录    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           
评价    6    流程合理、技术熟练、局部皮肤无烫伤、询问患者感受    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出现烫伤扣6分           
理论
提问    5    中药热熨敷的适应症     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           
    5    中药热熨敷的注意事项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第五节  拔罐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说明    姓名
                       
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一项未完成扣1分           
核对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评估    4    临床症状、既往史、凝血机制、是否妊娠或月经期    一项未完成扣1分           
    2    拔罐部位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一项未完成扣1分           
告知    4    解释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    一项未完成扣1分           
用物
准备    2    洗手,戴口罩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           
    5    备齐并检查用物    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5分           
环境与患者
准备    3    病室整洁、保护隐私、注意保暖、避免对流风    一项未完成扣1分,最高扣3分           
    4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拔罐部位    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
未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扣1分           
操作
过程    拔
罐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10    用止血钳夹住干湿度适宜的酒精棉球,点燃,勿烧罐口,稳、准、快速将罐吸附于相应的部位上    酒精棉球过湿扣2分;部位不准确扣2分;吸附不牢扣2分;动作生硬扣2分;烧罐口扣2分           
        6    灭火动作规范    灭火不完全扣4分;未放入相应灭火容器扣2分           
        2    询问患者感受:舒适度、疼痛情况    未询问患者感受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6    观察皮肤:红紫程度、水泡、破溃    未观察皮肤扣2分/项           
        4    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未告知扣4分;告知不全扣2分           
        4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未安置体位扣2分;未整理床单位扣2分           
        4    洗手,再次核对,记录时间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未记录时间扣2分           
    起
罐    4    手法:一手扶罐具,一手手指按住罐口皮肤    手法不正确扣4分;手法不熟练扣2分           
        4    观察并清洁皮肤,有水泡或破溃及时处理    未观察扣1分;未清洁皮肤1分;有水泡或破溃未处理扣2分           
        4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未安置体位扣2分;未整理床单位扣2分           
操作后
处置    2    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           
    2    洗手    未洗手扣2分           
    2    记录    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           
评价    6    流程合理、技术熟练、局部皮肤无损伤、询问患者感受    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出现烫伤扣6分           
理论
提问    5    拔罐的禁忌症     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           
    5    拔罐的注意事项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第六节  刮痧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说明    姓名
                       
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一项未完成扣1分           
核对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评估    4    临床症状、既往史、是否有出血性疾病、是否妊娠或经期    一项未完成扣1分           
    2    刮痧部位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一项未完成扣1分           
告知    4    解释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    一项未完成扣1分           
用物
准备    2    洗手,戴口罩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           
    4    备齐并检查用物    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4分           
环境与患者
准备    4    病室整洁、保护隐私、注意保暖、避免对流风    一项未完成扣1分           
    4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    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未充分暴露刮痧部位皮肤扣2分           
操作
过程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6    刮痧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痧部位    未蘸取刮痧介质扣4分;介质量过多或过少扣2分;部位不准确扣2分           
    4    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刮板,无名指、小指紧贴刮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板与皮肤之间夹角约为45°    握板不正确扣2分;刮板与皮肤之间夹角过大或过小扣2分           
    4    刮痧顺序:先头面后手足,先腰背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先内侧后外侧    刮痧顺序一项不正确扣1分           
    10    用力均匀,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    用力不均匀扣2分;未由轻到重扣2分;来回刮扣2分;皮肤受损扣10分           
    8    观察皮肤出痧情况,询问患者感受,调节手法力度    未观察皮肤扣2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2分;未调整手法力度扣4分           
    4    每部位刮20-30次,局部刮痧5-10min,至局部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不可强求出痧    刮痧方法一项不正确扣2分           
    4    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未告知扣4分;告知不全扣2分           
    2    清洁皮肤    未清洁皮肤扣2分;清洁不彻底扣1分           
    4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未安置体位扣2分;未整理床单位扣2分           
    2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操作后
处置    2    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           
    2    洗手    未洗手扣2分           
    2    记录    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           
评价    6    流程合理、技术熟练、局部皮肤无损伤、询问患者感受    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           
理论
提问    5    刮痧的禁忌症     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           
    5    刮痧的注意事项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第七节  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说明    姓名
                       
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一项未完成扣1分           
核对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评估    4    临床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是否妊娠    一项未完成扣1分           
    2    皮肤感知觉、局部皮肤有无破溃及炎性渗出    一项未完成扣1分           
告知    4    解释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    一项未完成扣1分           
用物
准备    2    洗手,戴口罩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           
    3    备齐并检查用物    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3分           
环境与患者
准备    2    环境清洁、温度适宜,光线明亮    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环境准备不全扣1分           
    3    嘱患者排空二便,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护隐私    未嘱排二便扣1分;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未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扣1分;未保护隐私扣1分;最高扣3分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操作
过程    中药离子导入    2    核对医嘱               
        4    连接电源及电极输出线,检查仪器性能    未连接扣1分/项;未检查性能扣2分           
        6    将2块棉衬套浸入中药液加热至38~42℃,取出棉衬套拧至不滴水    未测温度扣2分;温度不准确扣2分;衬套过干或过湿扣2分            
        8    将正负电极板正确放入衬套内,平置于治疗部位,覆盖隔水布,用绷带或松紧搭扣固定    电极板放置错误扣8分;电极板裸露扣4分;衬套及隔水布不平整扣2分;固定不牢固扣2分           
        10    启动输出,从低到高缓慢调节电流强度,询问患者感受至耐受为宜    未缓慢调节电流强度扣5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5分           
        5    观察仪器运行情况,随时询问患者感受,及时调节电流强度,保暖    未观察扣2分;未询问感受扣2分;未保暖扣1分;未及时调节电流强度扣5分           
        4    告知相关注意事项:治疗时间20~30分钟,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未告知扣2分/项           
        4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未安置体位扣2分;未整理床单位扣2分           
        2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治疗结束    5    取下电极板、擦干皮肤、关闭电源,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未擦干皮肤扣1分;顺序颠倒扣2分;未安置体位扣1分;未整理床单位扣1分           
        3    观察皮肤有无红疹、烫伤、过敏    未观察扣3分;观察不全面扣1分/项           
        2    洗手,核对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操作后
处置    2    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           
    1    洗手    未洗手扣1分           
    2    记录    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           
评价    6    流程合理、技术熟练、局部皮肤无损伤、询问患者感受    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出现电击伤或烫伤扣6分           
理论
提问    5    中药离子导入的禁忌症     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           
    5    中药离子导入的注意事项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第八节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说明    姓名
                       
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一项未完成扣1分           
核对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评估    4    临床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是否妊娠    一项未完成扣1分           
    2    涂药部位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一项未完成扣1分           
告知    4    解释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局部感受及配合要点,取得患者配合    一项未完成扣1分           
用物
准备    2    洗手,戴口罩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           
    3    备齐并检查用物    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3分           
环境与患者
准备    2    病室整洁、光线明亮、温度适宜    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环境准备不全扣1分           
    2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           
    3    暴露患处,注意保暖、保护隐私    未充分暴露患处扣1分;未保暖扣1分;未保护隐私扣1分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操作
过程    敷药    2    核对医嘱               
        6    在涂药部位下方铺橡胶单、中单,将弯盘至于患处旁边    未正确铺单扣2分/项;未正确放置弯盘扣2分           
        4    根据患处大小,沿单方向清洁局部皮肤,
避免反复涂擦    未清洁局部皮肤扣4分;清洁方法不规范扣2分           
        12    再次核对药物,将药物均匀涂于患处,范围:超出患处1~2cm,厚度:以2~3mm为宜    未再次核对扣2分;涂擦方法不准确扣4分;未超出患处1-2cm扣4分;厚薄不均匀扣4分,最高扣12分           
        5    覆盖敷料,妥善固定    敷料选择不适当扣3分;未妥善固定扣2分           
        4    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如有不适或敷料脱落及时告知护士     未告知扣4分;少告知一项扣2分           
        6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询问患者感受     未观察皮肤情况扣4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2分           
        4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未安置体位扣2分;未整理床单位扣2分           
        2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去除敷药    1    去除敷料及药物,清洁局部皮肤    未清洁扣1分           
        4    观察皮肤情况,整理床单位    未观察扣2分;未整理床单位扣2分           
        2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操作后
处置    2    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           
    2    洗手    未洗手扣2分           
    2    记录    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           
评价    6    流程合理、技术熟练、局部皮肤无损伤、询问患者感受    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           
理论
提问    5    中药涂药的禁忌症     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           
    5    中药涂药的注意事项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第九节  中药冷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说明    姓名
                       
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一项未完成扣1分           
核对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评估    4    主要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是否妊娠    一项未完成扣1分           
    2    患者体质、冷敷部位皮肤情况    一项未完成扣1分           
告知    4    解释目的、操作方法、时间、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    一项未完成扣1分           
用物
准备    2    洗手、戴口罩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           
    4    备齐并检查用物    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4分           
环境与患者
准备    2    病室整洁,光线明亮    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环境准备不全扣1分           
    2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            
    2    暴露部位,保护隐私    未充分暴露部位扣1分;未保护隐私扣1分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操作
过程    冷敷    2    核对医嘱               
        12    测试药液温度8~15°C,用敷料浸取药液敷于患处,药量适宜    温度过高或过低扣4分;药液量过多或过少扣4分;位置不准确扣4分           
        6    每5min重复操作1次,持续20~30min,保持患处低温    未及时更换扣6分;未保持药液温度扣3分           
        8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未询问患者感受扣4分;未保暖扣2分;未保护隐私扣2分           
        4    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过敏;贴敷是否妥帖    未观察皮肤扣4分;观察不全面扣2分           
        6    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局部皮肤出现不适或敷料脱落时及时通知护士;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日后自行消退    未告知扣2分/项           
        4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2分;未核对扣2分           
    去除敷料    2    将敷料取下    未撤除敷料扣2分           
        4    观察、清洁皮肤    未观察皮肤扣2分;未清洁皮肤扣2分           
        2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未安置体位扣1分;未整理床单位扣1分           
        2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操作后处置    2    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           
    2    洗手    未洗手扣2分           
    2    记录    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           
评价    6    流程合理、技术熟练、询问患者感受    一项不合格扣2分           
理论
提问    5    中药冷敷的适应症        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           
    5    中药冷敷的注意事项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第十节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说明    姓名
                       
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一项未完成扣1分           
核对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评估    4    主要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是否妊娠    一项未完成扣1分           
    2    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局部皮肤情况    一项未完成扣1分           
告知    4    解释目的、操作方法、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    一项未完成扣1分           
用物
准备    2    洗手、戴口罩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           
    4    备齐并检查用物    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4分           
环境与患者
准备    2    病室整洁、光线明亮,温度适宜    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环境准备不全扣1分           
    3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湿热敷部位,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    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未充分暴露部位扣2分;未保暖扣1分;未保护隐私扣1分,最高扣3分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操作
过程    湿热敷    2    核对医嘱               
        12    测试温度,将敷料浸于38~43°C药液中,拧干后敷于患处    温度过高或过低扣4分;药液量过多或过少扣4分;位置不准确扣4分           
        6    及时更换敷料或频淋药液于敷料上,保持热敷部位的湿度及温度,持续20~30min    未及时更换扣3分;未保持温湿度扣3分           
        8    询问患者感受,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未询问患者感受扣4分;未注意保暖扣2分;未保护患者隐私扣2分           
        4    观察局部皮肤    未观察皮肤扣4分;观察不全面扣2分           
        6    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局部皮肤出现水泡、痒痛或破溃及时通知护士;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日后自行消退    未告知扣2分/项,最高扣6分           
        4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2分;未核对扣2分           
    去除敷料    6    撤除敷料,观察、清洁皮肤    未撤除敷料扣2分;未观察扣2分;未清洁皮肤扣2分           
        4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未安置体位扣2分;未整理床单位扣2分           
        2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操作后处理    2    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           
    1    洗手    未洗手扣1分           
    2    记录    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           
评价    6    流程合理、技术熟练、询问患者感受    一项不合格扣2分           
理论
提问    5    中药湿热敷的适应症    回答不全面扣2分;未答出扣5分/题           
    5    中药湿热敷的注意事项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第十一节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说明    姓名
                       
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一项未完成扣1分           
核对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评估    4    临床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是否妊娠    一项未完成扣1分           
    3    肛周皮肤情况、排便情况及患者合作程度    一项未完成扣1分           
告知    4    解释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    一项未完成扣1分           
用物
准备    2    洗手,戴口罩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           
    3    备齐并检查用物    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3分           
环境与
患者
准备    2    病室整洁、光线明亮    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环境准备不全扣1分           
    2    嘱患者排空二便    未嘱咐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2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    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            
    3    充分暴露肛门,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    未充分暴露部位扣1分;未保暖扣1分;未保护隐私扣1分           
    3    垫中单于臀下,垫枕以抬高臀部10cm     未垫中单扣1分;未垫枕扣2分           
操作
过程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6    测量药液温度:39~41℃,药量不超过200ml    药液温度过高或过低扣4分;药量过多或过少扣2分           
    6    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排液    液面距肛门过高或过低扣2分;石蜡油未润滑至肛管前端扣2分;排液过多或空气未排净扣2分           
    8    插肛管时,嘱患者深呼吸,使肛门松弛,插入10~15cm,缓慢滴入药液,滴注时间15~20min    未与患者沟通直接插入扣2分;未嘱患者深呼吸扣2分;插入深度<10cm扣2分;滴注时间过快扣2分           
    6    询问患者耐受情况,及时调节滴速,必要时终止    未询问患者耐受情况扣3分;未及时调节滴速扣3分           
    6    药液滴完,夹紧并拔除肛管,擦干肛周皮肤,用纱布轻揉肛门    拔除肛管污染床单位扣2分;未擦干肛周皮肤扣2分;未用纱布轻揉肛门处扣2分           
    4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抬高臀部    未按病情取卧位扣2分;未抬高臀部扣2分           
    4    告知相关注意事项:保留时间、如有不适或便意及时通知护士    未告知扣2分/项           
    4    整理床单位,洗手,再次核对    未整理床单位扣2分;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操作后
处置    2    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           
    2    洗手    未洗手扣2分           
    2    记录    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全扣1分           
评价    6    流程合理、技术熟练、询问患者感受    一项不合格扣2分           
理论
提问    5    中药灌肠的禁忌症     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           
    5    重要灌肠的注意事项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第十二节  中药熏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说明    姓名
                       
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一项未完成扣1分           
核对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评估    4    主要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是否妊娠    一项未完成扣1分           
    2    体质及局部皮肤情况、进餐时间    一项未完成扣1分           
告知    4    解释作用、操作方法、熏蒸时间、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    一项未完成扣1分           
用物
准备    2    洗手,戴口罩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           
    4    备齐并检查用物    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4分           
环境与患者
准备    2    病室整洁、温度适宜    一项未完成扣1分           
    1    熏蒸前饮淡盐水或温开水200ml    未饮水扣1分           
    3    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暴露熏蒸部位    未摆放体位扣2分;体位不合理或不舒适扣1分;未充分暴露熏蒸部位扣1分           
操作
过程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10    药液温度:43~46℃,倒入容器内,对准熏蒸部位    药液温度过高或过低扣4分;药液漏出容器扣4分;未对准熏蒸部位扣2分           
    8    熏蒸时间:20~30min,观察并询问患者感受    熏蒸时间不正确扣2分;未观察病情扣2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4分           
    8    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变化,调整药液温度    未观察皮肤变化扣4分;未及时调节药温扣4分           
    8    治疗结束,清洁患者皮肤,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烫伤、过敏    未清洁皮肤扣4分;未观察皮肤扣4分           
    6    操作过程保持衣服、床单位清洁    药液污染衣服扣3分;药液污染被服扣3分           
    4    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未告知扣2分/项           
    4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衣着、床单位    未安置体位扣2分;未整理衣着扣1分;未整理床单位扣1分           
    2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操作后
处置    2    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           
    2
2    洗手    未洗手扣2分           
        记录    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           
评价    6    流程合理、技术熟练、局部皮肤无损伤、询问患者感受    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出现烫伤扣6分           
理论
提问    5    中药熏蒸的禁忌症    回答不全面扣2分/项;未答出扣5分/题           
    5    中药熏蒸的注意事项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第十三节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说明    姓名
                       
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一项未完成扣1分           
核对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评估    3    临床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    一项未完成扣1分           
    2    耳部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一项未完成扣1分           
告知    3    解释作用、操作方法、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    一项未完成扣1分           
用物
准备    2    洗手,戴口罩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           
    4    备齐并检查用物    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4分           
环境与
患者
准备    2    病室整洁、光线明亮    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环境准备不全扣1分           
    2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            
    2    暴露耳部皮肤    未充分暴露耳部皮肤扣2分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操作过程    贴豆    2    核对医嘱               
        6    持探棒由上而下寻找敏感点    动作生硬扣2分;穴位不准确扣2分/穴位,最高扣6分           
        6    消毒方法:使用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皮肤,待干    消毒液使用不规范扣2分;消毒顺序不正确扣2分;未待干扣2分           
        10    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药贴,贴敷于选好的穴位上    贴敷穴位不准确扣2分/穴位,最高扣6分;贴敷不牢固扣2分/穴位,最高扣4分           
        8    按压力度适宜,询问患者感受    按压力度过轻或过重扣2分/穴位,最高扣4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4分           
        6    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过敏或贴敷不牢固    未观察皮肤扣3分;贴敷不牢固扣3分           
        4    告知相关注意事项:按压方法、疼痛难忍或药贴脱落及时通知护士)    未告知扣2分/项           
        4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未安置体位扣2分;未整理床单位扣2分           
        2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取豆    2    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胶布一角取下    未使用止血钳(镊子)扣1分;使用不当扣1分           
        2    观察、清洁皮肤    未观察扣1分;未清理扣1分           
        2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操作后
处置    2    整理用物:探针、止血钳(镊子)用75%酒精擦拭    消毒方法不正确扣1-2分           
    2    洗手    未洗手扣2分           
    2    记录    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           
评价    6    流程合理、技术熟练、询问患者感受    一项不合格扣2分           
理论
提问    5    耳穴贴压的禁忌症     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           
    5    耳穴贴压的注意事项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第十四节  蜡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说明    姓名
                       
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一项未完成扣1分           
核对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评估    4    临床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是否妊娠    一项未完成扣1分           
    2    蜡疗部位皮肤情况、对热的耐受程度    一项未完成扣1分           
告知    4    解释目的、操作方法、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排空大小便    一项未完成扣1分           
用物
准备    2    洗手,戴口罩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           
    3    备齐并检查用物    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           
环境与
患者
准备    2    病室整洁、光线明亮、温度适宜    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环境准备不全扣1分           
    2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           
    3    暴露蜡疗部位,注意保暖和保护隐私    未充分暴露部位扣1分;未保暖扣1分;未保护隐私扣1分           
操作
过程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2    确定部位    未定位扣2分;定位不准确扣1分           
    2    清洁皮肤,遇体毛较多者需先备皮    未清洁皮肤扣2分;清洁不到位扣1分           
    3    将蜡块加热5~7min至完全熔化,温度达到90℃~100℃,中途可根据蜡的熔化程度,补充加热    未按要求制作扣3分           
    4    选择合适的蜡疗方法:蜡饼法、刷蜡法、浸蜡法、蜡袋法    选择方法不正确扣4分           
    5    制作方法正确、大小适宜:蜡饼制成厚度为2~3cm、蜡液涂抹均匀,形成厚度0.5~1.0cm的蜡膜;制作蜡袋时防止蜡液流出    制作不规范扣2分;涂抹不规范扣3分           
    8    温度适宜:蜡饼表面温度45℃~50℃、蜡液温度55℃~60℃;注意保温    温度不适宜扣4分;未采取保温措施扣4分           
    5    蜡疗时间:蜡饼30~60min;浸蜡10min    时间不正确扣5分           
    6    询问患者感受,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有无烫伤    未询问患者感受扣3分;未观察皮肤扣3分           
    4    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未告知扣2分/项           
    4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未安置体位扣2分;未整理床单位扣2分           
    2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3    治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    未清洁皮肤扣1分;未协助着衣扣1分;未安排舒适体位扣1分           
    2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操作后
处置    2    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           
    2    洗手    未洗手扣2分           
    2    记录    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           
评价    6    流程合理、技术熟练、局部皮肤无损伤、询问患者感受    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出现烫伤扣6分           
理论
提问    5    蜡疗的禁忌症    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           
    5    蜡疗的注意事项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第十五节  隔物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说明    姓名
                       
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一项未完成扣1分           
核对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评估    4    临床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出血性疾病    一项未完成扣1分           
    3    施灸部位皮肤情况、对热、气味的耐受程度    一项未完成扣1分           
告知    3    解释作用、操作方法、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    一项未完成扣1分           
用物
准备    2    洗手,戴口罩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           
    3    备齐并检查用物。间隔物制作要求:
(1)隔姜:用直径2-3cm,厚约0.2-0.3cm的姜片,在其上用针点刺小孔若干
(2)隔蒜:用厚约0.2-0.3cm的蒜片,在其上用针点刺小孔若干
(3)隔盐:用干燥食盐
(4)隔附子饼:用直径2cm,厚约0.2-0.5cm ,在其上用针点刺小孔若干    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3分           
环境与患者
准备    2    病室整洁、光线明亮,防止对流风    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准备不全扣1分           
    2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           
    3    暴露施灸部位皮肤,注意保暖,保护隐私    未充分暴露部位扣1分;未保暖扣1分;未保护隐私扣1分           
操作
过程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8    确定施灸部位,将间隔物放于穴位上    穴位不准确扣2分/穴位,最高扣8分           
    12    将艾炷放于间隔物上点燃,待燃尽时用镊子夹取续接一个艾炷    方法不正确扣4分;未用镊子夹取扣4分;未续接扣4分           
    4    询问患者感受    未询问患者感受扣4分           
    5    观察施灸部位皮肤    未观察皮肤扣5分           
    3    施灸结束,清洁局部皮肤    未清洁皮肤扣3分           
    4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未安置体位扣2分;未整理床单位扣2分           
    6    施灸后再次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变化,询问施灸后感受    施灸后未观察皮肤扣3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3分           
    6    告知相关注意事项,酌情开窗通风    未告知扣4分;告知内容不全扣2分;未酌情开窗扣2分           
    2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操作后
处置    2    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           
    2    洗手    未洗手扣2分           
    2    记录    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           
评价    6    流程合理、技术熟练、局部皮肤无损伤、询问患者感受    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出现烫伤扣6分           
理论
提问    5    隔物灸的禁忌症     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           
    5    隔物灸的注意事项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第十六节  麦粒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说明    姓名
                       
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一项未完成扣1分           
核对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评估    4    临床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出血性疾病    一项未完成扣1分           
    3    施灸部位皮肤情况、对热、气味耐受程度    一项未完成扣1分           
告知    3    解释作用、操作方法、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    一项未完成扣1分           
用物
准备    2    洗手,戴口罩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           
    8    备齐并检查用物    少备一项扣2分;未检查一项扣2分,最高扣8分           
环境与患者
准备    2    病室整洁、光线明亮、避免对流风    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准备不全扣1分           
    2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            
    3    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保护隐私    未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扣1分;未保暖扣1分;未保护隐私扣1分           
操作
过程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4    确定施灸部位      未确定施灸部位扣4分;取穴不准确扣2分           
    6    用油膏或凡士林涂于施灸部位皮肤    未涂抹油膏(或凡士林)扣6分;油膏使用种类错误扣2分;涂抹部位不正确扣2分           
    10    用镊子夹住艾粒,置于选好的穴位上;用线香点燃艾粒;艾粒燃到剩余2/5~1/5左右,及时更换艾粒;根据病情及医嘱选择施灸壮数    穴位不准确扣2分;艾粒放置不牢固扣2分;未使用线香点燃艾粒扣2分;未及时更换艾粒扣2分;施灸壮数不合理扣2分            
    3    询问患者感受    未询问患者感受扣3分           
    5    观察施灸部位皮肤    未观察皮肤扣5分           
    3    灸毕彻底熄灭艾粒    未彻底熄灭艾粒扣3分           
    3    清洁局部皮肤,再次观察皮肤    未清洁皮肤扣1分;未观察皮肤扣2分           
    4    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未告知扣4分;告知不全扣2分           
    3    协助患者着衣,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未协助着衣扣1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未整理床单位扣1分           
    2    酌情开窗通风,避免对流风    未按要求开窗通风扣2分           
    2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操作后
处置    2    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           
    2    洗手    未洗手扣2分           
    2    记录    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           
评价    6    流程合理、技术熟练、局部皮肤无损伤、询问患者感受    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出现烫伤扣6分           
理论
提问    5    麦粒灸的禁忌症     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           
    5    麦粒灸的注意事项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第十七节  悬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技术操作要求        姓名
                       
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一项未完成扣1分           
核对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评估    4    临床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出血性疾病    一项未完成扣1分           
    3    施灸部位皮肤情况、对热、气味的耐受程度    一项未完成扣1分           
告知    3    解释作用、操作方法、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    一项未完成扣1分           
用物
准备    2    洗手,戴口罩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           
    3    备齐并检查用物    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3分           
环境与
患者
准备    2    病室整洁、光线明亮,避免对流风    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准备不全扣1分           
    2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           
    3    暴露施灸部位皮肤,注意保暖,保护隐私    未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扣1分;未保暖扣1分;未保护隐私扣1分           
操作
过程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4    确定施灸部位    未确定施灸部位扣4分;穴位不准确扣2分           
    4    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艾条与皮肤距离符合要求    艾条与皮肤距离不符合要求扣2分/穴位,最高扣4分           
    12    选择三种手法,方法正确    少一种手法扣4分;距离不符合要求扣4分           
    8    随时弹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    未弹艾灰扣4分;施灸时间不合理扣4分           
    4    观察施灸部位皮肤,询问患者感受,以病人温热感受调整施灸距离    未观察皮肤扣2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1分;未及时调整施灸距离扣1分           
    4    灸后艾条放入小口瓶中彻底熄灭,清洁局部皮肤    艾条熄灭方法不正确扣2分;未清洁皮肤扣2分           
    4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未安置体位扣2分;未整理床单位扣2分           
    4    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患者感受    施灸后未观察皮肤扣2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2分           
    4    告知相关注意事项,酌情开窗通风    注意事项内容少一项扣1分,最高扣2分;未酌情开窗扣2分           
    2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操作后
处置    2    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           
    2    洗手    未洗手扣2分           
    2    记录    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           
评价    6    流程合理、技术熟练、局部皮肤无损伤、询问患者感受    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出现烫伤扣6分           
理论
提问    5    悬灸的禁忌症     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           
    5    悬灸的注意事项以及三种操作手法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第十八节  中药泡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说明    姓名
                       
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一项未完成扣1分           
核对    2    核对医嘱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评估    4    临床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是否妊娠及月经期    一项未完成扣1分,最高扣4分           
    2    泡洗部位皮肤情况、对温度的耐受程度    一项未完成扣1分           
告知    4    解释作用、操作方法、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    一项未完成扣1分           
用物
准备    2    洗手,戴口罩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           
    4    备齐检查用物    少备一项扣2分;未检查扣2分,最高扣4分           
环境与患者
准备    2    病室整洁、调节室内温度,关闭门窗    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准备不全扣1分           
    2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            
    3    暴露泡洗部位皮肤,保暖,注意保护隐私    未充分暴露部位扣1分;未保暖扣1分;未保护隐私扣1分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操作过程    泡洗    2    核对医嘱               
        6    测量药液温度,在40℃左右    未测药液温度扣6分;药液温度不准确扣3分           
        10    根据泡洗部位选择合适药液量:全身泡洗水位在膈肌以下、局部泡洗浸过患部    动作生硬扣2分;选择药液量不正确扣4分;泡洗部位不准确扣4分           
        4    遵医嘱确定泡洗时间,一般30min    泡洗时间不准确扣4分           
    观察    4    定时测量药液温度、询问患者感受    未测量药温扣2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2分           
        4    室温适宜    未观察室温是否适宜扣4分           
        8    观察患者全身情况:面色、呼吸、汗出及局部皮肤情况    未观察扣2分/项           
        4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体位舒适度    未询问扣2分/项;体位不舒适扣2分           
        2    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未告知扣2分;内容不全扣1分            
操作后
处置    2    清洁并擦干皮肤    未清洁皮肤扣1分;未擦干扣1分           
    3    协助患者着衣,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未协助患者着衣扣1分;未安置体位扣1分;未整理床单位扣1分           
    2    洗手,再次核对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2    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           
    2    洗手    未洗手扣2分           
    2    记录    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           
评价    6    流程合理、技术熟练、局部皮肤无损伤、询问患者感受    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出现烫伤扣6分           
理论
提问    5    中药泡洗的作用     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           
    5    中药泡洗的注意事项               





第二篇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介绍
第一章  刮痧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第一节  刮痧技术
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腠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室温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妊娠或月经期。
3.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
1.刮痧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疼痛、灼热感,刮痧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3.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可消除。
4.刮痧结束后最好饮用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内不宜洗冷水澡。
5.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痧部位。
四、用物准备
治疗盘、刮痧板(牛角类、砭石类等刮痧类板或匙),介质(刮痧油、清水、润肤乳等),毛巾、卷纸、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遵照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4.用刮痧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痧部位。
5.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痧板,无名指小指紧贴刮痧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痧板。刮痧时利用指力和腕力调整刮痧板角度,使刮痧板与皮肤之间夹角约为45°,以肘关节为轴心,前臂做有规律的移动。
6.刮痧顺序一般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腰背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先内侧后外侧逐步按顺序刮痧。
7.刮痧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一般刮至皮肤出现红紫为度,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对一些不易出痧或出痧较小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
8.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调节手法力度。
9.每个部位一般刮20~30次,局部刮痧一般5~10分钟。
10.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六、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了解病情,特别注意下列疾病者不宜进行刮痧,如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出血倾向疾病、感染性疾病、极度虚弱、皮肤疖肿包块、皮肤过敏者不宜进行刮痧术。
2.空腹及饱食后不宜进行刮痧术。
3.急性扭挫伤、皮肤出现肿胀破溃者不宜进行刮痧术。
4.刮痧不配合者,如醉酒、精神分裂症、抽搐者不宜进行刮痧术。
5.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进行刮痧术。
6.刮痧过程中若出现头晕、目眩、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欲吐,甚至神昏扑倒等晕刮现象,应立即停止刮痧,取平卧位,立刻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第二节  常用刮痧手法
1.轻刮法
刮痧板接触皮肤下压刮拭的力量小,被刮者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感。轻刮后皮肤仅出现微红,无瘀斑。本法宜用于老年体弱者、疼痛敏感部位及虚证的患者。
2.重刮法
刮痧板接触皮肤下压刮拭的力量较大,以患者能承受为度。本法宜用于腰背部脊柱两侧、下肢软组织较丰富处、青壮年体质较强及实证、热证、痛症患者。
3.快刮法
刮拭的频率在每分钟30次以上。此法宜用于体质强壮者,主要用于刮拭背部、四肢,以及辨证属于急性、外感病证的患者。
4.慢刮法
刮拭的频率在每分钟30次以内。本法主要用于刮拭头面部、胸部、下肢内侧等部位,以及辨证属于内科、体虚的慢性的患者。
5.直线刮法
又称直板刮法。用刮痧板在人体体表进行有一定长度的直线刮拭。本法宜用于身体比较平坦的部位,如背部、胸腹部、四肢部位。
6.弧线刮法
刮拭方向呈弧线形,刮拭后体表出现弧线形的痧痕,操作时刮痧方向多循肌肉走行或根据骨骼结构特点而定。本法宜用于胸背部肋间隙、肩关节和膝关节周围等部位。
7.摩擦法
将刮痧板与皮肤直接紧贴,或隔衣布进行有规律的旋转移动,或直线式往返移动,使皮肤产生热感。此法适宜用于麻木、发亮或绵绵隐痛的部位,如肩胛内侧、腰部和腹部;也可用于刮痧前,使患者放松。
8.梳刮法
使用刮痧板或刮痧梳从前额发际处,即双侧太阳穴处向后发际处做有规律的单向刮拭,如梳头状。此法适宜用于头痛、头晕、疲劳、失眠和精神紧张等病证。
9.点压法(点穴法)
用刮痧板的边角直接点压穴位,力量逐渐加重,以患者能承受为度,保持数秒后快速抬起,重复操作5~10次。此法适宜用于肌肉丰满处的穴位,或刮痧力量不能深达,或不宜直接刮拭的骨关节凹陷部位,如环跳、委中、犊鼻、水沟和背部脊柱棘突之间等。
10.按揉法
刮痧板在穴位处做点压按揉,点压后做往返或顺逆旋转。操作时刮痧板应紧贴皮肤不滑动,每分钟按揉50~100次。此法适宜用于太阳、曲池、足三里、内关、太冲、涌泉、三阴交等穴位。
11.角刮法
使用角形刮痧板或让刮痧板的棱角接触皮肤,与体表成45°角,自上而下或由里向外刮拭。此法适宜用于四肢关节、脊柱两侧、骨骼之间和肩关节周围,如风池、内关、合谷、中府等穴位。
12.边刮法
用刮痧板的长条棱边进行刮拭。此法适宜用于面积较大部位,如腹部、背部和下肢等。

第三节  刮痧技术操作流程图


 
第二章  拔罐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第一节  拔罐技术
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形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技术,包括留罐法、闪罐法及走罐法。
一、适应范围
适应于头痛、腰背痛、颈肩痛、失眠及风寒型感冒所致咳嗽等症状;疮疡、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评估
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凝血机制、是否妊娠或月经期。
3.患者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
5.对拔罐操作的接受程度。
三、告知
1.拔罐的作用、操作方法,留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应考虑个体差异,儿童酌情递减。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此为正常表现,数日方可消除。治疗当中如果出现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3.拔罐过程中如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护士会做相应处理。
4.拔罐后可饮一杯温开水,夏季拔罐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罐数个(包括玻璃罐、陶罐、竹罐、抽气罐等)、润滑剂、止血钳、95%乙醇棉球、打火机、广口瓶、清洁纱布或自备毛巾,必要时备屏风、毛毯。
五、基本操作方法(以玻璃罐为例)
1.核对医嘱,根据拔罐部位选择火罐的大小及数量,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缺损裂痕。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5.以玻璃罐为例:使用闪火法、投火法或贴棉法将罐体吸附在选定部位上。
6.观察罐体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有无不适感。
7.起罐时,左手轻按罐具,向左倾斜,右手食指或拇指按住罐口右侧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空气进入罐内,顺势将罐取下。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9.常用拔罐手法:
(1)闪罐:
以闪火法或抽气法使罐吸附于皮肤后,立即拔起,反复吸拔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发热的拔罐方法,以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适用于感冒、皮肤麻木、面部病症、中风后遗症或虚弱病症。
(2)走罐:
又称推罐,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上涂一层润滑剂,将罐吸拔于皮肤上,再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罐体,前后推拉,或做环形旋转运动,如此反复数次,至皮肤潮红、深红或起痧点为止。适用于急性热病或深部组织气血瘀滞之疼痛、外感风寒、神经痛、风湿痹痛及较大范围疼痛等。
(3)留罐:
又称坐罐,即火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10~15分钟。适用于临床大部分病症。
其他拔罐方法
(1)煮罐法:一般使用竹罐,将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中,煮沸1~2分钟,用镊子夹住罐底,提出后用毛巾吸去表面水分,趁热按在皮肤上半分钟左右,令其吸牢。
(2)抽气罐法:用抽气罐置于选定部位上,抽出空气,使其产生负压而吸于体表。
六、注意事项
1.凝血机制障碍、呼吸衰竭、重度心脏病、严重消瘦、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及严重水肿等不宜拔罐。
2.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宜。
3.面部、儿童、年老体弱者拔罐的吸附力不宜过大。
4.拔罐时要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
5.拔罐和留罐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患者如有不适感,应立即起罐;严重者可让患者平卧,保暖并饮热水或糖水,还可揉内关、合谷、太阳、足三里等穴。
6.起罐后,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方可消除,如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7.嘱患者保持体位相对固定;保证罐口光滑无破损;操作中防止点燃后乙醇下滴烫伤皮肤;点燃乙醇棉球后,切勿较长时间停留于罐口及罐内,以免将火罐烧热烫伤皮肤。拔罐过程中注意防火。
8.闪罐:操作手法纯熟,动作轻、快、准;至少选择3个口径相同的火罐轮换使用,以免罐口烧热烫伤皮肤。
9.走罐:选用口径较大、罐壁较厚且光滑的玻璃罐;施术部位应面积宽大、肌肉丰厚,如胸背、腰部、腹部、大腿等。
10.留罐:儿童拔罐力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在肌肉薄弱处或吸拔力较强时,则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第二节  拔罐技术操作流程图




 
第三章  麦粒灸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第一节  麦粒灸技术
麦粒灸是将艾绒搓成如麦粒样大小,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通过其温经散寒、扶助阳气、消瘀散结作用,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寒性疾病引起的症状,如肺痨所致的咳嗽、咳血;慢性腹泻所致的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脾胃虚弱所致的纳差,呕吐;尪痹所致的晨僵、小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是否妊娠。
3.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
4.对热、气味的耐受程度。
5.施灸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
1.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
2.施灸过程中不宜随便改变体位以免烫伤。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泡。
4.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
四、物品准备
艾粒、油膏或凡士林、弯盘、消毒棉球、无菌敷料、镊子、胶布、线香、打火机或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一次性垫布、屏风。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关闭门窗,用隔帘或屏风遮挡。
4.遵照医嘱确定施灸部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
5.选择油膏或凡士林涂于施灸部位。
6.非化脓灸的施灸方法:将艾粒立置于施灸部位,用线香点燃艾粒顶端,使其燃烧。当艾粒燃到剩余2/5~1/5左右,即用镊子将艾粒夹去,再进行下一壮操作。灸后将穴位处残留的灰烬和油膏轻轻擦拭干净。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询问有无不适感。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9.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避免对流风。
六、注意事项
1.心前区、大血管处、乳头、腋窝、肚脐、会阴、孕妇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2.注意皮肤情况,对糖尿病、肢体感觉障碍的患者,需谨慎控制施灸强度,防止烧伤。
3.施灸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用无菌纱布覆盖。



第二节  麦粒灸技术操作流程图


























第四章  隔物灸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第一节  隔物灸技术
隔物灸也称间接灸、间隔灸,是利用药物等材料将艾柱和穴位皮肤间隔开,借间隔物的药力和艾柱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治疗虚寒性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
一、适用范围
1.隔姜灸:适用于缓解因寒凉所致的呕吐、腹泻、腹痛、肢体麻木酸痛、痿软无力等症状。
2.隔蒜灸:适用于缓解急性化脓性疾病所致肌肤浅表部位的红、肿、热、痛,如:疖、痈等症状。
3.隔盐灸:适用于缓解急性虚寒性腹痛、腰酸、吐泻、小便不利等症状。
4.隔附子饼灸:适用于缓解各种虚寒性疾病所致的腰膝冷痛、指端麻木、下腹疼痛及疮疡久溃不敛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是否妊娠。
3.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
4.对热、气味的耐受程度。
5.施灸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
1.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
2.施灸后如出现轻微咽喉干燥、大便秘结、失眠等现象,无需特殊处理。
3.个别患者艾灸后局部皮肤可能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遵医嘱处理。
4.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
四、物品准备
艾炷、治疗盘、间隔物、打火机、镊子、弯盘(广口瓶)、纱布、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遵照医嘱确定施灸部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5.在施灸部位放置间隔物点燃艾炷,进行施灸。
6.常用施灸方法:
(1)隔姜灸;将直径约2~3cm,厚约0.2~0.3cm的姜片,在其上用针点刺小孔若干,放在施灸的部位,将艾柱放置在姜片上,从顶端点燃艾柱,待燃尽时接续一个艾柱,一般灸5~10壮。
(2)隔蒜灸:用厚度约0.2~0.3cm的蒜片,在其上用针点刺小孔若干,将艾柱放置在蒜片上,从顶端点燃艾柱,待燃尽时接续一个艾柱,一般灸5~7壮。
(3)隔盐灸:用于神阙穴灸,用干燥的食盐填平肚脐,上放艾柱,从顶端点燃艾柱,待燃尽时接续一个艾柱,一般灸3~9壮。
(4)隔附子饼灸:用底面直径约2cm、厚度约0.2~0.5cm的附子饼,用针刺小孔若干,将艾柱放置在药饼上,从顶端点燃艾柱,待燃尽时接续一个艾柱,一般灸5~7壮。
7.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8.观察皮肤情况,如有艾灰,用纱布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取舒适卧位。
9.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避免对流风。
六、注意事项
1.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和腰骶部、有出血倾向者不宜施灸。
2.一般情况下,施灸顺序自上而下,先头身,后四肢。
3.防止艾灰脱落烧伤皮肤或衣物。
4.注意皮肤情况,对糖尿病、肢体感觉障碍的患者,需谨慎控制施灸强度,防止烧伤。
5.施灸后,局部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液,并以无菌纱布覆盖。



第二节  隔物灸技术操作流程图

























第五章  悬灸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第一节  悬灸技术
悬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条悬于选定的穴位或病痛部位之上,通过艾的温热和药力作用刺激穴位或病痛部位,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寒型疾病及寒湿所致的疼痛,如胃脘痛、腰背酸痛、四肢凉痛、月经寒痛等;中气不足所致的急性腹痛、吐泻、四肢不温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是否妊娠。
3.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
4.对热、气味的耐受程度。
5.施灸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
1.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
2.个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艾灸部位可能出现水泡。
3.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
四、物品准备
艾条、治疗盘、打火机、弯盘、广口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巾、屏风、计时器。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用物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遵照医嘱确定施灸部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5.点燃艾条,进行施灸。
6.常用施灸方法:
(1)温和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约2~3cm,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为宜,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约2~3cm,一上一下进行施灸,如此反复,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3)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约2cm处,反复旋转移动范围约3cm,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7.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8.施灸结束,立即将艾条插入广口瓶,熄灭艾火。
9.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如有艾灰,用纱布清洁,协助患者穿衣,取舒适卧位。
10.酌情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避免吹对流风。
六、注意事项
1.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和腰骶部、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处,有出血倾向者不宜施灸。空腹或餐后一小时左右不宜施灸。
2.一般情况下,施灸顺序自上而下,先头身,后四肢。
3.施灸时防止艾灰脱落烧伤皮肤或衣物。
4.注意观察皮肤情况,对糖尿病、肢体麻木及感觉迟钝的患者,尤应注意防止烧伤。
5.如局部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自行吸收;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泡液,用无菌纱布覆盖。



第二节  悬灸技术操作流程图
























 
第六章  蜡疗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第一节  蜡疗技术
蜡疗技术是将加热熔解的蜡制成蜡块、蜡垫、蜡束等形状敷贴于患处,或将患部浸入熔解后的蜡液中,利用加热熔解的蜡作为热导体,使患处局部组织受热,从而达到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祛湿除寒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的疼痛症状;创伤后期治疗,如软组织挫伤范围较大者、关节扭伤、骨折复位后等;非感染性炎症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如关节强直、挛缩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及室温。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过敏史。
3.对热的耐受程度。
4.体质及局部皮肤情况。
三、告知
1.基本原理、作用及简单操作方法。
2.衣着宽松。
3.局部有灼热感或出现红肿、丘疹等情况,应及时告知护士。
4.操作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备好的蜡、纱布、搪瓷盘或铝盘、塑料布、棉垫、绷带或胶布、测温装置,必要时备屏风、毛毯、小铲刀、排笔、毛巾等。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确定蜡疗部位。嘱患者排空二便,调节室温。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充分暴露蜡疗部位皮肤,注意保暖及隐私保护。
3.清洁局部皮肤,若采取手足浸蜡法,则协助患者清洗手足。
4.根据患处情况,选择合适的蜡疗方法。常用蜡疗方法:
(1)蜡饼法:
将加热后完全熔化的蜡液倒入搪瓷盘或铝盘,厚度约2~3cm,冷却至初步凝结成块时(表面温度45~50℃),用小铲刀将蜡饼取出,敷贴于治疗部位。初始时,让患者感受温度是否适宜, 5~10分钟能耐受后用绷带或胶布固定,外包塑料布与棉垫保温,30~60分钟后取下。
(2)刷蜡法:
熔化的蜡液冷却至55~60℃时,用排笔蘸取蜡液快速、均匀地涂于治疗局部,使蜡液在皮肤表面冷却凝成一层蜡膜;如此反复涂刷,使在治疗部位形成厚度0.5~1cm的蜡膜,外面再覆盖一块蜡饼,或者用塑料布及棉垫包裹保温。
(3)浸蜡法:
常用于手足部位。熔化的蜡液冷却至55~60℃时,在手足部位先涂薄层蜡液,待冷却形成保护膜;再将手足反复迅速浸蘸蜡液,直至蜡膜厚达0.5~1cm成为手套或袜套样;然后将手足持续浸于蜡液中,10分钟左右取下蜡膜。
(4)蜡袋法:
将熔化后的蜡液装入耐热的塑料袋内,排出空气封口。使用时需采用热水浸泡加热,蜡液处于半融化状态,以患者能耐受的温度为宜,敷于治疗部位。
5.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询问有无不适感。防止蜡液流出。
6.操作结束后,协助患者清洁局部皮肤,整理衣着,安排舒适体位。
六、注意事项
1.局部皮肤有创面或溃疡者、体质衰弱和高热患者、急性化脓性炎症、肿瘤、结核、脑动脉硬化、心肾功能衰竭、有出血倾向及出血性疾病、有温热感觉障碍以及婴幼儿童禁用蜡疗技术。
2.准确掌握蜡温,涂布均匀,不能用力挤压。待蜡充分凝固后方可敷上。
3.蜡疗部位每次不超过3个,操作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
4.当患者皮肤发红或出现过敏现象,应立即报告医生。
5.操作后休息半小时,注意防寒保暖。


第二节  蜡疗技术操作流程图























 
第七章  穴位敷贴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第一节  穴位敷贴技术
穴位敷贴技术是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敷贴到人体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行气消痞、扶正强身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恶性肿瘤、各种疮疡及跌打损伤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腹胀、腹泻、便秘;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喘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及敷料过敏史,是否妊娠。
3.敷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三、告知
1.出现皮肤微红为正常现象,若出现皮肤瘙痒、丘疹、水泡等,应立即告知护士。
2.穴位敷贴时间一般为6~8小时。可根据病情、年龄、药物、季节调整时间,小儿酌减。
3.若出现敷料松动或脱落及时告知护士。
4.局部贴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棉纸或薄胶纸,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压舌板,无菌棉垫或纱布,胶布或绷带,0.9%生理盐水棉球;必要时备屏风、毛毯。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注意保暖。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根据敷药部位,协助患者取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患处,必要时屏风遮挡患者。
3.更换敷料,以0.9%生理盐水或温水擦洗皮肤上的药渍,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4.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压舌板将所需药物均匀地涂抹于棉纸上或薄胶纸上,厚薄适中。
5.将药物敷贴于穴位上,做好固定。为避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物,可加敷料或棉垫覆盖。以胶布或绷带固定,松紧适宜。
6.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8.操作完毕后擦净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
六、注意事项
1.孕妇的脐部、腹部、腰骶部及某些敏感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处都不宜敷贴,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
2.药物应均匀涂抹于绵纸中央,厚薄一般以0.2~0.5cm为宜,覆盖敷料大小适宜。
3.敷贴部位应交替使用,不宜单个部位连续敷贴。
4.除拔毒膏外,患处有红肿及溃烂时不宜敷贴药物,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5.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物不宜采用肥皂或刺激性物品擦洗。
6.使用敷药后,如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第二节  穴位敷贴技术操作流程图






















 
第八章  中药泡洗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第一节  中药泡洗技术
中药泡洗技术是借助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肤,达到活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外感发热、失眠、便秘、皮肤感染及中风恢复期的手足肿胀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是否妊娠或处于月经期。
3.体质、对温度的耐受程度。
4.泡洗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
1.餐前餐后30分钟内不宜进行全身泡浴。
2.全身泡洗时水位应在膈肌以下,以微微汗出为宜,如出现心慌等不适症状,及时告知护士。
3.中药泡洗时间30分钟为宜。
4.泡洗过程中,应饮用温开水300~500ml,小儿及老年人酌减,以补充体液及增加血容量以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有严重心肺及肝肾疾病患者饮水不宜超过150ml。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液及泡洗装置、一次性药浴袋、水温计、毛巾、病服。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室内温度。嘱患者排空二便。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根据泡洗的部位,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注意保暖。
3.将一次性药浴袋套入泡洗装置内。
4.常用泡洗法:
(1)全身泡洗技术:
将药液注入泡洗装置内,药液温度保持40℃左右,水位在患者膈肌以下,全身浸泡30分钟。
(2)局部泡洗技术:
将40℃左右的药液注入盛药容器内,将浸洗部位浸泡于药液中,浸泡30分钟。
5.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6.操作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着衣,安置舒适体位。
六、注意事项
1.心肺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患者及妇女月经期间慎用。
2.防烫伤,糖尿病、足部皲裂患者的泡洗温度适当降低。
3.泡洗过程中,应关闭门窗,避免患者感受风寒。
4.泡洗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汗出等情况,出现头晕、心慌等异常症状,停止泡洗,报告医师。

第二节  中药泡洗技术操作流程图


                                      

















 
第九章  中药冷敷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第一节  中药冷敷技术
中药冷敷技术是将中药洗剂、散剂、酊剂冷敷于患处,通过中药透皮吸收,同时应用低于皮温的物理因子刺激机体,达到降温、止痛、止血、消肿、减轻炎性渗出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外伤、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的初期。
二、评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当前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3.患者体质是否适宜中药冷敷。
4.冷敷部位的皮肤情况。
三、告知
1.冷敷时间为20~30分钟。
2.局部皮肤出现不适时,及时告知护士。
3.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中药汤剂(8~15℃)、敷料(或其他合适材料)、水温计、纱布、治疗巾,必要时备冰敷袋、凉性介质贴膏、屏风等。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暴露冷敷部位。
3.测试药液温度,用敷料(或其他合适材料)浸取药液,外敷患处,并及时更换(每隔5分钟重新操作一次,持续20~30分钟),保持患处低温。
4.观察患者皮肤情况,询问有无不适感。
5.其他湿冷敷方法
(1)中药冰敷
将中药散剂敷于患处,面积大于病变部位1~2cm。敷料覆盖,将冰敷袋放置于敷料上保持低温。
(2)中药酊剂凉涂法
将中药喷剂喷涂于患处,喷2~3遍,面积大于病变部位1~2cm。敷料覆盖,将冰敷袋放置于敷料上保持低温。
(3)中药散剂冷敷法
将中药粉剂揉于患处或均匀撒在有凉性物理介质的膏贴上,敷于患处,面积大于病变部位1~2cm,保留膏贴1小时。
6、操作完毕,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六、注意事项
1.阴寒证及皮肤感觉减退的患者不宜冷敷。
2.操作过程中观察皮肤变化,特别是创伤靠近关节、皮下脂肪少的患者,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定时询问患者局部感受。如发现皮肤苍白、青紫,应停止冷敷。
3.冰袋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
4.注意保暖,必要时遮挡保护患者隐私。


















第二节  中药冷敷技术操作流程图

























 
第十章  中药湿热敷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第一节  中药湿热敷技术
中药湿热敷技术是将中药煎汤或其它溶媒浸泡,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常温或加热,将中药浸泡的敷料敷于患处,通过疏通气机、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软组织损伤、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障碍,肩、颈、腰腿痛,膝关节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二、评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3.对热的耐受程度。
4.局部皮肤情况。
三、告知
1.湿热敷时间20~30分钟。
2.如皮肤感觉不适,过热、瘙痒等,及时告知护士。
3.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液、敷料、水温计、镊子2把、纱布,必要时备中单、屏风等。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取合理体位,暴露湿热敷部位。
3.测试温度,将敷料浸于38~43℃药液中,将敷料拧至不滴水即可,敷于患处。
4.及时更换敷料或频淋药液于敷料上,以保持湿度及温度,观察患者皮肤反应,询问患者的感受。
5.操作完毕,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六、注意事项
1.外伤后患处有伤口、皮肤急性传染病等忌用中药湿热敷技术。
2.湿敷液应现配现用,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
4.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并保暖。



第二节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图
























 
第十一章  中药涂药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第一节  中药涂药技术
中药涂药技术是将中药制成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剂型,涂抹于患处或涂抹于纱布外敷于患处,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跌打损伤、烫伤、烧伤、疖痈、静脉炎等。
二、评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是否妊娠。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三、告知
1.涂药后如出现痛、痒、胀等不适,应及时告知护士,勿擅自触碰或抓挠局部皮肤。
2.涂药后若敷料脱落或包扎松紧不适宜,应及时告知护士。
3.涂药后可能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的情况。
4.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中药制剂、治疗碗、弯盘、涂药板(棉签)、镊子、盐水棉球、纱布或棉纸、胶布或弹力绷带、治疗巾等,必要时备中单、屏风、大毛巾。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病室温度。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
3.患处铺治疗巾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皮肤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4.将中药制剂均匀涂抹于患处或涂抹于纱布外敷于患处,范围超出患处1~2cm为宜。
5.各类剂型用法
(1)混悬液先摇匀后再用棉签涂抹。
(2)水、酊剂类药物用镊子夹棉球蘸取药物涂擦,干湿度适宜,以不滴水为度,涂药均匀。
(3)膏状类药物用棉签或涂药板取药涂擦,涂药厚薄均匀,以2~3mm为宜。
(4)霜剂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5)对初起有脓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脓头部位不宜涂药。
(6)乳痈涂药时,在敷料上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利于乳汁的排空。
6.根据涂药的位置、药物的性质,必要时选择适当的敷料覆盖并固定。
7.涂药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
六、注意事项
1.婴幼儿颜面部、过敏体质者及妊娠患者慎用。
2.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3.涂药不宜过厚以防毛孔闭塞。
4.涂药后,观察局部及全身的情况,如出现丘疹、瘙痒、水泡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停止用药,将药物擦洗干净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5.患处若有敷料,不可强行撕脱,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沾湿敷料后再揭,并擦去药迹。

第二节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流程图
                                                                                                                                                                                                                                                                                                                                                                                                                                                                                                                                                                       
 
第十二章  中药熏蒸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第一节  中药熏蒸技术
中药熏蒸技术是借用中药热力及药理作用熏蒸患处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风湿免疫疾病、骨伤、妇科、外科、肛肠科及皮肤科等各科疾病引起的疼痛、炎症、水肿、瘙痒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过敏史、是否妊娠或经期。
3.体质及局部皮肤情况。
4.进餐时间。
三、告知
1.熏蒸时间约20~30分钟。
2.熏蒸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3.熏蒸前要饮淡盐水或温开水200ml,避免出汗过多引起脱水。餐前餐后30分钟内,不宜熏蒸。
4.熏蒸完毕,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风。
四、用物准备
治疗盘、药液、中单、容器(根据熏蒸部位的不同选用)、水温计,治疗巾或浴巾,必要时备屏风及坐浴架(支架)。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室内温度。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暴露熏蒸部位。
3.将43~46℃药液倒入容器内,对准熏蒸部位。
4.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及局部皮肤变化情况,询问患者感受并及时调整药液温度。
5.治疗结束观察并清洁患者皮肤,协助患者整理着衣,取舒适体位。
六、注意事项
1.心脏病、严重高血压病、妇女妊娠和月经期间慎用。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糖尿病足、肢体干性坏疽者,熏蒸时药液温度不可超过38℃。
2.熏蒸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心慌等症状,注意避风,冬季注意保暖,洗毕应及时擦干药液和汗液,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3.包扎部位熏蒸时,应去除敷料。
4.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5.施行熏蒸时,应注意防止烫伤。



第二节  中药熏蒸技术操作流程



 
第十三章  中药热熨敷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第一节  中药热熨敷
中药热熨敷是将中药加热后装入布袋,在人体局部或一定穴位上移动,利用温热之力使药性通过体表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风湿痹证引起的关节冷痛、酸胀、沉重、麻木;跌打损伤等引起的局部瘀血、肿痛;扭伤引起的腰背不适、行动不便;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疼痛、腹冷泄泻、呕吐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月经期及是否妊娠。
3.对热和疼痛的耐受程度。
4.热熨部位的皮肤情况。
三、告知
1.药熨前,排空二便。
2.感觉局部温度过高或出现红肿、丘疹、瘙痒、水泡等情况,应及时告知护士。
3.操作时间: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准备药物及器具、凡士林、棉签、纱布袋2个、大毛巾、纱布或纸巾,必要时备屏风、毛毯、温度计等。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嘱患者排空二便。调节病室温度。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取适宜体位,暴露药熨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患者。
3.根据医嘱,将药物加热至60~70℃,备用。
4.先用棉签在药熨部位涂一层凡士林,将药袋放到患处或相应穴位处用力来回推熨,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力量要均匀,开始时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量可增大,同时速度减慢。药袋温度过低时,及时更换药袋或加温。
5.药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情况,及时询问患者对温度的感受。
6.操作完毕擦净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嘱患者避风保暖,多饮温开水。
六、注意事项
1.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大血管处、皮肤破损及炎症、局部感觉障碍处忌用。
2.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药袋温度,温度过低则需及时更换或加热。
3.药熨温度适宜,一般保持50℃~60℃,不宜超过70℃,年老、婴幼儿及感觉障碍者,药熨温度不宜超过50℃。操作中注意保暖。
4.药熨过程中应随时听取患者对温度的感受,观察皮肢颜色变化,一旦出现水泡或烫伤时应立即停止,并给予适当处理。


第二节  中药热熨敷技术流程图


























第十四章  中药离子导入基本知识介绍
第一节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离子导入是利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或穴位导入人体,作用于病灶,达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抗炎镇痛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腰背痛、颈肩痛及盆腔炎所致的腹痛等症状。
二、评估
1.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过敏史、是否妊娠。
2.感知觉及局部皮肤情况。
三、告知
1.治疗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2.治疗期间会产生正常的针刺感和蚁走感,护士可根据患者感受调节电流强度。
3.若局部有烧灼或针刺感不能耐受时,立即通知护士。
4.中药可致着色,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四、物品准备
中药制剂、离子导入治疗仪、治疗盘、镊子、棉衬套(垫片)2个、绷带或松紧搭扣、沙袋、隔水布、小毛巾、水温计,必要时备听诊器。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室温。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
4.打开电源开关,将2块棉衬套(垫片),浸入38~42℃的中药液后取出,拧至不滴水为宜,将电极板放入衬套内,平置于治疗部位,2个电极板相距2~4cm,外用隔水布覆盖,绷带或松紧搭扣固定,必要时使用沙袋,启动输出,调节电流强度,至患者耐受为宜。具体操作参照仪器说明书进行。
5.治疗中询问患者感受,调节电流强度。如患者主诉疼痛,立即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取下电极板,擦干局部皮肤,观察皮肤情况。
7.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六、注意事项
1.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者、带有心脏起搏器者慎用此治疗方法。
2.同一输出线的两个电极不可分别放置于两侧肢体。
3.注意操作顺序,防止电击患者。
4.治疗时注意遮挡保护隐私,注意保暖。
5.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和机器运行情况。
6.治疗部位皮肤出现红疹、疼痛、水泡等,应立即停止治疗并通知医生,配合处置。



第二节  中药离子导入操作流程图



 
第十五章  穴位注射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第一节  穴位注射技术
穴位注射技术又称水针,是将小剂量药物注入腧穴内,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引起的如眩晕、呃逆、腹胀、尿潴留、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
1.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是否妊娠。
2.注射部位局部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及合作程度。
三、告知
注射部位会出现疼痛、酸胀的感觉属于正常现象,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物、一次性注射器、无菌棉签、皮肤消毒剂、污物碗、利器盒。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嘱患者排空二便。
2.配制药液。
3.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局部皮肤,注意保暖。
5.遵医嘱取穴,通过询问患者感受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
6.常规消毒皮肤。
7.再次核对医嘱,排气。
8.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然后用针刺手法将针身推至一定深度,上下提插至患者有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无回血,即可将药物缓慢推入。
9.注射完毕拔针,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孔片刻。
10.观察患者用药后症状改善情况,安置舒适体位。
六、注意事项
1.局部皮肤有感染、瘢痕、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不宜进行注射。
2.孕妇下腹部及腰骶部不宜进行注射。
3.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规程。
4.遵医嘱配置药物剂量,注意配伍禁忌。
5.注意针刺角度,观察有无回血。避开血管丰富部位,避免药液注入血管内,患者有触电感时针体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注射。
6.注射药物患者如出现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注射并观察病情变化。

 
第二节  穴位注射操作流程图



























第十六章  耳穴贴压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第一节  耳穴贴压法
耳穴贴压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症状。
二、评估
1.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有无对胶布、药物等过敏情况。
4.耳部皮肤情况。
三、告知
1.耳穴贴压的局部感觉:热、麻、胀、痛,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2.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
3.耳穴贴压脱落后,应通知护士。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胶布、75%酒精、棉签、探棒、止血钳或镊子、弯盘、污物碗,必要时可备耳穴模型。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遵照医嘱,探查耳穴敏感点,确定贴压部位。
5.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
6.选用质硬而光滑的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粘附在0.7×0.7cm大小的胶布中央,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并给予适当按压(揉),使患者有热、麻、胀、痛感觉,即“得气”。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8.常用按压手法:
(1)对压法:
用食指和拇指的指腹置于患者耳廓的正面和背面,相对按压,至出现热、麻、胀、痛等感觉,食指和拇指可边压边左右移动,或做圆形移动,一旦找到敏感点,则持续对压20~30秒。对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2)直压法:
用指尖垂直按压耳穴,至患者产生胀痛感,持续按压20~30秒,间隔少许,重复按压,每次按压3~5分钟。
(3)点压法:
用指尖一压一松地按压耳穴,每次间隔0.5秒。本法以患者感到胀而略沉重刺痛为宜,用力不宜过重。一般每次每穴可按压27下,具体可视病情而定。
9.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六、注意事项
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者、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不宜施行。
2.耳穴贴压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夏季易出汗,留置时间1~3天,冬季留置3~7天。
3.观察患者耳部皮肤情况,留置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4.患者侧卧位耳部感觉不适时,可适当调整。



第二节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流程图
























   



第十七章  经穴推拿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第一节  经穴推拿技术
经穴推拿技术是以按法、点法、推法、叩击法等手法作用于经络腧穴,具有减轻疼痛、调节胃肠功能、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所致的痛症,如头痛、肩颈痛、腰腿痛、痛经以及失眠、便秘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保护病人隐私安全。
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或月经期。
3.推拿部位皮肤情况。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三、告知
1.推拿时及推拿后局部可能出现酸痛的感觉,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2.推拿前后局部注意保暖,可喝温开水。
四、物品准备
治疗巾,必要时备纱块、介质、屏风。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室温。腰腹部推拿时嘱患者排空二便。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遵医嘱确定腧穴部位、选用适宜的推拿手法及强度。
5.推拿时间一般宜在饭后1~2h进行。每个穴位施术1~2分钟,以局部穴位透热为度。
6.操作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7.常见疾病推拿部位和穴位:
(1)头面部:取穴上印堂、太阳、头维、攒竹、上睛明、鱼腰、丝竹空、四白等。
(2)颈项部:取穴风池、风府、肩井、天柱、大椎等。
(3)胸腹部: 取穴天突、膻中、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等。
(4)腰背部:取穴肺俞、肾俞、心俞、膈俞、华佗夹脊、大肠俞、命门、腰阳关等。
(5)肩部及上肢部:取穴肩髃、肩贞、手三里、天宗、曲池、极泉、小海、内关、合谷等。
(6)臀及下肢部:取穴环跳、居髎、风市、委中、昆仑、足三里、阳陵泉、梁丘、血海、膝眼等。
8.常用的推拿手法
(1)点法
用指端或屈曲的指间关节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持续地进行点压,称为点法。此法包括有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等,临床以拇指端点法常用。
①拇指端点法: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以拇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前臂与拇指主动发力、进行持续点压。亦可采用拇指按法的手法形态、用拇指端进行持续点压。
②屈拇指点法:屈拇指,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拇指端抵于食指中节桡侧缘以助力。前臂与拇指主动施力,进行持续点压。
③屈食指点法:屈食指,其它手指相握,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拇指末节尺侧缘紧压食指指甲部以助力。前臂与食指主动施力,进行持续点压。
(2)揉法
以一定力按压在施术部位,带动皮下组织做环形运动的手法。
①拇指揉法
以拇指罗纹面着力按压在施术部位,带动皮下组织做环形运动的手法。以拇指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位上,余四指置于其相对或合适的位置以助力,腕关节微屈或伸直,拇指主动做环形运动,带动皮肤和皮下组织,每分钟操作120~160次。
②中指揉法
以中指罗纹面着力按压在施术部位,带动皮下组织做环形运动的手法。中指指间关节伸直,掌指关节微屈,以中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上,前臂做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使中指罗纹面在施术部位上做轻柔灵活的小幅度的环形运动,带动皮肤和皮下组织,每分钟操作120~160次。为加强揉动的力量,可以食指罗纹面搭于中指远侧指间关节背侧进行操作,也可用无名指罗纹面搭于中指远侧指尖关节背侧进行操作。
③掌根揉法
以手掌掌面掌根部位着力按压在施术部位,带动皮下组织做环形运动的手法。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弯曲,以掌根部附着于施术部位上,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掌做小幅度的环形运动,使掌根部在施术部位上环形运动,带动皮肤和皮下组织,每分钟操作120~160次。
在临床治疗的实际运用中,上述这些基本操作方法可以单独或复合运用,也可以选用属于经穴推拿技术的其他手法,比如按法、点法、弹拨法、叩击法、拿法、掐法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3)叩击法
用手特定部位,或用特制的器械,在治疗部位反复拍打叩击的一类手法,称为叩击类手法。各种叩击法操作时,用力应果断、快速,击打后将术手立即抬起,叩击的时间要短暂。击打时,手腕既要保持一定的姿势,又要放松,以一种有控制的弹性力进行叩击,使手法既有一定的力度,又感觉缓和舒适,切忌用暴力打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9.操作结束协助患者着衣,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六、注意事项
1.肿瘤或感染患者、女性经期腰腹部慎用,妊娠期腰腹部禁用经穴推拿技术。
2.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3.操作时用力要适度。
4.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5.使用叩击法时,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禁用、心脏搭桥患者慎用。














第二节  经穴推拿技术操作流程图




























第十八章  中药灌肠技术基本知识介绍
第一节  中药灌肠技术
中药灌肠技术是将中药药液从肛门灌入直肠或结肠,使药液保留在肠道内,通过肠粘膜的吸收达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泄浊排毒、活血化瘀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中药结肠滴注参照此项操作技术。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慢性肾衰、慢性疾病所致的腹痛、腹泻、便秘、发热、带下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排便情况、有无大便失禁、是否妊娠。
3.肛周皮肤情况。
4.有无药物过敏史。
5.心理状况、合作程度。
三、告知
1.操作前排空二便。
2.局部感觉:胀、满、轻微疼痛。
3.如有便意或不适,应及时告知护士。
4.灌肠后体位视病情而定。
5.灌肠液保留1小时以上为宜,保留时间长,利于药物吸收。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弯盘、煎煮好的药液、一次性灌肠袋、水温计、纱布、一次性手套、垫枕、中单、石蜡油、棉签等,必要时备便盆、屏风。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室温。嘱患者排空二便。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关闭门窗,用隔帘或屏风遮挡。
4.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必要时根据病情选择右侧卧位),充分暴露肛门,垫中单于臀下,置垫枕以抬高臀部10cm。
5.测量药液温度(39~41℃),液面距离肛门不超过30cm,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排液,暴露肛门,插肛管时,可嘱患者张口呼吸以使肛门松弛,便于肛管顺利插入。插入10~15cm缓慢滴入药液(滴入的速度视病情而定),滴注时间15~20分钟。滴入过程中随时观察询问患者耐受情况,如有不适或便意,及时调节滴入速度,必要时终止滴入。中药灌肠药量不宜超过200ml。
6.药液滴完,夹紧并拔除肛管,协助患者擦干肛周皮肤,用纱布轻揉肛门处,协助取舒适卧位,抬高臀部。
六、注意事项
1.肛门、直肠、结肠术后,大便失禁,孕妇急腹症和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用。
2.慢性痢疾,病变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宜采取左侧卧位,插入深度15~20cm为宜;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插入深度18~25cm;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应取右侧卧位。
3.当患者出现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等,应立即停止灌肠并报告医生。
4.灌肠液温度应在床旁使用水温计测量。












第二节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流程图

























第三篇  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章  心内科护理技术
第一节  心电图检查
【目的】
1.用于观察和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病及冠状动脉供血情况。
2.了解某些药物作用、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影响。
3.了解某些内分泌疾病对心肌的影响。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心理及意识状态和合作程度。
    (4)评估患者胸部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破损、有无瘢痕。
    (5)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配合。
(6)评估患者30分钟内有无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吸烟、沐浴等。
2.评估环境:安静整洁,宽敞明亮,床旁电源完好。床旁隔帘遮挡,保护患者隐私。附近无磁场影响,室温保持不低于18℃,避免因寒冷引起的肌电干扰。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心电图机、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棉签和快速手消毒剂。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生活垃圾桶、医疗废物桶。
【操作程序】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
和姓名)。
2.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充分休息,拉好遮挡帘,解开衣扣,暴露胸部,露出手腕以及脚腕,放松肢体,保持平静呼吸。
3.如果放置电极的位置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应用导电膏清洁皮肤。
4.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和姓名,接通电源,安放导联电极。
(1)肢体导联:右上肢(RA/R):红;左上肢(LA/L):黄;右下肢(RL/RF):黑;左下肢(LL/F):绿。
(2)胸前导联: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V4连线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处。
V5:左腋前线同V4水平处。
V6:左腋中线同V4水平处。
 5. 采集心电图
    (1)开机,输入患者床号、病历号、年龄及性别。
    (2)按“ECG”键采集报告并预览,再按一次此键打印、出图。
    (3)完成心电图的采集及打印。
(4)关机并取下心电图纸。
6.整理用物,协助患者穿衣,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和腕带,取舒适卧位,将遮挡帘拉开,整理床单位。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推车回治疗室,整理用物。
7.洗手,按要求书写护理记录单。
【注意事项】
1.电极位置安放准确,以免因错放电极位置影响心电图结果。
2.及时记录做图时间,有无症状,以免延误病情。
3.尽量避免用生理盐水代替导电膏,这样做容易引起心电图基线漂移或其他伪差。
4.女性乳房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3、V4、V5导联电极安置在乳房下缘胸壁上,不应该安置在乳房上。
    5.描记V7、V8、V9导联心电图时,尽量取仰卧位。
6.不要将左、右下肢的电极都放在一侧下肢,这种做法降低了心电图机抗交流电干扰的性能。
7.疑有或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次做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必须加做V3R、V4R、V5R、V7、V8、V9,并在各导联位置用记号笔标记,使电极定位准确,以便动态比较。
8.用手动方式记录心电图时,每次切换导联后,必须等到基线稳定后再启动记录纸,每个导联记录的长度不应少于3~4个完整的心动周期。
9.用完心电图机及时充电,使之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第二节  中心静脉压监测
【目的】
1.对急危重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以观察、判定病情和指导治疗,观察疗效。
2.为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以降低因药物刺激引起的血管损伤。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心理及意识状态和合作程度。
    (4)评估患者胸部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破损、有无瘢痕。遵医嘱局部备皮。
    (5)评估患者输入药物的名称和剂量。
    (6)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配合。
(7)评估患者是否需要排尿、便。
2.评估环境: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碘伏棉签、静切包、中心静脉导管、压力传感器、压力模块、压力导线、加压袋、无菌手套、冲管、测压用肝素盐水(3~6u/ml)、利多卡因、无菌纱布、无菌注射器10ml、快速手消毒剂、治疗巾、三通、正压接头、贴膜、标识及过期贴,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锐器盒。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取卧位
    3.中心静脉穿刺前准备
(1)建立静脉留置针。
(2)术侧铺垫一次性手术中单。
(3)监护仪置于操作者可见处,将压力模块和导线插入监护仪,压力报警限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定。
(4)压力传感器一端与压力监测仪导线连接,同时与肝素盐水加压袋连接。肝素盐水加压后冲洗压力传感器管路,排出气泡。
    4.中心静脉穿刺中配合
(1)将静切包外包布打开,协助医生进行手部消毒,消毒手术野。
(2)备好利多卡因。
(3)穿刺成功后将中心静脉导管标有“distal”的一端与测压管连接。
(4)调零:临床上通常将腋中线第四肋间水平作为确定仰卧位患者参照点的标志。将压力传感器置于参照点水平,通向大气,按监护仪归零键,当监护仪数字显示“0”时,提示调试零点成功。
(5)将换能器测压管的三通转向中心静脉导管,可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波形和压力。
    (6)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推车回治疗室。
    (7)按医疗废物分类原则处理用物。
    (8)洗手,按要求书写护理记录单。
5.中心静脉穿刺后护理
(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呼叫器放于患者枕边。
    (2)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变化,及时记录。排除干扰因素后,发现CVP异常升高或降低,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3)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情况,有无出血或皮下血肿发生,每小时记录于重症护理记录单上。保持穿刺点清洁及干燥,及时更换敷料。更换时应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红、肿,有无渗血、渗液,有无感染迹象。更换后应注明日期及时间。
(4)测压系统的通畅及冲洗:加压袋应为300mmHg。一般采用含肝素3~6u/ml的肝素盐水,以3ml/h的速度持续冲洗。每2小时检查压力袋的压力是否保持在300mmHg。
(5)每2小时挤压换能器的加压冲洗钮一次,每次2~3ml,维持导管通畅。
(6)测压前检查换能器位置并重新调定压力系统零点。
(7)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做好患者生活护理,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导致循环障碍及受物理刺激而发生压疮。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预防感染。
2.避免测压管路打折扭曲,定时冲洗测压管,保持管道通畅,防止空气栓塞。每次测压流入导管的血液应冲洗干净,管道系统连接紧密,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和出血。
3.每天检查穿刺部位皮肤有无血肿和分泌物,伤口又出血随时更换,压力套装每4天更换,冲管用肝素盐水每日更换。
4.传感器置于腋中线第四肋间与右心房同一水平,以平卧位测压为宜,体位变动时应注意调整,每次测压前均应校正压力传感器零点。
5.注意影响中心静脉压数值的因素,如患者体位、机械通气、腹压、咳嗽、吸痰、呕吐、躁动、抽搐时均影响中心静脉压的数值,应安静10~15分钟后再测量,机械通气时常会使胸腔内平均压升高。
6.测压时,应先将测压管和导管中的空气排尽,以免气泡进入管道内影响测压的准确性。疑有管腔堵塞时不能强行冲注,只能拔除,以防血块栓塞。
第三节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目的】
    1.连续监测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2.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说出自己的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心理及意识状态和合作程度。
    (4)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配合。
    (5)评估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情况:无红肿、瘢痕、硬结和脓性分泌物。如穿刺桡动脉,评估侧支循环情况。
(6)评估患者输入药物的名称和剂量。
(7)评估患者是否需要排尿、便。
2.评估环境: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  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  治疗车上层放置准备好的动脉穿刺针、压力套装、压力模块、压力导线、消毒用物、肝素盐水(3~6u/ml)、加压袋、纱布、贴膜、固定夹板、标识和过期贴等,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锐器盒。
3. 患者准备:患者安静,必要时使用镇静药。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取平卧位。
3.穿刺前准备
(1)建立静脉留置针。
(2)术侧铺垫一次性中单。
(3)监护仪应置于操作者可见处,将压力模块和导线插入监护仪,压力报警限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定。
(4)压力传感器一端与压力监测仪导线连接,同时与肝素盐水加压袋连接。肝素盐水加压后冲洗压力传感器管路,排出气泡。
4.动脉穿刺
(1)按操作规程进行穿刺局部消毒,铺巾、戴手套。
(2)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3)动脉穿刺置管:动脉穿刺针在脉搏最明显处进针,进针时使针头与皮肤约成30°,缓慢的将穿刺针向前推进,若见到鲜红色血即证明导管在血管内,在退出金属针芯的同时将导管缓慢向前推进3~5cm,胶布固定导管。
(4)穿刺成功后将动脉穿刺导管与测压连接管连接。
(5)调零:临床上通常将腋中线第四肋间水平作为确定仰卧位患者参照点的标识。将压力传感器置于参照点水平,通向大气,点按监护仪归零键,当监护仪数字显示“0”时,提示调试零点成功。
(6)将换能器测压管的三通转向动脉导管,可持续监测动脉压波形和压力。
(7)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推车回治疗室,整理用物。
(8)洗手,按要求书写护理记录单。
5.穿刺后护理
(1)患侧制动并用约束带约束患肢。
(2)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动脉压的范围及波形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3)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情况,有无患者伤口情况,有无出血或皮下气肿,每小时记录于重病护理记录单上。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更换时应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红、肿,有无渗血、渗液,有无感染迹象。更换后应注明日期及时间。
(4)测压系统的通畅及冲洗:加压袋压力应为300mmHg,一般采用含肝素3~6u/ml的肝素盐水,以3ml/h的速度持续冲洗。每2小时检查压力袋的压力是否保持在300mmHg。
(5)每2小时挤压换能器的加压冲洗钮一次,每次2~3ml,维持导管通畅。
(6)测压前检查换能器位置并重新调定压力系统零点。
(7)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做好患者生活护理,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导致循环障碍及受物理刺激而发生压疮。
(8)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恐惧感及留置针导管长时间制动导致的烦躁情绪,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注意事项】
1.常规性Allen试验,如试验阳性或怀疑桡、尺动脉有病变者,应避免脑动脉穿刺。
2.一般情况下有创直接测压较无创测压所得结果高5~20mmHg,股动脉收缩压较桡动脉收缩压高10~20mmHg,而舒张压低15~20mmHg。
3.测压前必须调零。
4.压力传感器位置应平齐第四肋间腋中线水平,相当于右心房水平,过低或过高均可造成误差。
5.测压通路需保持通畅,不能有任何气泡或凝血块。每2小时用肝素盐水冲洗,冲洗时压力曲线为垂直上下则提示管路通畅无阻。
6.测压装置的延长管不宜﹥100cm,直径应﹥0.3cm,质地需较硬,以防压力衰减。
7.测压装置中肝素盐水需用300mmHg的加压袋,以3ml/h的速度均匀冲洗管路。
8.经测压管抽取动脉血后,应立即用肝素盐水快速进行冲洗,保持加压袋压力在300mmHg。
9.密切观察穿刺局部与肢体末梢循环情况,如温度、色泽、血管充盈等。
10.拔管后,局部要加压,注意伤口有无渗血。
第四节  漂浮导管操作
【目的】
1.早期发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2.指导心功能不全和休克患者的治疗,监护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及时调整药物及剂量。
3.鉴别某些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的病因,如右心室梗死、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穿孔、血容量不足、肺梗死等。
4.对药物和其它治疗措施疗效进行观察。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的病情、年龄、身高、治疗情况、心理及意识状态和合作程度。
(4)评估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情况:无红肿和脓性分泌物,肢体活动良好,足背动脉搏动良好。
(5)评估患者输入药物的名称、剂量。
(6)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配合。
(7)评估患者是否需要排尿、便。
2.评估环境: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准备好的压力模块及导线、心排模块及导线、消毒器械包、消毒手术衣包、漂浮导管套装、压力套装(2个,或一带二)、测心排用生理盐水、输液器、高压注射器、测CO传感器、碘伏、肝素盐水(3~6u/ml)、利多卡因、三通、无针密闭接头、无菌手套、纱布、贴膜、标识和过期贴、注射器,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锐器盒。
3.患者准备:平卧,安静,必要时使用镇静药。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取平卧位。
3.术前准备
(1)备皮(遵医嘱双颈胸、双侧腹股沟)。
(2)术侧铺垫一次性中单。
(3)床单位常规铺防压疮气垫,以免长时间制动发生压疮。
(4)监护仪应置于操作者可见处,将压力模块及导线、心排模块及导线插入监护仪,压力报警限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定。
(5)压力传感器一端与压力监测仪导线连接,同时与肝素盐水加压袋连接。用加压后的肝素盐水冲洗压力传感器管路,排出气泡。
4.术中配合
(1)将消毒器械包外包布打开。
(2)协助医生进行手消毒,床号手术衣,消毒手术野。
(3)协助医生备好利多卡因。
(4)准备导管,医生穿刺成功后将导管顶端开口的肺动脉段与测压连接管连接,以保证在插管过程中持续监测导管顶端的压力。根据压力波形及数值的变化确定导管位置,另一个压力传感器连接于导管近端开口的右心房端。
(5)调零:临床上通常将腋中线第四肋间水平作为确定仰卧位患者参照点。将压力传感器置于参照点水平,通向大气,按照监护仪CVP、PAP归零键,当监护仪数字显示“0”时,提示调试零点成功。
(6)将换能器测压管的三通管转向动脉导管,可持续监测动脉压波形和压力。
(7)导管气囊充气后,气囊嵌顿于肺动脉,测得的压力为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
(8)连接测心排装置。用高压注射器抽吸所需的液体量(5ml或10ml),排空气泡,打开注射器和右心房注射端口之间的三通,紧握注射器,用连续平稳的方法快速注射液体,至少重复测定3次,取3次正确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心排血量的测定结果。
5.术后护理
(1)患肢制动并用约束带约束。
(2)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右房压及肺动脉压图形变化,仪器报警时迅速查清报警原因并排除,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调整。
(3)每2小时记录压力数值在重病记录单上(右房压、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肺动脉平均压),协助医生测量肺动脉楔压并记录。
(4)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情况,有无出血或皮下气肿,每小时观察并记录。导管穿刺部位常规应48小时更换敷料,更换时应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红、肿,有无渗血、渗液,有无感染迹象。更换后应注明日期时间。
(5)测压系统的通畅及冲洗:加压袋压力应为300mmHg,一般采用含肝素3~6u/ml的肝素盐水,以3ml/h的速度持续冲洗。每2小时检查压力袋的压力是否保持在300mmHg。
(6)每2小时挤压换能器的加压冲洗钮一次,每次2~3ml,维持导管通畅。
(7)测压前检查换能器位置并重新调定压力系统零点。
(8)注入冰水应快而匀,一般5~10ml的液体应在4秒内注射完毕。重复3次,取平均值并记录。
(9)测量肺毛细血管楔压后及时放出气体,以免因气囊充盈将肺小动脉嵌入时间过长,引起局部肺组织损伤。
(10)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做好患者生活护理,指导患者用健侧肢体做支撑轻微移动,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导致循环障碍及受物理刺激而发生的压疮。
(11)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恐惧感及留置导管长时间制动导致的烦躁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密切观察管路长度,每班交接并记录。及时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血肿,有变化及时更换敷料。
3.测量心排血量影响因素:注射液体的温度与血液的温差在10℃以上,当患者体温过低或环境温度过高时不宜用室温下的注射液;注射应快速均匀,注射时间以4秒为佳;保证注射间隔时间,使用室温注射液时需间隔35秒,冰水注射需延长至70秒。
4.检查静脉内管路、压力管路和压力换能器,保持其间没有气体,也要确保连接管路和旋塞连接紧密、恰当。
5.保证管路通畅  肝素盐水每2小时冲洗管腔一次,在每次测全套血流动力学数据时也应冲洗一次。尽量不输注黏稠液体(如全血、血浆或白蛋白),以免堵塞管腔。若管道不通畅,不能通过冲洗纠正,需立即拔除导管。
6.不要在气囊充气或嵌顿在肺动脉内时冲洗管道。
7.置管时限  因为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感染及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增大,所以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尽量缩短导管的留置时间。除非病情需要,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出现血栓性静脉炎或栓塞等并发症应立即拔除。


第二章  呼吸内科护理技术
第一节  无创正压通气
    【目的】
    增加通气功能、改善氧和、缓解呼吸肌肉疲劳。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心理及意识状态和合作程度。
(4)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通畅程度、排痰情况及血氧饱和度。
(5)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配合。
2.评估环境: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3.评估设备:监护设备仪器准备及运行情况。评估呼吸机参数、人机同步性及患者合作程度等。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无创面罩、呼吸机参数调节记录、灭菌注射用水、简易呼吸器、减压贴、清洁盘内放50ml注射器,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锐器盒。
3.仪器准备:无创呼吸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取坐卧位、半卧位或仰卧位。
3.评估适应证、禁忌证和监护条件。
4.连接呼吸机通气管路、E-Vent测量管及鼻翼,湿化瓶中加无菌蒸馏水,连接电源、氧源。
5.开机进行呼吸机自检,确认呼吸机工作正常状态。
6.在控制面板的辅助下设置通气模式及参数。
7.选择合适的鼻罩或面罩并调整头部固定带松紧适宜,漏气量最小。
8.嘱患者尽量闭嘴用鼻呼吸,减轻腹胀。
9.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呼吸机参数。
10.停止使用呼吸机时应先去除面罩,将呼吸机调至待机状态再关闭呼吸机。
11.断开电源插头,拆卸呼吸机管路、测量管及鼻翼。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消毒后环氧乙烷灭菌备用。呼吸机表面及电缆擦拭消毒。
【注意事项】
1.呼吸机不得用于有爆炸危险的区域,在设备10米范围内不得使用移动电话。
2.设定的呼吸机吸入气压力要合适。设定标准就是尽量使患者耐受且保证有效潮气量。
3.使用时,要争取患者的配合,必要时可以使用棉球塞住患者的双侧外耳道,可以有效减轻耳痛症状,抬高耐受性。
4.减少鼻、面部摩擦与压伤:选择合适的鼻面罩;调节头带松紧适宜,间断放松面罩;保护接触部位的皮肤,贴保护贴膜;经常观察鼻背和鼻翼两侧的皮肤;用手指按摩受压的皮肤。
5.防止误吸:减少经口进食,可选择鼻饲,进食后至少1小时再戴面罩。发生误吸时及时清理呼吸道,头偏向一侧,口鼻吸引。
第二节  排痰机护理
【目的】
1.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痰液淤积。
2.提高疗效,促进病情恢复。
3.预防感染,减少术后并发症。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心理及意识状态和合作程度。
(4)评估患者的咳嗽能力、患者痰液检查结果和血气分析。
(5)评估设备仪器准备运行情况,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6)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配合。
2. 评估环境: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排痰机、保护套、记录本和快速手消毒剂,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协助患者取坐卧位、半卧位或仰卧位。
3.评估排痰机的适应证、禁忌症和监护条件。
4.将叩击结合器(弯状的连接装置)的一端旋进机器的装配头上,另一端旋入叩击头内,可直接将叩击头作用于人体。
5.通电后旋转所用系统的开关控制旋钮,滑过暂停位置直至所要求的CPS(频率单位:Hz)速度设定处。建议最初的设定为15CPS。
6.默认时间设定为00:00,呈现递增趋势。CPS的默认设定值为10CPS。
7.旋转所用系统的定时控制旋钮,直至所要求的时间设定值。建议每次治疗时间10~20分钟为宜。
8.要暂停治疗时,向左旋转CPS控制旋钮直至暂停位置,电机和计时器将会停止,时间显示窗上呈现出“Pause”(暂停)字样,与治疗时间交替出现。
9.继续治疗时,向右旋转CPS控制旋钮,划过暂停位置直至要求的CPS设定值。电机再次启动,计时器继续累加治疗时间。
10.时间自动递减至治疗结束时,时间退到00:00,仪器自动停机。
【注意事项】
1.使用海绵状叩击头时,不能用叩击接合器,其他叩击头则要用叩击接合器。
2.使用海绵状叩击头,要使用塑料或一次性纸质叩击罩,可避免传染。
3.每日治疗2~4次,在餐前1~2小时或餐后2小时进行治疗,治疗前进行20分钟雾化,治疗后5~10分钟吸痰。
4.治疗时,要使用叩击接合器上的红箭头对向的主气管。
5.排痰机的机箱、导线、手把、支架和托盘需定期在中性肥皂水或中性消毒剂进行清洁,确保没有液体滴入或者渗入发动机。
第三章  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护理技术
第一节  血浆置换护理
【目的】
1.补充一定量的新鲜血浆或者代用品。
2.清除体内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及部分抗体。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心理及意识状态和合作程度。
(4)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配合。
(5)协助患者戴口罩,询问患者是否排净尿、便,告知患者即将开始行血浆置换治疗。
(6)评估导管情况: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红肿,导管缝合处有无脱线,导管有无脱出(测量透析导管出口至管端保护帽的距离)。
(7)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5分钟记录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各种治疗参数。
(8)评估患者各项压力指标:在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压力指标变化,每15分钟记录一次。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血浆压、血浆入口压等,尤其是跨膜压和血浆入口压。
2.评估环境: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 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帽子。
2.血浆置换仪器准备。
3.物品准备  治疗车上层放置配制好的置换液、记录本、快速手消毒剂,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常规消毒,连接好管路。
3.核对所用血浆分离器及血浆成分分离器的型号。
4.观察血浆分离器及血浆成分分离器的填充液成分是否为蒸馏水。如为蒸馏水,更换时应用至少1000ml生理盐水冲洗分离器,以充分清除分离器内预冲的蒸馏水避免溶血发生。
5.血浆分离器及管路用生理盐水500ml加入肝素钠100mg浸泡30分钟以上,使肝素吸附在膜上有效预防分离器凝血。然后再按照机器预冲程序完成预冲过程,置换冲洗量至少要﹥2000ml。管路清洗过程中一定要将血浆分离器(一级膜)和血浆成分分离器(二级膜)的膜内、外的气体排干净。如气体排不干净会造成血浆分离器(一级膜)和血浆成分分离器(二级膜)凝血堵塞。
6.抗凝  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抗凝剂的用量依患者凝血情况而定,范围在4000~7000u。血流速100~120ml/min。
7.治疗
(1)按治疗键进入治疗模式。
(2)按无菌技术操作连接,打开血泵调至所需,如血流过快会导致溶血发生,血液循环5分钟后再开始治疗。遵医嘱从静脉端加入抗凝剂等药物。为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在血浆置换记录单上。
【注意事项】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5分钟记录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各种治疗参数。如出现低血压,可将分浆速度减慢。加快补浆速度,使血压回升。如症状不缓解可停止分浆。
2.低血压:治疗过程中每15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及早发现低血压,及时进行处理。下机后嘱咐患者卧床休息,起床时动作不要过快过猛,20分钟后症状缓解。
3.过敏反应及低钙血症  血浆置换时血浆输入易引起变态反应,故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治疗前后分别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使用白蛋白作为置换液时,未给予地塞米松和葡萄糖酸钙,无变态反应及低钙血症发生。
4.感染  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患者中心静脉双腔置管处有无渗血、血肿,减少感染机会。
5.出血  因为血浆置换会丢失部分凝血因子,观察治疗前后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置管处有无渗血、血肿。
6.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压力指标  在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压力指标变化,每15分值那个记录一次。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血浆压、血浆入口压等,尤其是跨膜压和血浆入口压。根据血浆分离器(一级膜)的不同,跨膜压的正常值也不同,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跨膜压超出正常范围早期可将分浆泵的速度调下来,如跨膜压仍旧上升要停止治疗回水,以免发生破膜。血浆入口压(二级膜)反映了血浆成分分离器(二级膜)的堵塞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血浆入口压升高时可将弃浆泵及补浆泵的速度上调,观察血浆入口压的变化。正常血浆压一般为正值与跨膜压成正比,如果血浆压降低并成为负值,此时跨膜压上升说明血浆分离器堵塞。
7.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及时调整各种参数,减少报警次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增加安全感。
8.操作后应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嘱咐患者卧床休息30分钟,下床时动作缓慢,勿用力过猛,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引起的心理恐慌。
第二节  血液透析机使用
【目的】
通过血透机的操作,维持机器的正常运转,保证安全的透析,以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纠正机体中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心理及意识状态和合作程度。
(4)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配合。
(5)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水潴留情况、有无出血倾向及皮下淤斑,评估患者有无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评估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搏动情况。
2.评估环境:安静整洁,宽敞明亮,应在30分钟前开窗通风,保证空气的有效流通。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帽子。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血液透析管路、1000m1 生理盐水、内瘘穿刺针、治疗巾、胶布(输液贴)和无菌棉球、浓缩透析液(A、B 液)、无菌棉签、清洁手套、碘伏、快速手消毒剂,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
3. 血液透析器准备。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3.上机操作规程
(1)按照医嘱检查各种物品型号、规格,包装是否完好、有效日期;核对姓名、透析方式、透析器型号。
(2)血液透析机开机自检   
1)透析机自动开机消毒。   
2)透析机消毒结束后,将A、B 液管分别插人A、B 液桶中或安装B 粉,按机器检测键,机器进行自检。   
3)打开1000ml生理盐水的外包装袋,将盐水悬挂于透析机的输液钩上,粘贴标识。   
(3)血液透析器和管路的安装   
1)打开透析器外包装,拿出透析器,静脉端向上,将透析器固定在透析机架上,禁止打开透析器上的任何小帽子。   
2)打开透析管路外包装,旋紧各连接处。拿出动脉管路,将生理盐水与动脉管路连接,将管路固定在透析器支架上,安装驱动泵管,将动脉小壶倒置于透析器支架上,将动脉小壶2 个分支上的夹子置于靠近小壶根部井夹闭,管路动脉端与透机器动脉端连接(注意:连接前方可打开透析器、透析管路、输液器上的小帽子)。    
3)连接动脉传感器,旋紧并保持开放状态。
4)旋紧管路与废液袋的连接埘 拿取静脉管路,管路静脉端连接透析器的静脉端,静脉小壶固定并连接静脉传感器,夹闭静脉小壶上另一分支上的夹子。将废液袋置于输液钩上。
5)检查透析器与管路保持通畅,无打折夹闭处。将冲洗器小壶液面置满盐水。
(4)预冲
1)采用密闭式预冲法,按时prime键,开启血泵调至100ml/min,开始预冲洗。从袋装生理盐水到废液收集袋形成闭式体外循环系统,不得逆向预冲。
2)生理盐水流至动脉管路第一个分支时,松动小帽子,使盐水注入,之后旋紧小帽子,将分支上的夹子置于根部并夹闭。
3)松动肝素泵管上的小帽子,使盐水注入肝素管内,之后旋紧小帽子,将肝素泵管上的夹子置于管的根部并夹闭。
4) 管路动脉小壶充满盐水后将小壶直立。
5)盐水预冲至静脉小壶(静脉除泡器处),关闭血泵。   
6)机器自检通过后,连接透析器膜外,并排出膜外气体(透析液流向与血流方向相反),透析器静脉端向上固定。   
7)将血泵调至﹤300ml/min,开始继续预冲生理盐水,注意排净管路内及透柝器膜外气体(轻轻用手敲击透析器静脉端)。   
8)检查核对:①按照血流方向检查管路上每一个分支按要求是否夹闭夹子或是否打开,检查管路各连接处是否连接准确、紧密。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②上机前再次核对姓名,透析方式、透析器型号、透析液浓度。③遵医嘱设定透析时间、超滤目标、调整透析液流量、温度、电导度等。④透析开析开始前,询问患者是否需要排尿,协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要将冲洗器小壶充满防止管路中产生过多的小气泡。⑤当盐水袋中盐水剩至200~250u11时关泵,同时夹闭静脉管路末端,夹闭废液袋。   
(5)动静脉内瘘穿刺   
1)评估患者动静脉瘘处血流搏动情况。  
2)暴露穿刺部位,铺治疗巾。   
3)视诊:有无红肿、渗血、硬结。   
4)触诊:摸清血管走向和搏动。  
5)确定穿刺点:动脉穿刺点至少离吻合口5cm以上;静脉穿刺点尽量选择同侧手臂,以便于患者活动、进食。静脉穿刺与动脉穿刺点的距离一般在5~10cm以上;以减少通络再循环。通常静脉穿刺点在近心端,顺血流方向穿刺动脉穿刺;动脉穿刺点在近瘘口侧,逆血流方向穿刺。   
6)常规碘伏消毒皮肤,动脉穿刺点由中心向外侧10cm消毒皮肤。2根碘伏棉签;静脉穿刺点由中心向外侧10cm消毒皮肤,2根碘伏棉签。 
7)检查输液贴的有效期后打开外包装,将胶布固定于治疗巾上,禁止粘贴在其他地方。将肝素盐水置于治疗巾上。   
8)打开一支穿刺针的的外包装,取出穿刺针,旋紧小帽子,穿刺静脉,见回血后固定穿刺针,排净穿刺针内的空气并夹闭穿刺针。使用肝素钠透析的患者,护士由静脉端推注肝素首剂,并使之保持无菌状态。   
9)打开另一支穿刺针的外包装,取出穿刺针',旋紧小帽子,穿刺动脉,可采用绳梯法、纽扣法等,见回血后固定穿刺针,夹闭穿刺针。
(6)连接
1)连接前,再次检查透析管路的预冲洗准确无误,管路内无气泡,管路无打折。血泵处于关闭状态。
2)预冲连接方法:①将透析管路静脉端与静脉内瘘穿刺针连接,打开穿刺针与透析管路上的止血夹,排空气泡至透析管路的静脉小壶。②固定静脉透析管路。③断开透析管路动脉端与生理盐水的连接,夹闭生理盐水并保持封闭状态,与透析管路第一个分支连接。④固定动脉透析管路。再次确定生理盐水端与透析管路动脉端的第一个分支已经夹闭。⑤再次检查机器设置状态及管路的紧密性,无肝素循环后超滤总量要清零,确定无误后,将血泵流速凋至50m1/min, 开泵。       
3)不预冲连接方法:将透析动脉管路与动脉穿刺针连接,将血泵流速调至100ml/min,打开血泵,将透析管路、透析器中的生理盐水排出,待患者血液流入透析管路静脉除泡器(静脉小壶)时,停止血泵,将透析静脉管路与静脉穿刺针连接,排净空气,开启血泵
4)安装好追加肝素注射器,设定肝素的迫加时间和每小时追加的剂量。并打开肝素泵的开关及肝素管路上的夹子。       
5)将血流速逐渐调至目标流速。  
6)血液引至静脉小壶处,进入透析状态透析机报警,开启超滤灯。
7)固定好的内瘘针及管路,按照连接顺序进行自我查对。   
8)按照医嘱要求,调节血泵流速,确定超滤量、透析时间等。   
9)测量并记录患者血压,脉搏,记录治疗参数。  
10)处理用物,进行垃圾处理,整理透析液桶使之整齐,清洗透析机。
(7)下机操作规程   
1)洗手,戴清洁手套。   
2)机器显示“超滤目标完成”,先按透析键,机器显示“是否回血”,再按透析键,调整血流速<100ml/min。 
3)确认生理盐水与动脉透析管路端的第一个回水分支相连接。
4)关闭血泵,关闭透析管路动脉端和动脉穿刺针,打开动脉管路端的第一个回水分支。
5)开启血泵,将生理盐水引至动脉小壶处。目的是将回水分支处可疑的血栓或空气排人动脉小壶处,防止进入体内
6)关闭血泵,打开透析管路动脉端和动脉穿刺针,依靠重力作用,用生理盐水回净透析管路的动脉端。回水时,应仔细观察透析管路的动脉端有无空气及血栓,防止其进入体内,可用手轻轻搓动管路。   
7)回净透析管路的动脉端后夹闭,同时夹闭动脉内瘘穿刺针。
8)开启血泵,全程用生理盐水回血干净后,夹闭静脉管路夹子和静脉穿刺针。
9)观察动脉穿刺针针眼的位置,将止血垫位置放置准确,一手按压止血垫,另一手拔出动脉内瘘穿刺针,放入锐器桶内。
10)止血带压迫止血,松紧要适度,压迫后能触及动脉搏动,嘱压迫15~20分钟后摘除止血带并观察有无出血。
11)观察静脉穿刺针针眼的位置,将止血垫位置放置准确,一手按压止血垫,另一手拔出静脉内痰穿刺针,放人锐器桶内
12)止血带压迫止血,松紧要适度,嘱压迫15~20分钟后摘除止血带并观察有无出血。   
(8)血液透析机的清洁、消毒。   
1)透析机外部清洁、消毒: 每人次透析结束后,应该对机器外部进行清洁与消毒擦拭。操作要求:用含有效氯50mg/L消毒剂毛巾(纸巾)擦拭。擦机器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对于难以接近部位,可用软毛刷清洁。   
2)透析机内部消毒:按照设备要求,透析结束后进行有效的透析机内部消毒。   
【注意事项】  
1.核查穿刺针、透析管路、中心静脉导管、传感器等各连接处连接紧密无误,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2.透析过程中,严格按照《护士巡视制度》密切观察情况并记录。
3.透析中如果要更换透析液,请重新调整电导度。
第三节  4008S血液透析滤过
【目的】
1.通过血透滤过机的操作,维持机器的正常运转,保证安全透析。
2.有效清除血液中的中大分子代谢废物,纠正机体中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稳定心血管系统,改善炎症反应。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心理及意识状态和合作程度。
(4)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配合。
(5)评估有无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生命体征、水潴留情况、有无出血倾向及皮下瘀斑。
(6)评估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搏动情况。
2.评估环境: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血液透析管路、补液管、1000ml生理盐水、内瘘穿刺针、治疗巾、胶布(输液贴)和无菌棉球,浓缩透析液(A、B液),无菌棉签,碘伏,快速手消毒剂和清洁手套,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
3.血液透析器准备。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3.上机操作规程  血液透析机开机自检,透析机自动开机消毒,透析机消毒结束后,将A、B液管分别插入A、B液桶中或安装B粉,按机器检测键,机器进行自检。
4.血液透析滤过和管路的安装
(1)打开透析器外包装,拿出透析器,静脉端向上,将透析器固定在透析机架上,禁止打开透析器上的任何小帽子。
(2)打开透析管路外包装,旋紧各连接处,拿出动脉管路,将管路固定在透析器支架上,安装驱动泵管,将动脉小壶倒置于透析器支架上,将动脉小壶2个分支上的夹子置于靠近小壶根部并夹闭,管路动脉端与透析器动脉端连接。(注意:连接前方可打开透析器、透析管路)。
(3)连接动脉传感器,旋紧并保持开放状态。
(4)旋紧管路与废液袋的连接处,拿取静脉管路,管路静脉端连接透析器的静脉端,静脉小壶固定并连接静脉传感器,夹闭静脉小壶上另一分支上的夹子。将废液袋置于透析器支架上。
(5)检查透析器与管路保持通畅,无打折夹闭处。将标识粘贴在滤器上。
5.预冲
(1)机器自检通过后,机器上的prime键会闪,此时不要按。
(2)先把旁路安装好(膜外)。
(3)按照血滤泵上方小窗口所显示的英文提示依次安装血滤管路。
(4)select mode HDF?是否选择透析滤过模式?按Enter键。
(5)connect sub.tubing?是否安装置换液管路?按Enter键。
(6)please wait 请等待。
(7)open sub. port 打开置换液管路接口部分。此时打开置换液出水阀门(左侧塑料小把手)。
(8)connect sub. tubing ! 连接置换液管路!此时将补液管接头插入置换液出水阀门内。(将左侧塑料小把手复位)。   
(9)open pump door 打开泵门。   
(10)insert sub. Tubing ! 安装置换液管路!此时将补液管安装在补液泵上,关上泵门。   
(11)open rinse port ! 打开冲洗接口部分。此时打开置换液入水阀门(右    侧塑料小把手)。
(12)connect rinse connector ! 连接冲洗连接器!此时将透析管路的静脉端连接接头插入置换液入水阀门内。(将右侧塑料小把手复位)。priming blood lines在线冲洗血液管路,此时机器面板上的prime 灯闪动,打开动脉传感器的小夹子,连接管路动脉端与置换液补液管出水端,按下prime 键,打开血泵开关将泵速调至290ml,预冲透析管路。当置换液流过静脉小壶提升液面血滤泵上方小窗口显示:Rinsevol(冲洗总量):1000ml(膜内)、UF-vol(超滤总量):500ml(膜外),此时机器会报警提示,关血泵,按小窗口边的stop键关置换液泵。  
(13)血滤泵上方小窗口显示。Discontinue rinse?或Terminate rinse?是否停止冲洗?按enter 键。   
(14)Remove rinse connector 移开冲洗连接,按enter 键,此时将透析管路的静脉端连接接头从置换液入水阀门内取出用止血钳夹住挂起。(之后将右恻塑料小把手复位)。
(15)close rinse port 关闭冲洗部分,此时将置换液入水阀门关闭小窗口显示。  
(16)Enter UF time 确认脱水时间,此时设定脱水量及时间,等待上机。   
(17)如果冲洗失败补液泵会直接跳到Enter UF time 确认脱水时间,此时要使用盐水冲洗管路,操作过程按照血液透析预冲管路的程序进行。静脉端用止血钳夹住挂起。   
(18)Enter sub. volume 确认置换液量,此时可以先不设定,待上机后进人透析状态后根据实际血流量来设定。   
(19)上机后按照血液透析操作要求操作,进入透析状态后根据实际血流量来设定置换液量,前置换补液量为实际血流量的1/2,后置换补液量为实际际血流量的1/3。总液量为18~40L。设定完置换液量后血滤泵上方小窗口显示。
(20)Start HDF?是否开始血液透析滤过?打开补液管上和动脉小壶或静脉小壶分叉上的小夹子,按Start键开始血滤。
    6.下机操作规程
(1)机器显示“超滤目标完成”,先按透析键,机器显示“是否回血”,按确认键后再按透析键,调整血流速100ml/min。
(2)将血滤补液管与静脉小壶上的分支断开,连接到动脉端的第一个分支上,并打开白夹子。  
(3)排净补液管与透析管路连接处内气体。   
(4)血滤泵上方小窗口显示    
1)Reinfusion online?是否在线回水?此时按Enter 键。    
2)Reinfusion with nacl?是否用盐水回水?按Enter 键。   
3)Reinfusion prepared ! 准备回水! 按Enter 键,此时按Start打开。  
4)血泵回水   
(5)注意排空气,先夹住动脉管路上第一个分支的下端,在确定无气泡时松开动脉端的夹子,待动脉管路中血液颜色变浅可夹闭动脉端。   
(6)当置换液回水量累计达到240ml时(reinfvol:240ml)机器屏幕上再次出现Reinfusion ?此时再次按Conf键,血滤泵上方小窗口再次显示: 
1)Reinfusion online?是否在线回水?此时按Enter 键。   
2)Reinfusion prepared ! 准备回水! 按Enter 键继续打开血泵回水。当机器报警屏幕显示Reinfusion-Goal reached 此时按Conf 键。
3)机器屏幕显示preparation 状态,将旁路的红、蓝接头用消毒纸巾擦拭后安回机器申,A、B 液吸管用消毒纸巾擦拭后插回机器,此时打开置换液出水阀门(塑料小把手),打开泵门,血滤泵上方小窗口显示。   
4)Remove sub. tubing?是否移动置换液泵管?此时撤出补液管,按消毒键机器消毒。
(7)将血管路分别与动静脉穿刺针断开,拔针。  
(8)排空管路   
1)透析结束断开患者后,夹闭透析管路上的所有夹予(动静脉传感器夹子、动静脉管路夹子、动静脉小壶分支夹子) 。   
2)撤下所有透析管路,静脉壶倒置,将透析管路拿在手中。
3)打开透析机旁路阀门将透析器膜外进水接头归位(此时不能将阀门关闭)。
4)将透析器膜外接头使用安全帽堵塞。
5)关闭旁路阀门打开动静脉管路夹子。
6)当管路内水分自动自膜内流入膜外清空管路内水分后归位膜外出水接头。
7)拆除管路放入医疗废物桶内。
7.血液透析机的清洁、消毒
(1)透析机外部清洁、消毒:每人次透析结束后,应该对机器外部进行清洁与消毒擦拭。操作要求: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消毒毛巾(纸巾)擦拭。擦机器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对于难以接近部位,可以用软毛刷清洁。
(2)透析机内部消毒:按照设备要求,透析结束后进行有效的透析机内部消毒。
【注意事项】
1.按照血流方向顺序连接,一次操作到位。
2.连接时按操作顺序逐一打开一个小帽连接一个接头,避免接头暴露时间过长。
3.严格按照《护士巡视制度》密切观察情况并记录。
4.透析中如果要更换透析液,请重新调整电导度。
第四节  5008S血液透析滤过
【目的】
1.通过血液滤过机的操作,维持机器的正常运转,保证安全透析。
2.以有效清除血液中的中大分子的代谢废物,纠正机体中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稳定心血管系统,改善炎症反应。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心理意识状态和合作程度。
(4)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水潴留情况、有无出血倾向和皮下瘀斑。
(5)评估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搏动情况。
(6)评估患者有无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
(7)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配合。
2.评估环境:安静整洁,宽敞明亮,应在30分钟前进行开窗通风,保证空气的有效流通。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帽子。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血液透析管路、1000ml生理盐水、内瘘穿刺针、治疗巾、胶布(输液贴)和无菌棉球、浓缩透析液(A、B液)、无菌棉签、碘伏、快速手消毒剂、清洁手套,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3.上机操作程序:血液透析机开机自检,透析机开机自动进入选择界面,可进行如下选择:治疗/消毒,常规选择“治疗”,点击“治疗”进入检测程序,系统提示插入A液以及安装B粉。
4. 血液透析器和管路的安装
(1)安装透析器。
(2)打开透析管路外包装,旋紧各连接处。拿出动脉管路,将红头与透析器动脉端连接。打开盖门,正确安装驱动泵管引导部分后听到提示音同时动脉压测定装置自动弹出。按照管路走向向上嵌入管路固定装置,旋紧小帽,向下将动脉压力圆盘插入动脉压力测定装置,夹闭肝素侧支夹子,再向下将管路夹入动脉阻断钳,夹闭第一分支夹子拿出静脉管路旋紧各处,安装静脉小壶向上沿管路走向插入管路固定器,连接静脉压端口,夹闭静脉小壶的夹子,将蓝头与透析器静脉端连接,夹闭小夹子,向下将管路紧密嵌入光学探测器再向下将管路夹入静脉阻断钳,连接冲洗接头安装补液泵引导部分,听到提示音表示已正确安装,较细一端与静脉管路一端连接,关闭盖门,管路自动插入替代泵中。  
(3)冲洗管路   
1)听到提示音屏幕显示“T1测试完成”时可开始冲洗管路。按照屏幕提示 :连接膜外(这时屏幕出现“灌冲/冲洗开始”先不管不按“开始”)。   
2)打开盖门,旋开置管液端口(有空心蓝色圆圈标识)将置换液接头插入置换液端口后旋回初始位置。旋开冲洗端口(有实心灰色圆圈标识)将与静脉端相连接的冲洗接头插人冲洗端口后旋回初始位置。   
3)关闭盖门,屏幕提示“灌冲/冲洗开始”点击 “开始”。   
(4)连接   
1)当完成在线冲洗量和在线超滤冲洗量后泵速自动降至50ml/min,表示管路冲洗完毕可连接。   
2)动静脉内瘘患者按同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上机操作规程所示进行患者的动静脉瘘的穿刺。核对设定好透析参数,停止血泵,屏幕提示“灌注/冲洗退出”点击“退出”按屏幕提示连接。
3)打开盖门,夹闭静脉夹子,移出静脉管路,封闭冲洗端口,连接静脉端。
4)断开动脉管路与补液泵的连接,将补液泵连接之后稀释连接端口,动脉管路连接动脉端。
5)如患者使用普通肝素则正确安装肝素并打开肝素侧支夹子,设定好肝素量和停止时间(普通肝素首剂从静脉穿刺针中提前5分钟推入)。
6)关闭盖门,屏幕提示“启动血泵确认”,点击“确认”。
7)当血液引至静脉小壶处光学探测器探知血液成分,如患者不使用普通肝素,屏幕显示 “肝素泵未正确安装继续关闭”,点击“关闭”后屏幕提示“探测到血液治疗开始”,点击 “开始”。
(5)下机操作程序   
1)洗手,戴口罩、戴清洁手套。
2)治疗目标完成后屏幕提示“达到治疗目标量治疗继续/回输开始”,点击“开始”,血泵速度自动调至100ml/min。
3)打开盖门将补液管从血液管路上断开连接至动脉管路的第一分支上,关闭盖门打开分支夹子,夹闭分支前患者端的管路,屏幕提示“补液管已正确安装确认”点击“确认”,确认无空气后放开夹闭的管路。动脉端回输完毕关闭夹子。
4)静脉端回输,当回输量达到机器设置回输量后屏幕提示:回输继续/退出,按需要点击。点击“继续”达到所需回输量后可按屏幕键下方的红色按钮停泵,夹闭静脉端夹子,屏幕提示:管路移出。
5)将旁路复位,屏幕提示:打开盖门,完全移出管路时方可打开盖门,完全移出管路后关闭盖门,A液管复位,移出B粉,点击:消毒,进入消毒程序。
6)将管路分别与动静脉穿刺针断开,拔针。
(6)血液透析机清洁、消毒
1)每人次透析结束后,应该对机器外部进行清洁与消毒擦拭。
2)操作要求: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毛巾(纸巾)擦拭。
3)擦机器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以前到后。对于难以接近部位,可以用软毛刷清洁。
(7)透析机内部消毒:按照设备要求,透析结束后进行有效的透析机内部消毒。
【注意事项】
1.按照血流方向顺序连接,一次操作到位。
2.连接时按照操作顺序逐一打开一个小帽连接一个接头,避免接头暴露时间过长。
3.严格按照《护士巡视制度》密切观察情况并记录。
4.透析中如果要更换透析液,请重新调整电导度。
第五节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换药
【目的】
观察插管伤口有无红肿、渗血、血痂及脓性分泌物,观察半永久性中心静脉插管的卡夫是否脱出,观察固定临时插管的缝线是否与皮肤紧密缝合。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清理、心理及意识状态和合作程度。
(4)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方法,注意事项及指导患者配合。
(5)评估患者导管周围皮肤状况有无破损、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
(6)评估连接透析管路的中心静脉插管情况,观察插管部位的伤口敷料有无渗血,缝线与皮肤是否缝合紧密,如发现脱线需联系医生及时缝合;透析引血是否通畅,如引血不畅需在透析结束时换药。
2.评估环境: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清洁手套,一次性无菌换药盘、无菌棉球、无菌棉签、75%乙醇、碘伏、伤口敷料贴膜或纱布、胶布、尺子,快速手消毒剂,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戴上口罩。
3.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充分暴露换药部位,并嘱患者不能改变体位。
4.打开无菌换药包,将无菌镊子分别置于无菌弯盘的两侧,注意避免手触碰过的镊子部分滑入无菌弯盘中。
5.打开无菌棉球,将10个或10个以上无菌棉球倒入弯盘中,手持无菌镊子将7个或以上棉球分于弯盘的一侧,将3个或以上棉球分于弯盘的另一侧,将无菌镊子放于无菌弯盘的边缘。
6.打开75%乙醇,将75%乙醇倒在3个棉球上。
7.打开患者皮肤处的伤口的=敷料  打开敷料的过程护士动作要轻巧,防止损伤患者皮肤。
8.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戴清洁手套,用无菌镊子夹住一个75%乙醇棉球,依次由中心静脉插管的皮肤出口处外周2~3cm以外,由内向外以8~10cm直径环形擦拭周围皮肤,并用75%乙醇棉球擦拭中心静脉导管,同时注意擦洗皮肤及插管上的胶痕。其余75%乙醇棉球擦拭方法同上,如有擦拭不到或胶痕明显者需要使用75%乙醇棉签擦拭干净。
9.打开碘伏,将碘伏棉签倒在7个棉球上。用另一把无菌镊子夹住碘伏棉球依次由插管的皮肤出口处,由内向外以8~10cm直径环形擦拭伤口、伤口周围皮肤及中心静脉插管的近端,操作时注意无菌原则。   
10.其余碘伏棉球擦拭方法同上。如有碘伏棉球擦拭不到的细微之处,需要使用碘伏棉签擦拭干净,碘伏消毒后需要待1~2分钟。   
11.再次检查无菌敷料或无菌纱布的有效期,打开无菌敷料或无菌纱布(用天菌镊子持纱布),将其覆盖干插管的皮肤出口处并粘贴牢固。用胶布将敷料固定牢固,并在胶布上标注导管类型及更换敷料时间。
12.拿取透明敷料,移除透明敷料的离型纸。   
13.将透明敷料边框预切口的一边对准延长管方向。   
14.无张力粘贴敷料,注意穿刺点应正对透明敷料中央。   
15.轻捏透明敷料下导管接头突出部位,使透明敷料与接头和皮肤充分粘合。   
16.用指腹轻轻按压整片透明敷料,使皮肤与敷料充分接触。   
17.从预切口处移除边框,一边移除边框一边按压透明敷料边缘。   
18.用第一根输液贴胶带固定导管连接器与透明敷料边缘交界处,第二根输液贴胶带交叉固定于第一根胶带上。   
19.在透明敷料的标签纸上标注更换敷料时间,并用标签固定延长管并叠加1/3固定在第2 条输液贴胶带上。   
20.用高举平台法将胶带固定在导管的延长管上。   
21.协助患者摆好体位,为患者摘去口罩,告知患者换药完毕。  
22.摘手套,洗手,摘口罩。   
23.整理用物:将污染的换药盘清理后包裹好,置于治疗室污染区;清理治疗盘;换药记录。
【注意事项】
1.自身保护。
2.无菌操作。
3.观察要点
(1)插管伤口有无红肿、渗血、血痂及脓性分泌物。
(2)皮肤完整性,如有破损应通知医生,医生通知病房主管医生作相应处理,护士改用纱布覆盖伤口。   
4. 避免局部皮肤受损   
(1)180°或0°移除需更换的透明敷料。  
(2)或用生理盐水棉棒边轻轻擦拭边去除敷料,撕敷贴时,注意应顺着穿刺方向,切勿沿导管反向撕除,以免导管移位。   
5.换药时观察固定插管的缝线是否与皮肤紧密缝合,如有问题及时通知医生作相应处理。如为半永久性中心静脉插管,应观察插管的卡夫是否脱出,测量、记录卡夫下缘距离皮肤出口处距离,如果护士在插管皮肤出口处观察到卡夫,证明插管向外脱出,应立即通知医生作相应处理。   
第六节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使用
【目的】
保证中心静脉置管不被污染,使用通畅。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心理及意识状态和合作程度。
(4)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配合。
(5)评估导管: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和红肿,导管缝合处有无脱线,导管有无脱出(测量卡夫下缘至导管入口的距离)。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帽子。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一包无菌治疗巾、无菌棉签、75%乙醇、碘伏、5ml注射器2支、清洁手套、快速手消毒剂、清洁手套消毒盘、20ml无菌生理盐水1支、2ml封管液2 支(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封管液,如肝素钠、枸橼酸钠、抗生素等)、肝素帽、无菌纱布、胶布、擦机器A、B液接头的乙醇纱布。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3.上机   
(1)打开无菌治疗巾,取出一块无菌巾铺于患者中心静脉插管处,使中心静脉插管置于无菌治疗巾之上。将剩余治疗巾包裹好。   
(2)打开患者中心静脉插管上的纱布,确定中心静脉插管上的夹子处于夹闭状态。   
(3)取2 根碘伏棉签(棉签向下拿取禁止倒置,蘸取碘伏为棉签的2/3,棉签禁止触及瓶口)由中心静脉插管小帽子的根部开始,擦拭中心静脉插管的静脉端和动脉端以及小夹子,动静脉端各擦拭两遍。   
(4)取2根75%乙醇棉签(棉签向下拿取禁止倒置,蘸取碘伏为棉签的2/3,棉签禁止触及瓶口),由中心静脉插管小帽子的根部开始,擦拭中心静脉插管的静脉端和动脉端以及小夹子,动静脉端各擦拭两遍。  
(5)护士摘手套,将手套置于医疗废物桶内,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更换另一双清洁手套。   
(6)取出另一块无菌治疗巾,将治疗巾铺于患者的第一块治疗巾之上。   
(7)准备2支5ml 无菌注射器,查看有效期之后打开包装置于治疗巾之上。   
(8)取4 根碘伏棉签(棉签向下拿取禁止倒置,蘸取棉签的2/3,棉签禁止触及瓶口)。   
(9)打开中心静脉插管静脉端的小帽子,用2根碘伏棉签依次由插管静脉端的中心向外侧消毒,清除血痂污垢,擦拭两遍。   
(10)取5ml无菌注射器将插管静脉端内的浓肝素抽出2ml,此时不拔出注射器。
(11)打开中心静脉插管动脉端的小帽子,用2根碘伏棉签依次由插管动脉端的中心向外侧消毒,清除血痂污垢,擦拭两遍。   
(12)再取另一根5ml无菌注射器将插管动脉端内的浓肝素抽出2ml,此时不拔出注射器。   
(13)将透析管路的静脉端与中心静脉插管的静脉端相连接,打开静脉端上的夹子并排气。
(14)夹闭并断开透析管路动脉端的生理盐水,将透析管路的动脉端与中心静脉插管动脉端相连接,打开动脉端上的夹子。
(15)取出另一块无菌治疗巾,将治疗巾铺于患者的第一块治疗巾之上。   
(16)开启血泵前再次核查中心静脉插管与透析管路连接紧密,核查中心静脉插管。   
(17) 动静脉管路上的夹子已打开,核查透析管路上的除静脉传感器以外的各个夹子己夹闭,核查静脉管路内无空气。  
4.下机   
(1)戴清洁手套,戴口罩。   
(2)透析结束时,机器报警,进人回水状态,将血流速调至100ml/min。
(3)将生理盐水与动脉透析管路端的第一个回水分支相连接。  
(4)关闭血泵,夹闭透析管路动脉端,打开动脉管路端的第一个回水分支。   
(5)开启血泵,将生理盐水引至动脉小壶处。目的是将回水分支处可疑的血栓或空气排人动脉小壶处,防止进入体内。   
(6)关闭血泵,夹闭动脉管路回水分支的上端,依靠重力作用,用生理盐水回净透析管路的动脉端,回水时,护士应仔细观察透析管路的动脉端有无空气及血栓,防止其进入体内,可用手轻轻揉搓管路。
(7)回净透析管路的动脉端之后,夹闭,同时夹闭中心静脉导管的动脉端,取下夹在回水分支上端的止血夹,开启血泵进行回水,回水过程中不断揉搓透析器。
(8)回水结束,夹闭透析管路的静脉端,同时夹闭中心静脉导管的静脉端,取2根碘伏棉签,将透析管路与中心静脉导管的动脉端分离,用碘伏棉签依次由插管动脉端的中心向外侧消毒2 遍,清除血痴污垢。   
(9)拿取吸有20ml无菌生理盐水注射器,核对患者的姓名后向中心静脉导管的动脉端内推注10ml无菌生理盐水后夹闭血夹子,取下注射器并保持无菌状态。    
(10)拿取吸有封管液的5ml注射器核对封管刻度、核对患者的姓名后向中心静脉插管的动脉端内推注插管所需的封管液剂量,夹闭血夹子,取下注射器并保持无菌状态。
(11)取无菌肝素帽封闭插管的动脉端,取2根碘伏棉签,将透析管路与中心静脉导管的静脉端分离,用碘伏棉签依次由插管静脉端的中心向外侧消毒2遍,清除血痂污垢。
(12)拿取吸有20ml无菌生理盐水注射器,核对患者的姓名后向中心静脉导管的静脉端内推注10ml无菌生理盐水后夹闭血夹子,取下注射器丢弃。
(13)拿取吸有封管液的5ml注射器,核对封管刻度、核对患者的姓名后向中心静脉插管的动脉端内推注所需的封管液剂量,夹闭血夹子,取下注射器丢弃,无菌小帽子封闭中心静脉导管的静脉端。
(14)再次检查中心静脉插管上的2个止血夹处于夹闭状态。   
(15)再次确定无菌小帽子为实心小帽子。  
(16)用无菌纱布包裹中心静脉插管并固定,并确定固定牢固。
(17)测量下机后的血压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测量体重。
【注意事项】
1.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脱出。在为透析患者换药期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静脉导管的情况,如导管外伤口有无感染、固定缝线有无脱开、导管有无脱出等。换药后将导管情况记录在透析记录单上(半永久性导管要记录卡夫下缘至导管入口的距离)。 
2.换药过程中发现患者固定缝线有脱开等问题立即联系医生处理,不能擅自连接患者进行透析治疗,原则上等医生缝合固定后再进行透析治疗。   
3.伤口消毒后要待消毒剂彻底干燥后方能黏贴敷料,保证敷料与皮肤充分贴合避免开胶,如发现敷料由于黏贴不牢固的及时更换。   
4.连接静脉导管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不能用力拉、拽、揪,导管连接透析机后,用止血钳固定在患者衣服上,并留出充分的活动空间。   
5.透析过程中严格遵守《护士巡视制度》,密切观察静脉导管使用情况
6.做好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的健康教育,提醒患者避免插管部位剧烈活动,防导管脱出。   
7.对于神志不清的患者应给予肢体约束,下机后与病房主管护士交班。
8.对于特殊固定方法的中心静脉置管(如介入科使用的带钢丝的中心静脉置管采用皮内缝合固定方式没有缝合导管外固定处),护士在接机前应打开敷料测量导管穿刺点处至导管分叉处的距离,并记录在治疗记录单上,作为下次测量对比数据,如发现测量尺寸加长应立即通知医生,不能擅自连接透析。
9.对于出血不畅的导管,护士要动作轻柔,一个方向转动导管,避免感染。
第四章  内分泌科护理技术
第一节  快速血糖监测
【目的】
快速方便监测血糖,为控制血糖提供依据。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的病情、进餐、运动和治疗情况、心理和意识状态、合作程度、血糖控制情况。
(4)评估患者手指皮肤黏膜完整性、有无瘢痕、有无局部感染情况。
(5)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指导患者配合。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装备:治疗车上层放置血糖记录单、血糖仪、血糖试纸、采血针、消毒用物、快速手消毒剂,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生活垃圾桶、医疗废物桶、锐器桶。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75%乙醇消毒2遍手指第一指腹两侧,待干。
4.打开血糖仪开关,试纸如有条码,需调整或核对,再插入试纸,待可滴血标志出现。
5.患者掌心向上放于床旁桌上,再次核对患者姓名与腕带,持采血针贴紧皮肤,穿刺。
6.穿刺部位贴近试纸,试纸吸附血滴后,取干棉签按压穿刺部位。
7.告知患者数值,并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和姓名。
8.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填写血糖记录单。
9.返回治疗室,整理用物,垃圾分类。
10.洗手,脱口罩,医嘱单签字。
【注意事项】
1.测试前可轻轻按摩手指使其充血,穿刺后不可用力挤压手指出血,以免组织液流出,影响测试结果。
2.仪器如显示“HI”,表示血糖过高,超过27.8mmol/L。
3.仪器理想操作温度为10~35℃。
第二节  胰岛素注射
【目的】
通过外源性胰岛素的注射,降低血糖,促进血脂、糖原、蛋白质的合成。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的病情、进餐、治疗情况、心理和意识状态、合作程度、血糖控制情况。
(4)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指导患者配合。
(5)评估注射部位皮肤情况(有无瘢痕、炎症、硬结等),上次胰岛素注射的部位。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  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装备  治疗车上层放置消毒物品、胰岛素专用注射器、胰岛素、胰岛素注射单,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生活垃圾桶、医疗废物桶、锐器桶。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双人核对胰岛素,正确抽吸胰岛素。
3.在注射标签上写明患者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法、时间。双人核对无误后放入无菌盘。
4.胰岛素注射器的型号与所吸取胰岛素种类剂量要对应。
(1)BD U100 1ml的注射器,橘黄帽,用于抽取300U/3ml笔芯装胰岛素,每个刻度为2个单位胰岛素。
(2)BD U40 1ml的注射器,红色帽,用于抽取400U/10ml的普通胰岛素,每个刻度为1个单位胰岛素。
(3)普通1ml的注射器,抽吸不同胰岛素注意换算单位和剂量。抽吸3ml笔芯装胰岛素时,每0.01ml为1个单位胰岛素,抽吸10ml普通装胰岛素0.1ml为4个单位胰岛素。
5.询问患者血糖或订餐情况。
6.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松开衣或裤,选择部位(包括腹部、三角肌中下缘,股外侧,臀部)。
7.75%乙醇消毒皮肤2遍,待干。
8.根据评估患者脂肪厚度的结果,可采用捏起皮肤,垂直进针;也可与皮肤成45°进针。进针前再次核对患者信息。
9.进针深度为针梗的2/3~3/4,进针后先抽回血,确认无误后缓慢而均匀注药并观察患者反应,主要完毕干棉签轻压针眼,快速拔针。
10.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处于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11.叮嘱患者进餐具体时间,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签胰岛素注射单。
12.推车回治疗室整理用物,洗手,脱口罩。
【注意事项】
1.一定确认胰岛素种类与所选胰岛素注射器匹配。
2.胰岛素注射部位要同一时间段相对固定,但同一部位要进行轮换。
3.确保患者能在规定时间内进食,再为患者注射胰岛素,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4.告知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症状,如何进行防范与处理。
5.嘱患者务必准时进餐,且进餐前减少活动,避免出现低血糖。
第三节  胰岛素笔注射
【目的】
通过外源性胰岛素的注射,降低血糖、促进脂肪、糖原、蛋白质的合成。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的病情、进餐、治疗情况、心理和意识状态、合作程度、血糖控制情况。
(4)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指导患者配合。
(5)评估注射部位皮肤情况(有无瘢痕、炎症、硬结等)及上次胰岛素注射的部位。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消毒用物、胰岛素笔、胰岛素笔芯、胰岛素注射单、快速手消毒剂,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生活垃圾桶、医疗废物桶、锐器桶。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摆体位,选择注射部位。
3.75%乙醇消毒皮肤2遍,待干。
4.75%乙醇消毒笔芯头端,待干后连接胰岛素针头,脱去针帽,排气。
5.调节胰岛素剂量,再次核对患者信息,捏起皮肤,垂直进针,缓慢注射胰岛素。
6.注射完毕至少等待6秒,拔针,松皮肤,棉签轻轻擦拭穿刺处。
7.单手持胰岛素笔,回套胰岛素转移帽,拆卸针头至锐器盒。
8.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告知患者进餐时间,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签胰岛素注射单。
9.返回治疗室,整理用物,垃圾分类,洗手,脱口罩。
【注意事项】
1.预混胰岛素注射前需摇匀。
2.胰岛素注射部位要同一时间段,同一部位进行轮换。
3.胰岛素注射后,应避免运动,务必准时进餐。
4.告知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状,如何进行防范与处理。
第四节  糖耐量试验
【目的】
测定胰岛细胞功能,确诊糖尿病。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护理执行单、化验单、一次性采血用物、一次性采血管与葡糖糖粉的药物名称、剂量、有效期。
(3)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4)评估患者的病情、是否空腹10~12小时、治疗情况、心理和意识状态、配合能力。
(5)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指导患者配合。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治疗盘(安尔碘、无菌棉签)、化验单、一次性采血用物、一次性采血管、75g葡糖糖粉、快速手消毒剂、量杯,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生活垃圾桶、医疗废物桶、锐器桶。
【操作程序】
1.试验当日晨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将75g葡糖糖溶于提前准备好的200~300ml温开水中,充分溶解后备用。
3.协助患者摆体位,选择采血部位。
4.安尔碘消毒皮肤2遍,待干后取空腹血。
5.嘱患者将葡萄糖水5分钟内缓慢饮用,记录第一口饮用葡萄糖水的时间,于喝糖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分别静脉取血一次。
6.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护理操作执行单上签字。
7.推车回治疗室,整理用物,洗手,脱口罩。
【注意事项】
1. 护士方面
(1)试验当日停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
(2)试验中患者若出现面色苍白、恶心、晕厥应立即停止试验,通知医生,及时给予处理。
(3)患者若有感染、发热、腹泻和糖尿病酮症等应激事件,应择日行此试验。
2. 患者方面
(1)患者试验前3天,需正常饮食。碳水化合物摄取量不少于250g/d。
(2)试验前一天晚餐后禁食,8~14小时为宜。
(3)试验前8小时内禁止吸烟、饮酒或咖啡。
(4)整个试验过程中患者除应用葡萄糖水外,禁食,且应安静休息,避免运动。
(5)试验后患者可进食少许,遵医嘱进一步治疗。
第五节  10g尼龙丝使用
【目的】
以一定的压力触压足部,判断接触部位有无感觉。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心理及意识状态和合作程度。
(4)评估血糖控制情况、足部皮肤情况、皮温和足背动脉血管搏动。
(5)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配合。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一次性10g尼龙丝、记录单和快速手消毒剂,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卷裤腿至膝关节,脱去袜子。
3.观察足部外形与皮肤情况,包括趾甲、趾间、足底皮肤有无胼胝、鸡眼、甲沟炎、甲癣、足癣、红肿、青紫、水疱、溃疡、坏死足趾畸形、Charcot畸形等。
4.询问患者足部有无感觉减退、麻木、刺痛、足暖、足凉等。
5.触摸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减弱、皮温有无改变、皮肤是否干燥。
6.使用10g尼龙丝在患者手背或前额上让患者感知,感觉同足底部检查。
7.足底部皮肤5点检查部位分别是第一、四足趾,第1 、3、5跖骨头的掌面。
8.检查时10g尼龙丝垂直于皮肤表面1~2秒,刚好使10g尼龙丝弯曲。
9.患者可自行说出10g尼龙丝触及部位。
10.检查完毕后,协助患者穿好鞋袜。
11.整理用物、洗手,再次核对患者信息,记录检查结果。
【注意事项】
1.检查不可选择胼胝和足部溃疡处。
2.同一检查部位重复操作两次,至少一次为模拟。
3.如患者2/3的部位可感知,说明保护性感觉存在。
第六节  动态血糖监测
【目的】
借助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患者72小时血糖动态变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心理及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和基础血压值。
(4)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配合。
(5)评估患者留置部位的皮肤情况,询问患者是否准备洗澡。
2. 评估环境: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治疗盘、记录器(清除前一次患者信息,并设置新患者编号、校准时间,检查血糖单位)、电缆、探头、助针器、敷贴2张和治疗单,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3.记录动态血糖监测时间。
4.将探头从冰箱中取出至少30分钟,复温至室温。电缆线无破损,记录器安装新电池,调整设置时间及报警阈值。
5.选择穿刺部位,避开皮下硬结、结痂及系裤袋的部位,75%乙醇消毒2遍,待干。
6.植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1)进针前核对患者信息。
(2)利用助针器将探头靠近皮肤,呈45°植入,用手固定好探头,轻轻推出助针器。
(3)连接记录器及血糖探头。
(4)进入信号屏幕查看信号1~2分钟(信号范围在5~200nA为正常),握住探头的基座,从胶垫上撕下白色衬纸将胶布按在皮肤上,用两手指按住探头基座,以45°拔出引导针。
(5)连接电缆线,贴好贴膜固定电缆线。
(6)初始化探头,60分钟倒计时。
7.再次与患者核对床号姓名。
8.整理用物,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记录开始初始化时间。
9.推车至治疗室,整理用物,垃圾分类,洗手,摘口罩,医嘱单签字并书写护理记录单。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探头植入部位避开硬结、伤口、瘢痕及系裤带处。
3.注意交接班,准时为患者输入相关事件及血糖值。
4.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报警,及时通知医生。
5.注意观察患者穿刺点局部皮肤情况及设备运行情况。
6.检查记录器屏幕是否显示的DISCONN-,若存在此报警,则先解除报警,然后连接探头和记录器。解除报警方法:按SEL键,然后按ACT键。
第七节  胰岛素泵使用
【目的】
遵医嘱给予患者皮下胰岛素泵入治疗。
【评估】
1. 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心理及意识状态和合作程度。
(4)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配合。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治疗盘、胰岛素泵、胰岛素笔芯、助针器、储药器、输入导管和治疗单,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生活垃圾桶、医疗废物桶、锐器桶。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取卧位。
3.记录胰岛素泵开始使用时间、胰岛素剂型、各时段基础率和餐前大剂量。
4.将胰岛素从冰箱内取出,放置1小时后备用。
5.将胰岛素泵更换电池,自动开机,设置日期、时间。
6.设置基础率,并双人核对。
7.将储药器针栓推拉两次,使用储药器抽吸胰岛素。
8.将输注导管与储药器连接,缓慢推动针栓,进行手动排气。
9.将储药器安置于储药槽内,固定好。
10.调泵推注餐前5~10u剂量胰岛素,针尖有药液滴出即可。
11.将助针器与留置针连接好,并锁紧。
12.选择穿刺部位,避开皮下硬结、结痂及系裤带的部位,75%乙醇消毒2遍,待干。
13.植入胰岛素泵系统。
14.利用助针器将胰岛素针头植入患者皮下,用手固定好针头,轻轻推出助针器,拔出钢针,贴好贴膜固定针头及输注导管。
15.调泵充盈留置软管针头,6mm针头充盈0.3u胰岛素,9mm针头充盈0.5u胰岛素。
16.再次与患者核对信息。
17.整理用物,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记录胰岛素泵植入时间。
18.推车至治疗室,整理用物,洗手,摘口罩,医嘱单签字并书写护理记录单。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探头植入部位避开硬结、伤口、瘢痕及系裤带处,尽量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
3.注意观察患者穿刺点局部皮肤情况及设备运行情况。
4. 严密观察患者血糖变化。
第五章  消化内科护理技术
第一节  肛管排气
【目的】
1.排出肠腔积气。
2.降低肠道内压力。
3.减轻腹胀。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病情、腹胀情况、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和合作程度。
(4)向患者解释肛管排气的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清洁盘(内放肛管2根)、消毒石蜡油1瓶、纱布2块、镊子1把、弯盘1个、橡胶管、玻璃瓶(内盛水3/4满,瓶口系带)、中单或一次性尿垫1个、胶布、卫生纸、别针。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生活垃圾桶、医疗废物桶。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注意遮盖,暴露肛门,双腿屈膝。
3.臀部垫中单或一次性尿垫,弯盘置于臀部。
4.将玻璃瓶系于床边,橡胶管一端插入玻璃瓶液面下,另一端与肛管相连。
5.润滑肛管,嘱患者张口呼吸,左手分开患者臀部暴露肛门,右手持镊子将肛管自肛门轻轻插入直肠内15~18cm,用胶布将肛管固定于臀部,橡胶管留出足够长度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
6.观察肛管排气情况,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7.排气完毕,反折肛管,用卫生纸包住轻轻取出,放于弯盘内,清洁肛门。
8.协助患者穿好裤子,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9.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推车回治疗室,处理医用垃圾。
10.洗手,记录肛管排气情况及患者主诉。
【注意事项】
1.插管动作轻柔,插管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若患者诉疼痛,应立即停止,不可暴力插入。
2.若排气不畅,可帮助患者变换体位、按摩腹部或调整肛管位置,协助气体排出。
3.保留肛管一般不超过20分钟,因为长时间留置肛管,会降低肛门括约肌的反应,甚至导致括约肌永久性松弛。需要时,可2~3小时后再行肛管排气。
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腹胀改善情况。
第二节  三腔两囊管压迫术
【目的】
利用气囊压迫出血部位,止血或减轻出血。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病情、出血量、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和合作程度。
(4)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配合。
(5)评估有义齿或戴眼镜者操作前应取下,妥善放置。
(6)对于昏迷患者,若家属在床旁,可向其家属解释,以获得支持。
(7)使用光源充足的手电筒检查患者鼻腔状况,包括鼻腔黏膜有无肿胀、炎症,有无鼻中隔偏曲和息肉等,既往有无鼻部疾患,鼻呼吸是否通畅。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  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  治疗车上层放置清洁盘(内放一次性三腔两囊管2根,经检查完好无漏气)、纱布2块、50ml注射器2支、治疗巾1块、消毒石蜡油1瓶、棉签1包、止血钳3把、听诊器、手电筒、剪刀、牵引架、牵引物(重0.5kg沙袋)、牵引绳、昏迷患者备压舌板。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生活垃圾桶、医疗废物桶。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3.将治疗巾围于患者颌下,并将弯盘置于患者口角旁。
4.检查三腔两囊管是否通畅,用消毒石蜡油润滑三腔两囊管至气囊末端,抽尽气囊内气体用止血钳夹闭三腔两囊管的末端。
5.选择通畅一侧鼻腔,用棉签清洁,将三腔两囊管缓慢插入,嘱患者做深呼吸,观察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6.三腔两囊管插入65cm时抽取胃内容物,检查管端确在胃内,并抽出胃内积血,可暂做固定。
7.遵医嘱向胃囊注入气体200~300ml并用止血钳夹闭管口。
8.轻轻向外牵拉三腔两囊管,感觉有阻力,则提示胃囊已压于胃底贲门部。
9.根据情况遵医嘱向食管囊内注气100~150ml并用止血钳夹闭管口。
10.在三腔两囊管尾端处以牵引绳连接牵引物,经牵引架做持续牵引。
11.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整理床单位。
12.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推车回治疗室,处理医用垃圾。
13.洗手,记录三腔两囊管压迫情况及患者出血倾向。
【注意事项】
1.插管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呕血,应保持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以防误吸、窒息,同时备好吸引器。
2.压迫期间12~24小时放气1次,若出血不止,间隔15~30分钟再充气。放气前先解除重力牵引,以免三腔两囊管脱出。
3.在三腔两囊管鼻腔处注明标记,防止气囊脱出窒息,或气囊漏气压迫无效,若出现气囊脱出阻塞咽喉,立即用剪刀沿三腔两囊管尾端剪断。
4.插管期间,不宜咽下唾液、痰液、血液,以免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
5.牵引过程中不能随意移动牵引物。
6.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出血倾向。
7.定期抽吸胃内容物确定压迫效果,如见胃内容物有新鲜血液,应立即告知医生。
8.压迫期间观察有无恶心或频繁期间收缩及心前区压迫感,注意口腔及鼻腔护理。
9.压迫48~72小时后若出血停止,可先抽尽气囊内气体(先抽食管囊,后抽胃囊),观察12小时后仍未见出血方可拔管。拔管前嘱患者吞服消毒石蜡油20~30ml,15分钟后拔管,以防囊壁与黏膜粘连。
第六章  肿瘤化疗科护理技术
第一节  便携式维持静脉化疗注射泵配置
【目的】
1.精确控制单位时间内静脉输液的量,使药液均匀、缓慢地输入患者体内。
2.持续监测输液过程中的各种异常情况,提高输液的安全性。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配合能力、是否知晓药物的相关知识和药物对血管的影响。
(4)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操作台宽敞、清洁干燥。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输液卡、储液袋、药物、50ml注射器、全自动维持静脉化疗用输液泵、治疗盘(内有安尔碘,无菌棉棒,排液用污物碗)。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生活垃圾桶、医疗废物桶、锐器盒。
【操作程序】
1.检查储液袋有效期,是否完整,有无破损,如确定无问题后打开外包装将储液袋放在操作台上备用。
2.配制药液  按无菌操作规程用50ml注射器抽取药液加入储液袋内,然后按医嘱抽取稀释液加入储液袋内。
3.检查注射泵的完整性
(1)开机:打开电池盒,装入5号碱性电池2节,关上盒盖,将配制好的药液储液袋安装好,按下开机键。
(2)自检:开机后,显示器上会看到“自检……”字样。
(3)确定参数:显示器上显示“自检……”后,将会出现“请确定参数”的提示,见到提示后,按“确认键”进入界面,完成调节“总量(按“+、-”键调节至所需量,范围为0~500ml)、首次量(按“+、-”键调节所需数量,范围0~30ml)、持续输液量(按“+、-”键调节至所需数量,范围为0~50ml/h)、极限量(按“+、-”键调节至所需数量,范围为1~100ml/h)。每次调好数值后按“确认键”确定。
4.装夹  将储液袋装在驱动装置上,将输液管按指示方向连接,打开管夹。
5.排气  驱动装置与储液袋连接好并设定参数后,按住“止鸣/排气”键后保持按键状态完成排气。
6.将书写好的输液贴放置在注射泵的专用位置。
7.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8.为患者解释用药过程,取得患者的配合。
9.向患者解释输注药物的名称及输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按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将便携式维持输液泵的连接管连接到患者的输液通路上。
10.按下“运行/停止”键,进入运行状态(输注药物开始)。
11.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推车回治疗室,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原则处理用物。
12.洗手,并记录。
【注意事项】
1.药液配制好要从装置背面检查储液袋内是否有气泡,如有气泡必须用注射器将气体抽尽后再关闭管夹,待用。
2.每次设置或修改任何参数后,都必须按下“确认”键,否则设置或更改无效。
3.静脉通路要选择中心静脉,以防发生静脉炎。
4.使用时要打开注射泵的报警开关,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第二节  抗肿瘤药物安全配制及给药
【目的】
利用化疗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多次给药,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最大程度消灭肿瘤细胞,以期达到部分或完全控制肿瘤。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和配合能力。
(4)评估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如血、尿、粪常规和心、肺、肝、肾功能情况;评估相关检查项目,如各种肿瘤标记物、B超、CT等报告结果。
(5)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营养状况、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心理状况等)。
(6)化疗前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合作程度、静脉状况、已有血管通路情况。
(7)了解药物性质、使用方法、用药周期和注意事项等。
(8)评估患者血管和局部皮肤情况,化疗患者通过中心静脉给药(PICC、PORT),给药前评估患者的血管通路是否通畅(抽回血)。
(9)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既往用药史,以往治疗过程,患者主诉和伴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10)向患者解释静脉注射的目的和方法,告知所注射药物的名称,取得患者配合。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操作台:宽敞、清洁干燥。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 
(1)准备配制化疗药物的物品:无粉乳胶手套(厚度﹥0.007mm)、防水制服(非透过性、无絮状物材料制成,前部完全封闭,袖口加长)、一次性帽子、N95口罩、护目镜(检查物品药品均在有效期范围内)。
(2)生物安全柜的准备:紫外线消毒15分钟,台面上铺一块塑料背面的垫子。
(3)治疗车上层放置治疗盘(内含安尔碘,无菌棉签),输液卡,化疗所用药物,注射器。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化疗专用)、生活垃圾桶、锐器盒(化疗专用)。
【操作程序】
1.药液配制
(1)双人核对医嘱单、治疗单和药物名称、浓度、剂量、时间、用法、有效期、给药途径。
(2)配药护士穿戴整齐(无粉乳胶手套、防水隔离衣、一次性帽子、N95口罩、护目镜)。
(3)携用物推车至生物安全柜旁。
(4)打开生物安全柜负压吸引开关。
(5)将药品、物品放置在已准备好的生物安全柜的台面上。按医嘱配制化疗药物。
(6)配制完毕后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给药时间、方法、药物有效期。
2.治疗车上层放置治疗盘(内放置安尔碘、无菌棉签)、无菌盘(内放置配好的药液),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化疗专用)、生活垃圾桶、锐器盒(化疗专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桶。
3.给药
(1)双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给药时间、方法、药物有效期。给药者洗手、戴N95口罩、无粉乳胶手套、帽子和防水隔离衣。
(2)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向患者解释,并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和症状。
(4)安尔碘棉签消毒输液袋入口处,以接入口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擦拭,待干,输入化疗药物或生物制剂。
(5)按医嘱调整滴速(紫衫类、氟尿嘧啶等需要使用输液泵控制滴速),如无特殊规定,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和药物性质掌握输入药物的速度,并随时听取患者主诉,观察病情变化。
(6)整理患者衣物和床单位,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向患者交代输注中的注意事项。
(7)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推车回治疗室,按医疗废物处理原则整理用物。
(8)洗手,在治疗单上记录给药时间并签名。按护理级别书写护理记录单。
【注意事项】
1.配制药物时注意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接触化疗药物护士必须穿戴整齐,防止化疗药物从呼吸道吸入或接触皮肤。打开粉剂或安瓿时,应用无菌纱布包裹;溶解药物时,溶媒沿安瓿壁缓缓注入瓶底,粉剂浸透后再搅动。使用较大针头抽吸药液,所抽吸药液不宜超过注射器的3/4,防止化疗药泼洒、外溅。
2.药物泼洒、外溅的处理  若药液不慎溅入眼中或皮肤上,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洒在桌面或地面上,及时用纱布吸附并用清洁剂清洗3遍,再用清水清洗。
3.为患者输人分子靶向药物和紫杉类、草酸铂类的药物时,首次用药缓慢静脉滴注,前15 分钟耍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变态反应。紫杉醇需用非聚氯乙烯材料输液器和输液瓶,并通过连接的过滤器过滤后滴注。
4.患者在输注化疗药物和生物制剂时要定时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怀疑患者出现外渗或已存在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和空针,从原静脉抽吸,抽出残留在针头、输液管道中的药物,再从原静脉滴人解毒剂,然后用解毒剂加利多卡因进行封闭,冰袋冷敷24 小时(奥沙利铂外渗后一周内禁止冷敷),病变肢体抬高制动48 小时。生物碱类药物外渗,局部不能冷敷。   
6.患者白细胞计数低于1 x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0. 5 x109/L时,要采用保护性隔离,安置在隔离病房,物品食品要严格消毒,严密监测体温。
第七章  感染疾病科护理技术
第一节  降温毯使用
【目的】
使患者的体温处于一种可控的低温状态,从而使患者中枢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的耗氧。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序号和姓名)。
(3)了解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和肢体活动情况。
(4)向清醒患者或家属解释井告知降温毯使用的意义目的。
(5)了解患者或家属对降温毯的理解与配合的程度,评估患者配合能力。
(6)向患者解释,意识清楚者应询问给予降温毯前的需求。对于昏迷患者,若家属在床旁,可向其家属解释,以获得支持。
2.评估环境  关门窗或屏风遮挡,检查室温度适宜。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 
(1)检查降温毯、传感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检查冰毯机水位线在理想状态。
(2)治疗车上层放置500ml灭茵注射用水4 瓶、快速手消毒剂、清洁小毛巾1 个。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关好门窗,隔离帘遮挡。
3.帮助患者铺好降温毯,摆好舒适体位,必要时协助戴好冰帽。   
4.清洁小毛巾擦净患者腋下或腹股沟的汗液,将传感器放置在腋下或腹股沟处。   
5.调节水温及所需的理想体温度数,开启冰毯机,观察冰毯机工作状态。   
6.七步洗手决洗手后记录冰毯机开启时间及设置温度。   
【注意事项】
1.保持控温毯放置位置正确  使冰毯铺于床单下面,垫在患者身下,以整个背部为佳。通常冰毯的上缘与肩平齐为宜,翻身侧卧时应将枕头垫于冰毯下,使冰毯与背部接触紧密,以免影响降温效果。  
2.固定好温度传感器  应固定好温度传感器探头,放子腋下时可用胶布固定。如制冷效果不佳,应检查机器是否缺水。    
3.监测患者有无寒战,并及时采取相应抗寒战措施,可遵医嘱采用抗寒战药物及肌松剂和皮肤保温的方法减少患者寒战反应。
4.注意保持患者皮肤的安全  降温期间皮肤血管收缩,末梢循环差,抵抗力降低,易发生压疮。治疗期间严密观察肢端循环及面色,正常情况下患者应面色红润、四肢温暖。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绀,提示微循环障碍,应加强保暖并对患者采取加盖被子等保暖措施,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活动肢体做好皮肤护理,使用降温毯期间每2 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局部皮肤,减轻受压,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局部冻伤和压疮。骶尾部、足部给予海绵垫保护,并使用气垫床。需要冰帽者,在冰帽里平铺毛巾,包裹好患者的耳,防止冻疮。
5.消化系统观察及护理,低温使胃肠道蠕动减慢,胃肠平滑肌张力下降,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导致排空延迟。鼻饲营养液给予时应严格进行管理与监测,防止营养并发症发生。
6.应用降温毯时间最好不超过十天,因时间较长容易导致冻伤发生。
第二节  瞳孔观察
【目的】
观察瞳孔的变化,有助于对昏迷、惊厥、休克、中毒、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的患者的病情判断,尤其对颅脑损伤患者,可以判定颅内损伤部位。有效、及时发现疾病先兆,取得救治时机,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了解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状态、有无眼疾病史,体位是否舒适。
(4)向清醒患者或家属讲解操作目的和方法。
(5)了解患者对操作的理解与配合的程度,评估患者配合能力。
2. 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  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  治疗车上层放置手电简1 个、瞳孔测量标尺1个、快速手消毒剂1 瓶。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
【操作程序】
1.携用物堆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 (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
2.意识清楚患者应嘱其注视远方,观察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
3.将光源从外侧方照射瞳孔,查看一侧瞳孔时应遮盖另一侧,观察直接对光反射 (灵敏、迟钝、消失)。
4.移开手电筒后,观察瞳孔是否迅速复原,与瞳孔测量标尺进行对比,判断此瞳孔的大小,同法测量对侧。
5.用手放于两眼中间,将光线从外向内照射一侧瞳孔,此时观察另一侧瞳孔的间接对光反射。同法检测对侧。
6.正确判断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是否灵敏后及时记录观察情况。
【注意事项】
1.扒开眼险手法正确,照射瞳孔方法正确。
2.房间光线适宜。
3.手电简电量充足,聚光。
第八章  普通外科护理技术
第一节  备 皮
【目的】
1.术前去除患者手术区域毛发和污垢。
2.预防切口感染。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 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
(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和配合能力。
(4) 评估患者手术部位皮肤情况。
(5) 了解患者病情、诊断和手术名称。
(6) 告知患者备皮的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关闭门窗,室温适宜,隔离帘或屏风。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   
(1)方法一:传统剃毛备皮。治疗车上层放置一次住中单、备皮刀、棉签、温肥皂水、汽油和快速手消毒剂。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生活垃圾桶、医疗废物桶。  
(2)方法二:电动剃刀备皮。治疗车上层放置一次性中单、小型剪刀、电动剃刀、棉签、温肥皂水、汽油和快速手消毒剂。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生活垃圾桶、医疗废物桶。   
【操作程序】
方法一:传统剃毛备皮
1.携用物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备皮部位垫一次性中单,暴露备皮部位。
3.用温肥皂水浸湿毛发,涂擦备皮范围。
4.绷紧皮肤,用备皮刀剃除备皮范围内的毛发。
5.需要时用棉签蘸取汽油清洁肚脐。
6.检查备皮部位毛发是否剃除干净,皮肤有无损伤。
7.嘱患者术前沐浴,换干净病号服。
8.撤出一次性中单,整理用物,洗手。
方法二:电动剃刀备皮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 (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
2.备皮部位垫一次性中单,暴露备皮部位。
3.用剪刀轻轻剪备皮范围的稠密毛发。
4.用温肥皂水浸湿毛发,涂擦备皮范围。
5.绷紧皮肤,用电动剃刀剃去备皮范围残余毛发。
6.需要时用棉签蘸取汽油清洁肚脐。
7.检查备皮部位毛发是否剃除干净,皮肤有无损伤。
8.嘱患者术前沐浴,换干净病号服。
9.撤除一次性中单,整理用物,洗手。
【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尽可能少暴露患者。
2.备皮刀应锐利,与皮肤表面成45°,切忌刮破皮肤。
3.皮肤松弛的地方应将皮肤绷紧,以免损伤皮肤。
4.备皮范围应符合手术要求。
第二节  腹带包扎
【目的】
减轻腹部伤口张力,固定腹部引流管,减轻伤口疼痛。临床主要用于剖腹手术后或创伤、腹壁疝加压包扎等。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合作程度、腹围大小;患者腹部皮肤、伤口敷料、伤口渗出、引流管及造口位置;患者是否有腹带包扎经历、对操作的耐受水平。
(4)告知患者腹带包扎的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关闭门窗,室温适宜,隔离帘或屏风。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依患者腹围选用的腹带、快速手消毒剂。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
【操作程序】
1.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如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取平卧位。
3.将腹带穿过患者腰部,平铺于床上。
4.两侧腹带条,一条压一条左右交替包扎患者腹部。
5.将最后两根腹带条贴紧腹部打结并整理平整。
6.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推车回治疗室。
7.洗手。
【注意事项】
1.腹带包扎松紧适宜,松紧以可伸进一指为宜,如松脱或移位及时整理。
2.腹带打结时避开伤口、引流管和造口部位。
3.引流管从腹带条间穿出,避免在腹带内打折。
第三节  胃肠减压
【目的】
1.解除或者缓解肠梗阻所致的症状。
2.进行胃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
3.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内容物,减轻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4. 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和协助诊断。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 (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有无插胃管经历。
(4)告知患者胃肠减压的目的和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以取得患者合作。
(5)有义齿或戴眼镜者操作前应取下,妥善放置。
(6)对于昏迷患者,若家属在床旁,可向其家属解释,以获得支持。
(7)使用光源充足的手电简检查患者鼻腔状况,包括鼻腔黏膜有无肿胀、炎症,有无鼻中隔偏曲和息肉等,既往有无鼻部疾患,鼻呼吸是否通畅。  
 2.评估环境:安静整洁,宽敞明亮。隔离帘或屏风。墙壁负压吸引装置完好,保证有效负压。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清洁盘内放50m1 注射器、一次性胃管2根、清洁治疗巾1 块、压舌板、无菌棉签、胶布、治疗碗(内放清洁纱布数块和镊子1 把)、治疗碗 (内盛温开水) 、听诊器、弯盘(内放消毒石蜡油纱布、无齿止血钳1 把、安全别针1个)、手电筒,治疗盘外放置快速手消毒剂。胃肠减压装置一套。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 (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如戴眼镜或义齿,应取下妥善放置。   
2.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无法坐起者取右侧卧位,头颈部自然伸直。颌下铺治疗巾,将弯盘置于口角。清洁鼻腔,将用过的棉签弃于医疗废物桶内。   
3.备胶布2~3 条。将胃管和50m1注射器 (针头放人锐器桶) 放人弯盘内,外包装弃于生活垃圾桶内。   
4.测量胃管插人长度,并作一标记,方法为自前额发际至剑突的距离,或自鼻尖经耳垂至胸骨剑突处的距离。或者参照胃管上刻度,保证胃管前端达到胃内,一般成人插入长度为45~55cm。
5.检查胃管是否通畅。用石蜡油纱布润滑胃管前段。用止血钳夹闭胃管的末端。
6.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另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段,沿选定的一侧鼻孔缓缓插入鼻腔至10 ~15cm (咽喉部) ,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同时顺势将胃管轻轻插入至预定长度。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剧烈恶心、呕吐,应暂停插管,深呼吸,胃管插入不畅时,嘱患者张口,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咽部。
7.昏迷患者插管  插管前先协助患者去枕、头向后仰,当胃管插人约15cm时,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将胃管缓缓插入至预定长度。
8 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
(1)用注射器抽吸,见胃内容物。
(2)向胃管内注入10ml空气,用听诊器在左上腹部听到气过水声。
(3)将胃管末端放人盛水治疗碗内,无气泡溢出。
9.证实后将胃管末端封帽盖好,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两侧和面颊部。
10.正确连接并用安全别针妥善固定负压装置及引流管,负压吸力不可过强,以免堵塞管口和损伤胃黏膜。
11.撤除颌下铺巾,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用物。
12.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推车回治疗室,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原则处理用物。
13.洗手,记录。
停止胃肠减压
1.根据医嘱决定停止胃肠减压。
2.抬高床头取半卧位,铺治疗巾于颌下,弯盘置于患者口角旁。先关闭负压吸引装置,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用止血钳夹闭胃管的末端并放于弯盘内。
3.戴手套,轻轻揭去固定胃管的胶布,用纱布包裹贴近鼻孔处的胃管,嘱患者深呼吸,在患者呼气时拔管,边拔管边用纱布擦拭胃管,到咽喉处快速拔出。
4.脱去手套,用棉签清洁患者鼻腔,擦净胶布痕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5.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原则处理用物,洗手。
【注意事项】
1.护患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减轻插入胃管时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的心理压力。
2.插管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食管黏膜。
3.普通胃管每周更换1 次,硅胶胃管每月更换1 次。妥善固定管路,防止导管移位或脱出。
4.留置胃管期间禁止饮水和进食,应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5.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24 小时引流总量。
6.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第四节  腹腔冲洗
【目的】
1.对腹腔进行机械清洗技术,彻底清除腹腔内坏死组织、渗液、积血和脓液。
2.减少腹腔内细菌数量,去除毒性物质。   
3.减少肠粘连和脓肿的形成因素,降低伤口感染率和死亡率。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 (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身体状态以及腹腔引流管的状态。  
(4)告知患者腹腔冲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关闭门窗,室温适宜,隔离帘或屏风。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治疗盘(内置无菌手套、治疗巾、生理盐水1000ml、输液器、棉签、安尔碘)、腹腔冲洗标识、快速手消毒剂。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量杯。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暴露腹腔引流管置管。
3.悬挂冲洗液,标识清楚。
4.铺无菌治疗巾,戴无菌手套。
5.消毒引流管旁置管,连接冲洗液。
6.冲洗完毕,快速乎消毒剂消毒双手,整理床单位。
7.推车回治疗室,清理用物。
8.洗手。
【注意事项】
1.保持引流管处敷料干燥,保护引流管处皮肤。
2.腹腔冲洗的管路应与输液管路区别标识,切勿混淆。
3.如连接负压吸引,保持通畅,避免压力过大。
第五节  肠造口袋更换
【目的】
1.收集排泄物,避免渗漏。
2.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完整。
3.清洗造口周围皮肤或造口黏膜,减轻异味,增加舒适。   
4.观察及处理造口并发症。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了解患者年龄、手术日期、造口位置和类型。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意识、病情、自理情况、合作程度、心理状态、家庭支持和经济状况。   
(4)评估患者对造口护理方法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5)解释操作目的和方法,指导患者配合方法。   
2.评估造口   
(1)评估造口位置、高度、形状、大小、颜色、是否水肿。    
(2)评估造口袋的种类、稳固性、渗漏情况。  
(3)造口袋内容物的颜色、性质、量、气味,是否排气。   
(4)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并发症情况。  
 3.评估环境:安静整洁、宽敞明亮、室温适宜;门窗关闭、隔离帘或屏风保护隐私。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治疗盘(内置盐水棉球或纱布、棉签、一次性换药包、一次性治疗巾、弯头剪刀、造口袋、夹子、一次性手套、造口量尺、卫生纸、造口粉、防漏膏, 皮肤保护膜)、快速手消毒剂。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量杯。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拉隔帘保护患者隐私,注意保暖。    
3.合理暴露造口部位,注意保暖。    
4.打开治疗巾及换药盘,将打开的两个换药盘放于身旁。
5.揭除旧造口袋和造口底盘  一手固定造口底盘周围皮肤,一手由上向下分离造口盘,观察内容物,弃置医疗垃圾桶。   
6.盐水棉球或纱布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并观察周围皮肤及造口的情况。用
纱布擦拭干净周围皮肤。  
7.用造口量尺测量造口的大小、形状。   
8.修剪造口底盘,必要时可涂防漏膏、保护膜(造口底盘裁剪的大小一般比
造口大2~3mm,太大会造成粪水性皮炎,太小会造成黏膜受损或缺血)。   
9.撕去粘贴面上的纸,按照造口位置粘贴造口底盘,安装造口袋并夹闭造口袋下端开口。安装完毕后按压底盘3~5分钟。   
10.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开窗通风。
11.推车回治疗室,按要求整理用物。  
12.洗手,按要求书写护理记录。   
【注意事项】   
1.更换造口袋时注意造口与伤口距离,保护伤口,并防止造口袋内容物排出污染伤口。   
2.揭除造口袋和造口底盘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皮肤损伤;粘贴造口底盘前应保证造口周围皮肤干燥。   
3.造口底盘与造口黏膜之间保持适当空隙。
4.教会患者观察造口周围皮肤的血运情况,指导患者使用造口护理附件用品前阅读产品说明书。
5.避免做增加腹压的运动,以免形成造口旁疝。   
第九章  心胸外科护理技术
第一节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配合
【目的】
1.排出胸内积液、积气,调整胸内负压,维持纵隔正常位置,促使术后肺膨胀。
2.根据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 (请患者说出自己的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和合作程度。
(4)评估患者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发绀;有无胸廓活动、气管移位等,判断缺氧程度。
(5)观察伤口敷料的情况,有无渗出或皮下气肿。
(6)评估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的了解程度,有无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7)告知患者留置引流管的目的及术中配合注意事项,缓解患者恐惧、紧张心理,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保护患者隐私。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管2 根、一次性胸腔穿刺包、听诊器、生理盐水/灭菌注射用水500ml,根据病情需要,准备胸腔闭式引流瓶1个及手术所需药品。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锐器盒,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
【操作程序】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 (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取得合适体位。   
3.将胸腔闭式引流瓶中加人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至所需水位。   
4.协助医生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   
5.协助医生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接头松动及脱管。   
6.听诊患者呼吸音正常。   
7.连接吸引装置,检查吸引装置的密封性能,保持连接紧密,防止滑脱,吸引压力一般1.5~2. 2kPa。  
8.插管后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引流量。待患者血压平稳后尽可能采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9.七步洗手法洗手,推车回治疗室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引流量。   
10.评估患者是否具备拔管指征   48 ~72 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患者无呼吸困难,X线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可考虑拔出引流管。  
     【注意事项】 
1.根据病情需要定时准确记录引流量。出血量>100ml/h,持续2 小时不减,呈鲜红色,同时伴有脉搏逐渐增快,血压逐渐下降,或血压有短暂回升又迅速下降,或者躁动不安、大汗等早期休克的表现时,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 
2.置管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患者有无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绀、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警惕休克发生。   
3.引流液多或者有血凝块时需要正确挤压,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缓慢松开捏紧的引流管,防止引流瓶中液体倒吸,如接有负压装置,吸引压力适宜,过大负压可引起胸腔内出血及患者疼痛。   
4.引流瓶装满时,应及时更换。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同时注意夹闭引流管,防止气体进入胸腔,导致气胸的发生。
5.观察胸腔引流管水柱波动(一般4~10cmH2O),防止引流不畅。如水柱波动幅度过大,提示残腔过大或肺膨胀不全;咳嗽时无波动为引流管堵塞;水柱负压不能维持或有气体排出,考虑有肺、胸壁、管道等处漏气;水柱不断上升,可能在胸腔引流管近端有 “活瓣” 形成。如一般状态下呼吸时有大量气休排出,提示有漏气;呼吸时无气泡溢出而咳嗽时出现,提示余气未排尽。以上情况均应及时处理。
6.保持引流管位置适当,患者直立时,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60cm 以上;患者平卧时,引流瓶悬挂于床边。长玻璃管置引流瓶液平面下3 ~4cm。 
7.引流管从胸腔内脱出时,立即用手捏闭伤口皮肤(勿触及伤口);水封瓶打破或接头滑脱时,要立即夹闭或反折近端胸引管。以上情况出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8.定时挤压引流管,1~2小时一次,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或堵塞。
9.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瓶的位置应低于膝盖并保持平稳,保证长管没入液面下;外出检查前须将引流管夹闭,漏气明显的患者不可夹闭引流管。
10.拔管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皮下气肿、渗液、出血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
第二节  心包、纵膈引流护理
【目的】
1.排出纵隔腔、心包内渗血、渗液,预防纵膈移位。
2.预防心脏压塞引起心脏骤停等并发症,伲进术后恢复。
【评估患者】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说出自己的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和合作程度。
(4)评估患者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5)告知患者留置心包、纵隔引流管的目的,缓解患者恐惧、紧张心理,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所需物品均在床旁。
【操作程序】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取得合适体位,患者麻醉清醒后协助患者抬高床头15°,有利于引流及呼吸,循环稳定后可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3.连接吸引装置,检查吸引装置的密封性能,保持连接紧密,防止滑脱,压力一般1. 5~2. 2kPa。
4.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堵管,避免受压、扭曲或打折。
5.引流瓶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
6.心脏手术后挤压长引流管,特别是术后12 小时内,每30 ~60 分钟挤压1次,挤压方法: 用左手捏紧引流管近皮肤处,然后用右手顺着引流管向下挤捏引流管使管腔变扁、变窄,产生负压,然后先松开左手,再松开右手,借管腔变扁、变窄所产生的负压吸出心包、纵隔内积血,如此反复进行。   
7.记录单位时间内引流量及24小时累积引流量。   
8.引流装置定时更换,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有外渗及时通知医生更换。   
【注意事项】   
1.保持管道密闭无菌,防止逆行感染。   
2.术后当日每30~60分钟挤压引流管1 次,若引流液多或有血块则需正确挤压,防止堵塞。   
3.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正常情况下心脏手术后2~3小时内引流液较多,3小时后引流液逐渐减少,颜色由鲜红色变淡红色,呈浆液性。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性质黏稠,易凝血,﹥3ml/(kg·h),且无减少趋势,则怀疑为胸腔内活动性出血,立即通知医生。
4. 患者心包、纵隔引流量偏多,突然减少或者引流不畅,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发绀、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考虑心脏压塞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急性心包积血达150m1可限制血液回心及心脏搏动,引起急性循环衰竭,进而导致心脏骤停。
5.患者下床活动时,须将引流管双钳夹闭,以防导管脱落、漏气或者体液反流。
6.心脏手术后48 ~72小时,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引流液逐渐转为淡红色或黄色液体,引流量在24小时内﹤50ml,即可考虑拔除引流管。拔管后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心悸、伤口渗血及出血、皮下气肿,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第三节  肺动脉压(PAP)监测
【目的】
1.测定肺动脉压,提示诊断肺静脉性肺动脉高压(PAH);测定心腔内血氧含量,有助于诊断先天性分流牲心脏病。
2.对心脏术后患者进行肺动脉压监测以观察、判定病情和指导治疗,观察疗效。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配合能力,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否对测压感到紧张、恐惧等。
(4)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观黎口唇、指甲颜色是否红润或发绀。
(5)评估漂浮导管是否通畅,导管置入处是否有出血或红肿。
(6)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和过程。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所需物品均在床旁(患者已留置漂浮导管) 。
【操作程序】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在患者安静的状态下,协助患者取平卧位。
3.连接测压泵管和肺动脉导管,确保连接正确、紧密且无气泡。
4.将换能器与右心房置于同一水平,换能器归零。
5.测量肺动脉压,观察肺动脉压波形,做好记录。
6.保持管道通畅,定时用肝素盐水(遵医嘱配制)冲洗导管。
【注意事项】
1.告知患者测量压力时身体应保持平卧位,保持安静、情绪稳定。
2.测量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生。
3.了解影响肺动脉压力测定的因素,观察有无相关并发症。   
第四节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目的】
1.评价患者血流动力学。
2.根据患者体内液体容量,指导治疗及评价效果。
3.恢复和维持器官组织的灌注。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有无呼吸困难、活动后是否气促。    
(4)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和合作程度。   
(5)告知患者及家属操作目的、方法和过程。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氯已定(洗必泰)消毒液、无菌棉签、无菌手套、10ml无菌注射器 个、无菌治疗巾、5%葡萄糖溶液100ml、快速手、快速手消毒剂。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锐器盒。  
【操作程序】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确认肺动脉导管的位置正确。   
3.暂停中心静脉输液30秒以上。   
4.正确连接压力测量导线于漂浮导管上。   
5.消毒5%葡萄糖溶液,并根据需要抽取液量。   
6.在测量界面基线稳定状态下均匀注入5%葡萄糖注射液,并在4秒内完成。
7.5分钟后第二次注入5%葡萄糖注射液,并在4 秒内完成。   
8. 5分钟后第三次注入5%葡萄糖注射液,并在4 秒内完成。   
9.注射完成后关闭连接旋阀,测量结果出现后方可触摸或移动患者导管。   
10.监测重症患者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测量结果。如全心舒张末期容积、外周血管阻力等。   
【注意事项】   
1.测压、取血、校正零点等操作过程中防止空气进入测压系统。   
2.使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PiCCO)专用动脉导管和配套的压力套装。
3.病情稳定后每8 小时用热稀释法校正1 次,病情变化或测量参数变异较大时需要重新校正。
4.液体注入量根据患者体重和胸腔内液体量进行选择。
5.从导管匀速注入冰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避免在导管近端输入强心药或血管活性药物,防止因疏忽导致药物大量进入引起血压波动。
6.更换敷料时避免将导管拔出。
7.观察留置导管穿刺处有无出血、血肿等并发症。
8.动脉导管通路需要连续给予肝素盐水(遵医嘱配制)冲洗管道,保持管道通畅,加压带压力维持在300mmHg。   
第五节  气管切开护理配合
【目的】
1.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保证气道通畅。
2.抽吸下呼吸道分泌物和进行辅助呼吸。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目前病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合作程度。
(4)评估患者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有无痰鸣音。
(5)评估患者对自身疾病及气管切开的认识,有无紧张、焦虑、恐惧等。
(6)告知患者及家属操作目的、方法和过程。
(7)检查口腔有无异物,取出活动义齿。
2. 评估环境  安静清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气管切开包、气管切开套管、天菌手套、氯己定(洗必泰)、皮肤消毒液、1% 利多卡因、肾上腺素1 支、生理盐水100ml、10ml注射器1 支、无菌纱布两包、负压吸引装置、吸痰管、吸氧装置,遵医嘱准备镇静剂、肌松剂、局部麻醉剂等抢救药物,快速手消毒剂。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锐器盒。
【操作程序】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开放气道,吸净患者口腔分泌物。
3.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后仰,充分暴露气管切口的位置。
4.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术。
5.手术过程中及时观察供氧情况。
6.气管套管置入过程中及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7.气管切开后,用Y 型无菌纱布垫于套管下,气管套管两端用系带固定,松紧度以通过一指为宜。
8.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气管套管连接呼吸机,保持呼吸机管道通畅,观察患者呼吸情况,核对并确认呼吸机参数。
9.未使用呼吸机患者可采用合适的气道湿化方法持续气道湿化。
10.注意伤口出血及切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气胸等并发症。
11.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原则处理用物,整理床单位。
12.洗手,书写护理记录单。
【注意事项】
1.应严密观察气管出血、渗血情况。气管切开后因咳嗽、吞咽动作和进行机械通气时,套管前端极易擦伤气管前壁黏膜而致气管渗血,甚至可磨破气管前壁及附近的无名动脉,引起大出血,危急患者生命。
2.气管切开后观察患者有无进行性呼吸困难,警惕纵隔气肿、气胸。
3.对意识不清且躁动者,向家属说明,适当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以防患者自行将套管拔出。
4.凡为传染病、耐药菌感染者,用物及操作均按隔离措施处理。
5.保持伤口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潮湿、污染敷料。
6.外套管固定带应打死结。内套管应每3 ~4 小时清洗、消毒1 次。
7.密切巡视患者,一旦发现脱管,应立即通知医生,用气管撑开钳撑开切口,迅速插入套管。
8.做好拔管前后病情观察。拔管前,应先试行堵管。当痰液减少、呼吸及咳嗽功能明显恢复,病情稳定,试行堵管内套管1~2天;如无呼吸困难和缺氧等征象,再行完全堵管2~4天;如患者发声良好,呼吸、排痰功能排痰功能正常,自觉呼吸通畅,即可考虑拔管。拔管后,继续观察呼吸情况,一旦出现现呼吸困难,应及时报告和处理。 
第六节  经口气插管患者口腔护理
【目的】
1.使口腔清洁、湿润,使患者舒适,预防口腔感染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其他并发症。
2.观察口腔黏膜、舌苔变化及特殊口腔气味,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意识和合作程度。
(4)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距离门齿22~24cm。
(5)观察口腔黏膜有无出血点、溃疡、异味及口腔内卫生情况,查看患者有无活动义齿。
(6)告知患者及家属操作目的、方法和过程。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消毒石蜡油、无菌棉签、生理热水、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无菌镊子、清洁盘内放无菌口腔护理包、治疗巾、手电、湿纸巾、舌钳(昏迷患者准备)、开口器(昏迷患者准备)、快速手消毒剂,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锐器盒。   
【操作程序】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 (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摆好体位。   
3.保证气囊压力在合适范围,吸净气管及口腔内的分泌物。   
4.记录气管插管与门齿咬合处的刻度,测量气管导管外露部分距门齿的长度。   
5.双人配合,一人固定导管,另一人进行口腔护理(夹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的棉球擦拭牙跟、牙齿、牙间隙,牙齿咬合面及双侧颊部,舌面及舌下,最后清洁口唇)。   
6.及时使用负压吸引装置吸出口腔内过多液体,避免误吸。   
7.操作过程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停止操作。   
8.将牙垫置于导管的一侧固定,定期更换牙垫位置。   
9.使用高强度胶布固定气管插管。  
10.操作完毕后,再次测量气管导管外露长度和气囊压力,观察两侧起伏是否对称,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     、
11.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原则处理用物,整理床单位。
12.洗手,书写护理记录单。
【注意事项】
1.操作前测量气囊压力。
2.操作后核对棉球数量,禁止漱口,可采取口鼻腔冲洗。
3.检查气管导管深度和外露长度,避免移位和脱出。
4.躁动患者适当约束或应用镇静药。
5.长期使用抗生素者,应观察口腔内膜有无霉菌感染。
第七节  口咽通气管置入
【目的】
1.患者被安全有效的置人口咽通气管,维持气道开放。
2.吸引下呼吸道分泌物,改善患者通气。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说出自己的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意识和合作程度。
(4)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及对置入口咽通气道认可程度。
(5)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和过程。
2. 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清洁盘(内置一次牲口咽通气管1个)、清洁手套1 副、快速手消毒剂。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锐器盒。
【操作程序】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选择合适型号的口咽导气管。
3.持口咽通气管弯曲末端,置入口咽部。
4.往舌根后继续插人口咽通气管的2/3,或插人直到其凸缘与患者的鼻子平行为止。
5.旋转口咽通气管180°,使其尖端指向喉咙处。
6.把通气管的余下部分推入患者口内,使其咬合处在患者上下牙齿之间即可。
7.用胶布固定好通气管,确保安全。
8.如果需要,可经口咽通气管进行吸痰。
9.必要时每2小时更换口咽通气管的位置。
10.每8小时做口腔护理1次。每天更换口咽通气管1次。
11.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原则处理用物,整理床单位。
12.洗手,书写护理记录单。
【注意事项】
1.吸痰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
2.选择合适型号的口咽通气管。
3.吸痰前后给予患者持续面罩吸氧。
4.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情况:生命体征及氧和状况;分泌物的颜色、性质和量;患者呼吸情况。若心率下降或氧饱和度﹤90%,立即停止吸痰,遵医嘱给氧,待恢复后再吸痰。
5.吸痰时注意动作轻柔,吸痰不宜插入过深,以防患者发生呕吐。
6.吸痰过程中如需再次吸痰,应重新更换吸痰管。
第十章  骨科护理技术
第一节  颈托佩戴
【目的】
1.固定、制动、保护、保持颈椎的稳定性。
2.减少颈椎活动对血管、神经组织的摩擦刺激,控制急性期无菌性炎症的发展,促进炎症、水肿的消除和吸收。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配合能力、伤口情况、管路情况及床旁是否有保护性床栏。
(4)告知患者配戴颈托的目的和方法,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 物品准备:选择合适颈托,并检查患者所需的颈托尺寸。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椎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A 护士和B 护士站于患者床旁两侧,嘱患者穿贴身衣服一件。
3.C 护士站于床前方,固定患者头颈部,将患者平移至一侧床旁。
4.协助患者轴线翻身至侧卧位
(1)C护士站于床前方,固定患者头颈部,A、B、C护士同时动作,使患者头、颈随躯干平移至一侧床旁。
(2)C护士保持固定患者头部,沿轴线向上略加牵引,A护士将双手分别置于肩部、腰部,B护士将双手分别置于腰部、臀部,使头、颈、肩、腰、髋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将患者轴线翻转至侧卧位。  
5.为患者佩戴颈托后片(颈托后片的上缘应靠近枕骨,下缘靠近双肩)。  
6.C护士仍站于床前方,固定头颈部,A护士和B 护士协助患者轴向翻身为平卧位。   
7.为患者佩戴颈托前片,颈托前片的上凹槽应托住下颌,颈托前片边缘压住后片。  
8.系好尼龙搭扣。   
9.检查颈托松紧,一指为宜。
10.协助患者床旁静坐15 分钟,观察有无不适症状(如头晕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待患者适应后离床站立。   
11.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   
12.摘除颈托   
(1)协助患者平卧位于床上。   
(2)松开颈托尼龙搭扣,取下颈托前片。    
(3)协助患者轴向翻身至侧卧位,取下颈托后片。    
(4)协助患者轴向翻身至平卧位,整理床单位,盖好被褥。   
【注意事项】 
1.佩戴及摘除颈托时应保持卧位,翻身时应轴向翻身。   
2.如患者喉结较大,可在颈托前片喉结处垫一块纱布,防止压伤皮肤。
3.颈托佩戴应松紧适宜,保证患者无憋气、不适等症状。   
第二节  胸腰支具使用
【目的】
1.固定、限制胸腰椎活动。
2.减轻疼痛、保护胸腰椎。
3.矫正脊柱侧凸、畸形。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配合能力、伤口情况、管路情况及床旁是否有保护性床栏。
2.告知患者配戴胸腰支具的目的和方法,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3.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选择合适胸腰支具、并检查患者所需的胸腰支具尺寸。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已说出床号和姓名)。
2.A 护士和B 护士站于患者床旁两侧,嘱患者穿贴身衣服一件。
3.将患者平移至一侧床旁。
4.协助患者向左侧轴向翻身,使患者取左侧卧位(具体方法见第十四节轴线翻身)。
5.为患者佩戴支具后片。
6.协助患者轴向翻身为平卧位。
7.为患者佩戴支具前片,支具前片边缘压住后片。
8.系好尼龙搭扣。
9.检查支具松紧度,一指为宜。
10.协助患者床旁静坐15 分钟,观察有无不适症状(如头晕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待患者适应后离床站立。
11.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
12.摘除支具
(1)协助患者平卧位于床上。
(2)解开支具尼龙搭扣,取下车具前片。
(3)协助患者轴向翻身至侧卧位,取下支具后片。
(4)协助患者轴向翻身至平卧位,整理床单位,盖妤被褥。
【注意事项】
1.佩戴及摘除支具时必须保持卧位。坐位及站立位以及其他躯干受力的体位需要佩戴支具,卧床时不需佩戴。
2.应先佩戴支具后片再佩戴前片,前片边缘压住后片,摘除时应先摘前片,再摘除后片。    
3.注意观察有无皮肤压迫,避免皮肤磨损,应每天清洁皮肤。
4.支具佩戴应松紧适宜,患者不感胸闷、憋气为宜。
第三节  腰围护理
【目的】
1.固定、制动腰椎,保持腰椎稳定。
2.减少腰椎活动对血管、神经组织的摩擦刺激,控制急性期无菌性炎症的发展,促进炎症、水肿的消除和吸收。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配合能力、伤口情况、管路情况及床旁是否有保护性床栏。
(4)告知患者配戴腰围的目的和方法,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选择合适腰围、并检查患者所需的腰围尺寸。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 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 A 护士和B 护士站于患者床旁两侧,嘱患者穿贴身衣服一件。
3.将患者平移至一侧床旁。
4.协助患者向左侧轴向翻身,使患者取左侧卧位(具体方法见第十四节轴线翻身)。
5.将腰围左侧向内卷成桶状,放入患者身下,使腰围正中线的位置正对患者脊柱,上缘达肋下缘,下缘至臀裂以下。
6.协助患者轴向翻身为平卧位。先将腰围内、外固定片粘牢。
7.检查支具松紧度,一指为宜。
8.协助患者床旁静坐15分钟后离床站立。
9.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
10.摘除支具
(1)协助患者平卧位于床上。
(2)解开腰围内外两层固定片。
(3)协助患者轴向翻身至侧卧位,取下腰围。
(4)协助患者轴向翻身至平卧位,整理床单位,盖好被褥。
【注意事项】
1.保证腰围的内外、上下位置正确,腰围上缘位于肋下缘,下缘位于臀裂处。
2.注意观察有无皮肤压迫,避免皮肤磨损,应每天清洁佩戴处的皮肤。
3.佩戴腰围期间,不宜负重、不宜弯腰拾物,可蹲下拾物,以直立行坐为主。
4.腰围佩戴的时间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   
第四节  枕颌吊带牵引使用
【目的】
固定、制动、解除脊髓压迫及神经根压迫,缓解症状。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 (请患者自己说出床旱和姓名)。 
(3)评估患者病情、年龄、耐受力、意识状态、配合能力及下颌和枕部的皮肤情况。   
(4)告知患者枕颌吊带牵引的目的和方法,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5)询问患者有无如厕需要,协助患者如厕。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   
(1)检查牵引床各部件是否齐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选择合适并检查患者所需的枕颌吊带牵引装置及沙袋重量。
(3)以上物品符合要求。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A护士和B 护士分别站于患者床旁两侧,嘱患者穿贴身衣服一件。
3.协助患者去枕仰卧位,肩下垫一软薄颈枕垫,4~5cm 厚,抬高床面30°,保持头高脚低位,颈椎无过屈、过伸和侧屈。
4.协助医生为患者佩戴枕颌吊带,连接牵引绳及沙袋。
5.检查牵引装置的稳固、安全和有效性。
6.告知患有注意事项。
7.摘除牵引时,应先慢慢取下沙袋,再解除枕颉垫带,告知患者不要立即起身,应静卧10 分钟后缓慢下床活动。
【注意事项】
1.检查牵引装置的稳固、安全和有效性
(1)牵引装置完好,牵引绳无断裂,滑轮活动好。
(2)枕颌吊带位置居中,牵引装置连接正确、稳固。
(3)牵引力线、鼻尖、颈椎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4)扩张扳水平,牵引绳在滑轮沟槽内。
(5)沙袋离开地面30~50cm。
2.枕颌吊带不能做大重量、长时间牵引。牵引重量通常为2~3kg,牵引持续时间应遵守医嘱。
3.枕颉吊带与皮肤之间垫纱布,注意观察患者枕颌部皮肤情况。
4.牵引过程中动作应温柔、缓慢,嘱患者不要做扭头动作或随意变换体位,以免引起症状加重。
5.牵引完毕后应注意询问患者是否出现因佩戴枕颌吊带引起的呼吸、吞咽困难、耳部或下颌压迫感。   
第五节  无动力助行架使用
【目的】
1.帮助患者恢复正常行走步态。
2.协助患者保持身体的平衡。
3.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病情、年龄、体能、衣着、鞋子、耐受力和配合能力。
(4)告知患者使用助行器的目的和方法,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地面干燥、无湿滑、无障碍物。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检查助行架的高度、扶手、稳定性、脚底衬垫有无老化磨损。
【操作程序】
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1)行走
1)协助患者站立在助行架内中心位置,左右扶手置于患者身体两恻。
2)患者双手握紧扶手(扶手高度平齐患者股骨大转子的高度,肘关节同内屈25~30°),向前移动助行架约一步距离后将助行架保持不动。
3)双手支撑握住扶手,患肢向前迈出,重心前移,迈腿时助行架保持不动。
4)健肢向前移动一步,站稳后再将助行架向前移动。
5)向患者宣教相关内容。
(2)坐下、起身、站立
1)护士协助患者站在助行架内中心位置,左右扶手置于患者身体两侧。
2)护士将座椅放置于患者身后正后方一步距离处。
3)患者双手握紧扶手,双臂伸直,移动健肢向后,使健肢靠近椅子边缘,患肢逐渐向前滑动伸直。
4)协助患者缓慢将重心逐渐向下向后移动,健肢弯曲,身体坐稳。
【注意事项】
1.坐下和起身时不要倚靠在助行架上,否则容易使助行架翻倒。
2.以上流程反之则可作为起身站立流程。
第六节  拐杖使用
【目的】
1.保持平衡。
2.支持保护。
3.增强肌力。
4.恢复功能。
5.预防并发症。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病情、年龄、体能、衣着、鞋子、耐受力和配合能力;手臂、肩部无伤痛,无活动受限。
(4)告知患者使用拐杖的目的和方法,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地面干燥、无潮湿、无障碍物。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  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  选择合适型号,并检查患者所需拐杖的长度及手柄高度、脚底衬垫有无老化磨损。
【操作程序】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
2.拄拐行走:使用拐杖步行前,协助患者靠床边站立,扶拐站立时,挺胸平视,肘内旋20~30°,拐杖底部放置于脚尖前10cm,再向外侧10cm。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正确的步态。
3.单拐的使用
(1)将拐杖置于健侧,将拐杖由健侧向前跨出一步,身体前倾,将身体力量集中于健侧上肢,使前臂有力支撑拐杖,患侧下肢向前移动一步,由拐杖支撑身体,之后健侧下肢向前摆出,使健侧足迈至患侧下肢平行处。
(2)将拐杖置于健侧,紧实接触并支撑于地面;单拐与患侧下肢同时向前迈出;身体前倾将重心移动至拐杖,支撑稳定身体;健侧下肢向前摆出,使健侧足迈至患侧下肢平行处。
4.双拐的使用
(1)双拐行走: 将双拐支撑在双脚两侧,保持身体平衡,将双拐迁移一步距离,将患肢移动至双拐间,同时将身体重心前移,摆动健肢移至双拐前方即可。
(2)上楼梯:准备上楼时,协助患者的护士应站在患者的后面,患者移动身体靠近最底层楼梯,两手各持一拐杖,同时支撑,将健肢向前迈上一级楼梯,重心保持支撑在健肢上,再移动双拐和患肢,上到同一层楼梯,不断重复,上楼。
(3)下楼梯:协助患者的护士应站在患者的前面,患者移动身体靠近待下楼梯最高层。两手各持一拐杖,将双拐移至下一层楼梯上,同时患肢跟上,双手支撑稳定后,重心下移,再移动健肢下一层楼梯,不断重复,下楼。
【注意事项】
1.患者拄拐行走前,应先练习好上臂的肌肉力量,肌力在5 级以上。
2.患者在练习扶拐行走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在旁进行保护,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及时听取患者主诉。
3.在使用拐杖过程中,主要力量应用在上肢,而非腋窝处。拐杖顶部距腋下要留有5~10cm的间隙。太高时会压迫臂丛神经,导致手臂麻痹或麻木;太低时增加腰椎后弯,引起姿势不良、背部疼痛。使用不当时会发生跌倒,臂神经丛受损,甚至影响患肢的复原。
4.应及早发现患者的不正确站立和行走姿势,及时予以纠正。
5.患者需要休息时为患者准备一把椅子。
6.渐进性增加行走的活动。
第七节  骨牵引
    【目的】
    1.牵拉关节或骨骼,使脱位的骨折复位,并保持复位后的位置。
    2.牵拉及固定关节,以减轻关节面所承受的压力,缓解压力,使局部休息。
    3.需要矫正和预防因肌肉萎缩导致的畸形。
    【评估】
    (1)评估患者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皮肤有无外伤,感觉运动循环障碍(静脉曲张、慢性皮炎),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4)告知患者骨牵引的目的和万泫和方法,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备有牵引床,无障碍物。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选择合适牵引重量,并检查牵引绳是否牢固、牵引架是否固定及滑轮是否灵活。
    【操作程序】
    1.核对患者床号、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进行骨牵引前,观察患者皮肤有无外伤,感觉运动血液循环情况及足背动脉搏动。
    3.牵引期间,指导患者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背伸跖屈,增强肌力,预防关节僵硬及足下垂。                                           
    4.保持牵引肢体位置(外展中立位)及牵引的连续性,不可随意改变牵引重量、放松牵引绳和挪动牵引架及牵引弓,重锤应悬空不可随意上提,保持牵引与反牵引平衡。
    5.定期检查牵引弓处螺钉是否旋紧,防止滑脱。
    6.布朗架上布袋松紧适宜,保证膝关节与布朗架的轴节平齐,发生移位及时纠正。
    7.牵引针孔处需用无菌纱布覆盖,定时更换,每日用75%乙醇擦拭针孔处1~2次,预防感染。
    8.冬季暴露肢体注意保暖。
【注意事项】
    1.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1/10~1/7,不可随意增减重量,以免影响骨折复位或肢体畸形的矫正。
    2.经常检查牵引架的位置,如有错位或松动,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3.注意牵引绳是否受阻,牵引重量是否合适,牵引绳应与患肢长骨纵轴方向保持一致。
4.牵引的重锤应悬空,不可着地或靠于床沿上,滑轮应灵活。
第八节  防压疮气垫床使用
    【目的】
    防止压疮。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配合能力、自理能力、压疮风险、体重和体型。
(4)告知患者使用气垫床的目的和方法,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电源插座位置,注意保护隐私。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检查气垫床有无破损、潮湿,连接管路有无打折弯曲。
【操作程序】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检查用物:气垫连接管有无破损、是否通畅,连接是否紧密,接口、电源线是否完好。
    3.将气垫床带有充气囊面向上,气垫上再铺一床棉褥;在气垫的进气口和气泵的出气口之间用专用导管连接,将气泵的电源插好,打开电源开关。充气完 好,可以使用。
    4.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5.返回治疗室,洗手,做好记录,再次核对医嘱。
    6.停止使用气垫时,应首先切断气泵的电源开关,再取下气垫床。气垫床消毒可用75%乙醇擦拭,待晾干后床可直接使用。
    【注意事项】   
    1.气垫的使用应根据患者体重将气泵凋至最佳压力,当空床对应及时关闭气泵,避免气垫充气时间过长。
    2.备皮或注射、输液完毕要严格检查所有物品,防止针头或其他利器将气垫划破。
    3.要注意固定好气泵,将气泵置于干燥清洁稳固牢靠的位置。在使用中要防止连接导管打折,以免影响气体流通。
    4.电源开关上的绿色指示灯亮,提示气泵开始工作。当调节器旋转处的白点向左时,气垫充气减少而变软;白点向右时,气垫充气增多而变硬。
5.将气垫擦洗干净后方置于干燥清洁的地方,注意防潮、防灰尘。   
第九节  抗血栓压力袜使用
    【目的】
    有效改善静脉循环,减少腿部静脉逆流和淤血,积极预防和治疗静脉曲张,有助于防止出现深静脉血栓症和肺部栓塞。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皮肤有无皮炎、坏疽,近期是否接受过皮肤移植手术。患肢伤口渗血情况、精神状况和配合程度。评估患肢肿胀程度,是否有深静脉血栓。
    (4)告知患者穿戴抗血栓弹力袜的目的和方法,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注意保护隐私。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选择合适型号、按要求检查抗血栓压力袜完整住及弹性情况。
    【操作程序】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将手伸进袜子直至脚后跟处。抓住压力袜后跟中间,将袜子由内向外翻出。将其小心套在后脚跟处,确保脚后跟正好位于压力袜后跟处。开始将压力袜平拉过脚踝和小腿。按上述方法将另一侧穿好。
    3.将呼叫器放于患者可触及之处,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整理床单位。
    4.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5.返回治疗室,洗手,做好记录,再次核对医嘱。
    【注意事项】
    1.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皮肤有红、肿、痛、皮疹,脚趾呈蓝紫色、有麻木感或压力带经常脱落,请移除压力袜,并请主管医生或护士检查压力袜的大小是否合适。
    2.对于腿长型压力袜织法变化的地方应位于膝盖以下2. 5~5cm处,要将压力袜平拉至股根部,防滑带应位于股根部,以防袜套滑脱。对于膝长型压力袜,袜跟应位于脚踝以下2. 5~5cm处。  
    3.任何情况下情勿反转袜跟,请勿将压力袜任何其他部分覆盖在膝盖上。   
    4.不能折叠,否则压力加倍。   
    5.对子糖尿病或血管病患者,必须经常进行皮肤检查,出现破溃、皮疹要及时通知医生。
    6.避免扭转或过度拉扯袜子。   
第十节  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使用
    【目的】
增强静脉血液流动,防止出现深静脉血栓和肺部栓塞。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皮肤有无皮炎、坏疽,近期是否接受过皮肤移植手术;患肢伤口渗血情况、精神状况及配合程度;评估患肢肿胀程度,是否有深静脉血栓。
    (4)告知患者进行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治疗的目的和方法,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2. 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电源插座位置,注意保护隐私。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将压力带充气,连接管有无破损、是否通畅,接口是否完好,连接是否紧密,电源线是否完好。
    【操作程序】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使用固定床钩,将主机悬挂于患者床尾,抬起一侧下肢,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腿套,平铺于床上,再将下肢放于腿套中央。由上至下依次粘好搭扣。连接管置于肢体上方,膝盖部位暴露于腿套之外。按上述方法将另一侧穿好。连接电源,打开开关。
    3.再次核对患者信息。
    4.将呼叫器放于患者可触及之处,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整理床单位。
    5.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6.护士返回治疗室,洗手,做好记录,再次核对医嘱。
    7.理疗时间结束后,将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取下。由上至下依次解开搭扣,抬起下肢,取出腿套。按上述之方法取下另一侧腿套。
    8.携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返回治疗室,乙醇擦拭后整理腿套、连接管、主机及电源线妥善保存。
    【注意事项】
    1.未拔引流管的患者妥善固定引流管,以防脱落。
    2.对于糖尿病或血管病的患者,必须经常进行皮肤检查。
    3.膝盖部位应暴露于腿套之外。
    4.使用过程中,经常检查皮肤有无红肿及任何可以导致组织坏死的早期迹象,必要时终止治疗。
    5.腿套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以免引起皮肤不适。
第十一节  颈腕吊带使用
    【目的】
悬吊患肢,减轻肿胀,保护患肢。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教育水平及患者的机体状况,患肢末端血运、渗血、伤口引流情况,颈部情况,患者身高、体型与相应颈腕吊带型号匹配。
(4)告知患者使用颈腕吊带的目的和方法,做好解释工作。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注意保护隐私。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溅口罩。
2.物品准备:选择合适型号、检查颈腕吊带结构是否完好,各连接处是否稳固。
【操作程序】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患者坐位或立位,将颈腕吊带悬挂胸前,协助患者将患肢放置干颈腕吊带托内。
3.将吊带放在衣领外面,无衣领时,颈部要用棉垫衬托。
4.根据患者情况调节颈腕吊带的长度,使患肢平心脏。
5.请患者复述宣教相关内容。
6.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注意事项】
    1.伤口留置引流的患者要妥善放置引流瓶、袋,勿打折、脱出引流管,将引流瓶、袋低于伤口放置,保证有效引流。
    2.患肢有石膏外固定的患者要密切观察末端血运情况。   
第十二节  自体血回输装置
    【目的】  
    术后将引流出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减少术后失血。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意识状态,伤口引流出血量≥200ml,自体血回输装置连接时间,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
    (4)评估自体血回输器回输的有效时间及负压档次。
    (5)告知患者自体血回输的目的和方法,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输血盘1个,一次性输血器1个,生理盐水250ml,一次性胶布1个。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锐器桶。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   
    4.血袋放在低于引流的位置。   
    5.将伤口负压引流管接头处的管夹夹闭,负压调节钮调至“0”档。 
    6.记录储血罐中的引流量。   
    7.按压装置上负压泵开关,使血液流人集血袋。   
    8.记录回输血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9.将储血袋置于输液架上,连接输血器(先用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调整滴速(按静脉输血操作规程进行输入)。   
    10.血液回输完毕,打开伤口负压引流管接口处的管夹,将负压调节钮调至规定档次。   
    11.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推车回治疗室,按要求处理用物。   
    12.准确记录伤口引流量、回输血量及患者病情变化,生命体征。  
    【注意事项】   
    1.心理护理:患者对自身输血这一新技术不甚了解,可能有怀疑和恐惧心理。护士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说明自身血回输优点及输异体血的危害,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准备,解除恐惧心理。
    2.常规护理入院时常规测体重,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在术前须做好各项常规检查,以评估患者有无自身输血的禁忌证。   
    3.熟悉引流装置的性能  熟练掌握术后引流血回输装置的使用方法,正确连接引流装置各管道,配合医生安全操作。   
    4.严格执行年菌操作  术后引流血回输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检查各管道连接处是否密闭,有无漏气现象,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更换。   
    5.严防血液被污染  长时间在体外保存的血液容易被细菌污染,且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其有效成分如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必须准确记录每小时引流量,严格掌握引流血回输时间,超过术6小时的引流血不予回输。
6.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本法适用于术中,术后出血量﹤1000ml的中小手术。有严重贫血、恶性肿瘤、关节局部感染、全身其它器官或有潜在感染者禁用。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从关节腔内引流出来的血液、腔内细胞组织、骨碎屑、脂肪颗粒、骨水泥等可能随引流液被回输,造成肺栓塞、脂肪栓塞、血栓形成等;在回输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引流量、尿液颜色及有无输血反应,并做好详细记录,观察疗效及有无肺功能障碍、败血症、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 
第十三节  骨科患者制动
    【目的】  
控制制动部位肿胀和炎症,避免再损伤,促进损伤部位愈合,矫正或预防损伤部位畸形及挛缩。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病情、身体状况、肌肉和关节活动情况,诊断和治疗,评估制动部位及制动原因,自理能力,非制动部位的活动能力,制动部位、损伤部位感觉、运动、循环情况(静脉曲张、慢性皮炎)及皮肤情况等。   
(4)告知患者及家属制动的目的和方法,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注意保护隐私。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选择合适牵引重量,并检查牵引绳是否牢固、牵引架固定及滑轮是否灵活;皮牵引装置外观结构是否完好,各连接处是否稳固。
【操作程序】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床号和姓名)。    
2.头部制动   
(1)采用多种方法(头部固定器、支架、沙袋等)或手法(双手或双膝)使患者头部处于固定不动状态。
(2)观察受压处皮肤情况。
(3)头部制动睡眠时,可在颈部两侧放置沙袋。
(4)新生儿可采用凹式枕头制动,2岁以上患者可使用头部固定器,并可与颈椎和头部固定装置一起使用,不宜与真空夹板一起使用。
3.石膏固定
(1)石膏固定后注意观察患肢末梢的温度、皮肤颜色及活动情况,评估患肢是否肿胀。  
(2)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和异味,伤口渗血少可用记号笔标记每次观察到出血渗入石膏的印迹,以便动态评估出血程度。大量出血时往往聚积于石膏底部,闻及异味及时通知医生。 
(3)四肢石膏固定者,抬高患肢;髋人字石膏用软枕垫起腰凹,悬空臀部。
(4)石膏未干前,不可在石膏上覆盖被毯;保持石膏清洁,避免水、分泌物、排泄物等刺激皮肤。   
(5)防止石膏断裂,尽量避免搬动。在石膏未干前搬动患者,须用手掌托住石膏,忌用手指捏压;石膏干固后有脆性,采用滚动法翻身,勿对关节处实施成角压力(石膏固定的关节避免行成角的活动以防止石膏断裂:如石膏固定的膝关节避免主动屈曲活动)。   
(6)保持石膏末端暴露的指(趾)及指(趾)甲的清洁,并注意保暖。   
(7)石膏内皮肤瘙痒,禁用木棍等硬物插人石膏管型,以免造成皮肤破损。   
(8)预防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石膏固定时指导患者进行石膏内肌肉收    缩运动(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逐渐进行石膏外关节、肌肉运动以及下床站立和行走。  
(9)石膏取出后,可用温热湿毛巾湿敷于石膏固定部位皮肤,轻轻擦拭,    去除皮肤表面坏死上皮组织,勿强行撕脱,可用凡士林涂擦。  
 4.夹板固定   
(1)选择合适的夹板长度、宽度及固定的方式。   
(2)两块夹板置于患肢的内外侧,并跨越上下两关节,夹板下加垫并用绷带或布带固定。   
(3)观察患肢血供情况、夹板固定松紧度及疼痛情况等;可抬高患肢,使其略高于心脏平面,减轻患肢肿胀。
5.牵引
(1)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情况。
(2)下肢牵引抬高床尾,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
(3)小儿牵引双腿悬吊牵引时,注意皮牵引是否向牵引方向移动。
(4)邓乐普(Dunlop)牵引治疗肱骨踝上骨折时,牵引时要屈肘45°,肩部离床。
(5)枕颌带牵引时,颈部两侧放置沙袋制动,避免颈部无意识的摆动,颌下垫小毛巾,经常观察颌下、耳郭及枕后皮肤情况,防止压疮;颌下垫小软枕,减轻不适感。
(6)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时摆正骨盆,患肢外展,足部置中立位,可穿丁字鞋,防止外旋。
(7)骨牵引者,每天用75%乙醇消毒针孔处1~2 次。
(8)牵引须保持一定的牵引力,持续牵引并保持牵引有效。保持牵引肢体位置(外展中立位)及牵引的连续性,不可随意改变牵引重量、放松牵引绳和挪动牵引架及牵引弓,重锤应悬空不可随意上提,保持牵引与反牵引平衡。
(9)下肢牵引时,牵引腿套松紧适度,以免腿套滑脱或压迫局部皮肤造成循环障碍,定时观察足跟部及内、外踝皮肤有无压红,预防压疮。
(10)对于下肢牵引的患者,注意防止压迫腓总神经,根据病情,每天主动或被动做足背伸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和跟腱挛缩。  
【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的制动方法,观察患者局部和全身的情况。   
2.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减轻疼痛;每2~3小时协助翻身1 次,观察    皮肤受压情况。
3.观察局部皮肤的完整性,血液循环情况。   
4.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约束物的原因及目的,取得理解与合作。   
5.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6.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可移动牵引装置、不得去除石膏内棉垫和夹板,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第十四节  骨科轴线翻身
【目的】
1.协助颅骨牵引、脊椎损伤、脊柱手术的患者在床上翻身。
2.预防脊椎再损伤和关节脱位。
3.预防压疮,增加患者舒适感。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配合能力、管路情况和床旁是否有保护性床栏。
(4)告知患者操作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2.评估环境: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软枕2个、快速手消毒剂。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3.将床移至易操作位置,固定床轮刹车,松开被尾。A护士固定患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B、C 护士移去枕头并置于治疗车上,同时放下床栏。
4.A护士固定患者头部,B、C护士站于患者同侧,掀开被子(注意保护患者隐私),B护士将患者双臂置于胸前。
5.患者有颈椎损伤时,A护士保持固定患者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随躯干一起缓慢移动;B护士将双手分别置于肩部、腰部:C护士将双手分别置于腰部、臀部,使头、颈、肩、腰、髋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将患者平移至B、C护士同侧床旁,并翻转至侧卧位,翻身角度不可超过60°。
6.观察患者伤口、管路以和身体受压部位情况。
7.将一软枕放于患者背部支撑身体,为患者头下垫枕,保持头、颈、躯干处于同一水平,另一软枕放于两膝之间并使双膝呈自然弯曲状。
8.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是否舒适。
9.拉起保护性床栏,将床移回原位并固定,将呼叫器放于患者枕边。
10.操作后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推车回治疗室,按要求整理用物。
11.洗手,并记录翻身时间。
【注意事项】
1.翻转患者时,应注意保持脊椎平直,以维持脊柱的正确生理弯度,避免由于躯干扭曲,加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和关节脱位。翻身角度不可超过60°,避免由于脊柱负重增大引起关节突骨折。
2.患者有颈椎损伤时,勿扭曲或者旋转患者头部,以免加重神经损伤引起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3.翻身时注意为患者保暖并防止坠床。
4.准确记录翻身时间。
5.患者无颈椎损伤时,可由两位操作者完成轴线翻身。
6.颈椎损伤高危时期(伤后或手术后1周内),可酌情减少翻身次数,避免过勤翻动,或根据病情暂不翻身。  
7.翻身前进行评估: 翻身前要评估患者痰液的多少、黏稠度,先行化痰,然后再翻身。   
8.病情变化急救  
(1)翻身过程中,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加重,面色苍白或发绀加重,要立即停止翻身,取平卧位。  
(2)根据病情给予吸氧,必要时吸痰,清除鼻内分泌物,舌后坠者上口咽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大多可恢复。   
(3)一旦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脏骤停,应立即通知医生,行人工心肺复苏术,抢救生命。   
第十五节  膝关节穿刺
操作者需经骨科培训及考核合格后方可在医生的督导下独立执行此注射操作。    
【目的】 
对不明原因的膝关节肿胀积液进行穿刺检查及关节腔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处方,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病历号/就诊卡号,药物名称、剂量(含浓度、药量)、给药途径、时间、方法。遵医嘱注射。 
(2)评估患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和合作程度。   
(3)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病历号/就诊卡号,请患者说出姓名、年龄并与“注射证明单”患者信息进行核对。
(4)了解患者用药史、过敏史和不良反应史.   
(5)询问患者是否了解所需注射药品内容、剂量、用法、时间等内容,并与“注射证明单”进行核对;告知操作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对关节腔注射可能会引起注射部位出血的情况给予告知。  
(6)查看注射部位皮肤情况(皮肤颜色、有无皮疹、感染及皮肤瘢痕)。有出血倾向者禁止注射。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
【用物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操作台上放置注射盘(安尔碘、无菌棉签等)、5ml注射器、20ml注射器、注射药品。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
(1)双人核对药物标签、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给药途径。
(2)检查:药品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破裂,药液有无浑浊、变质。
(3)检查无菌注射器、安尔碘、无菌棉签等,包装无破损,在有效期内。
3.治疗车上层放置注射盘(安尔碘、无菌棉签等) 、快速手消毒剂。下层放置生活垃圾桶、医疗废物桶、锐器桶。
【操作程序】
1.与患者核对患者信息、处方内容等。
2.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卧位/半卧位)。
3.选择适当穿刺点  髌骨上缘的水平线与髌骨外侧垂直线的交点为穿刺点,紧贴髌骨后方进针。
4.常规消毒后,操作者一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另一手持针穿刺,进入关节腔内即可抽取关节积液或注射药物。
5.拔穿刺针,覆盖无菌敷料,以手指压迫数分钟,胶布固定。
6.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年龄及处方药品内容。
7.观察无不良反应并协助患者起身后方可离开。
8.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原则处理用物。
9.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根据需要整理书写注射记录。
【注意事项】
1.遵医嘱及药品说明书使用药品。
2.选择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3.注射前、中、后仔细核对,做好三查八对,并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
4.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引起关节腔感染。
5.穿刺时边抽边进针。
6.当刺人血管抽出新鲜血时,应退出少许,改变方向再进针。
7.遵医嘱对抽出的关节液必要时送检。
8.关节腔内有明显积液者根据医嘱穿刺后应做加压包扎,适当固定。
第十一章  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技术
第一节  中心静脉导管插管护理配合
【目的】
1.为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保证输液通畅。
2.必要时测量中心静脉压,为治疗提供依据。
3.减少反复外周静脉直接穿刺输液的痛苦,便于病情变化时进行急救。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和合作程度。
(4)告知患者深静脉穿刺的目的、意义、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
(5)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有无出血、感染、破损等。
2.评估环境:安静整洁,宽敞明亮、温度适宜。30分钟内无人打扫。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中心静脉穿刺无菌包、10ml注射器、50ml生理盐水一袋、局麻药物(利多卡因)、无菌贴膜一个、碘伏、快速手消毒剂,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锐器桶。
【操作程序】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取舒适、易于操作卧位,充分暴露穿刺处皮肤,清洁穿刺点皮肤。
3.无保留导尿的患者穿刺股静脉时,术前协助排空膀胱,清洗穿刺周围的皮肤,必要时给予备皮。
4.协助医生进行穿刺定位,打开导管盒,将生理盐水倒入导管盒,并协助医生消毒皮肤。
5.协助医生用注射器吸取局麻药并做局部麻醉。
6.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予相应措施。
7.术毕,协助医生贴敷料,妥善固定导管,记录导管置入刻度,连接输液并观察是否通畅。
8.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处理用物,处理医嘱并记录。
【注意事项】
1.置管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
2.置管24小时内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肿胀、皮下气肿等异常情况,观察敷料有无松脱或卷边并及时处理,另在距离穿刺处附近用胶布交叉固定于患者皮肤上。
3.维护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肿胀或疼痛等表现,保持穿刺处皮肤的清洁干燥。
4.定期消毒穿刺部位,预防感染。定期更换无菌敷料贴膜,换药时沿导管方向由下向上揭去敷料。
5.常用穿刺部位有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股静脉穿刺置管三种方式,三种置管方式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
6.告知患者要保持插管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如出现红、肿、热、痛等异常感觉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第二节  动脉血气分析仪使用
【目的】
为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评估】
1.评估血气分析仪是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评估动脉血标本的储存是否完好,血样量是否足够、有无血凝块。
3.评估患者的病情、吸氧状况、使用呼吸机情况,采血前测量患者体温。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血气机完好备用。
【操作程序】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按操作规程使用动脉血气针抽取患者动脉血样1.5ml,采血后立即测定。
3.将动脉血样标本颠倒混匀不少于5次,双手搓动混匀不少于5次。
4.在待机状态下,选择血液样品类型,选择动脉血。
5.显示准备样本,等待时,准备好检测样本。
6.将针头取下,将注射器内第一滴血推出,如发现有凝块则将该血样放弃,重新抽取血样本。
7.将仪器的取样针插入注射器口内,选择“是”键仪器开始吸样,当听到滴滴声后移开样本注射器口。
8.出现输入患者信息界面,按患者ID号键,输入患者的病历号,体温,吸氧浓度等。
9.等候分析结果,测定完成后仪器自动显示和打印结果。
【注意事项】
1.送检标本要在10分钟内进行检验,测试前一定要使血液与采血针内的肝素钠充分接触,以免血液凝集。
2.更换分析包时,仪器检测大约需要30分钟。若有标本,务必将标本放在冰箱内等待。
3.机器应设定一定的定标时间,间隔2~3小时/次。
4.为了更准确了解患者的血气情况,在做血气分析前认真评估患者的病情,例如吸氧浓度、吸氧时间等,尤其是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一定要明确标注呼吸机条件。
5.怀疑测试结果存在误差时,应重新定标机器,重新测试。必要时请专业人士校准机器。
6.应有专人对机器进行定期清洁、校准、保养和维护。
第十二章  新生儿科护理技术
第一节  新生儿光照疗法
【目的】
使未结合胆红素经光照疗法后转变成异构体和光红素异构体,从而易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
【评估】
1. 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
(3)评估黄疸的范围及程度、黄疸消退情况。
(4)评估生命体征及胆红素检查结果。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关门窗或屏风遮挡,检查室温温度适宜。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光疗暖箱、光疗专用眼罩、手套、尿裤和胶布。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
【操作程序】
1.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
2.预热光疗箱或使用蓝光毯。
3.清洁皮肤,戴光疗眼罩及光疗尿裤,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佩戴脚套、手套,其余均为裸露。
4.再次核对床号和姓名,将患者置于光疗箱中。
5.记录入箱时间及光疗灯开启时间。
6.根据体温调节箱温,体温应保持在36~37℃为宜。
7.双面光疗应2小时翻身并测量生命体征。
8.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及箱温的变化,若患者体温超过38.5℃要暂停光疗。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
9.光疗后观察患者皮肤黄疸情况,仔细检查患者皮肤有无破损,观察有无光疗不良反应,并记录。
10.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和姓名,将患者安置于床,整理床单位;按七步洗手法洗手,书写护理记录单。
【注意事项】
1.光疗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光疗眼罩、光疗尿裤位置完好,皮肤无破损。
2.保证水分及营养供给,患者在光疗过程中皮肤不要涂抹爽身粉或油剂。
3.光疗灯管应保持清洁,使用1000小时必须更换。
4.尽可能增大患者的光疗面积,光疗灯管与患者皮肤距离33~50cm。
5.光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精神反应及生命体征,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患儿有无烦躁、发热、腹胀、腹泻、呕吐、惊厥等。
第二节  新生儿脐部护理
【目的】
保持脐部清洁,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
(3)查看脐带有无红肿、有无渗血、渗液、异常气味。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关门窗或屏风遮挡,检查室温温度适宜。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75%乙醇、棉签。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
【操作程序】
1.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
2.摆正患者体位(仰卧位)。
3.再次核对床号和姓名。
4.暴露脐部,用蘸有75%乙醇的棉签环形消毒脐带根部。
5.动作轻柔。
6.再次核对床号和姓名,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推车回治疗室处理用物。
7.七步洗手法洗手,摘口罩,书写护理记录单。
【注意事项】
1.保持脐部干燥,勿强行剥落脐带。
2.结扎线如有脱落应当重新结扎,脐带应每日护理两次,直至脱落。
第三节  早产儿暖箱使用
【目的】
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保持体温稳定。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
(3)评估患者胎龄、体重、日龄和皮肤状况。
(4)评估暖箱处于已消毒状态,开机后运转及各项仪表显示情况。
(5)评估暖箱温度和湿度。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关闭门窗,无对流风,无暴晒,温度适宜。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
(1)准备湿化:将灭菌注射用水加入暖箱水槽中至水位指示线。
(2)预热暖箱: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根据患者的体重、出生日龄调节温度及湿度。早产儿出生体重1000~1499g:箱温:0~10天35℃、11~20天34℃、21~35天33℃、﹥35天32℃;出生体重1500~1999g:0~10天34℃、11~28天33℃、﹥28天32℃;出生体重大于2000g:0~2天34℃、3~21天33℃、﹥21天32℃。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箱温:0~10天35℃、11~20天34℃、21~30天33℃、31~40天32℃;湿度:0~10天100%、11~20天90%、21~30天80%、31~40天70%。
(3)暖箱预热,需20分钟左右。
(4)将患者尿裤、尿槽(早产儿专用)等用物同时放置暖箱内预热。
【操作程序】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
2.打开暖箱门,将患儿皮肤暴露,抱入暖箱穿好尿裤,摆放好体位。
3.关好箱门,确保所有箱门处于关闭状态。
5.定时测量体温,根据体温调节箱温,并做好记录。
5.保持箱内温度恒定。一切护理操作尽量在箱内进行,如喂奶、换尿片、清洁皮肤、观察病情及检查等。
6.查看湿化器水箱,及时添加灭菌注射用水。
7.使用期间随时观察暖箱功能是否正常,如暖箱发出警报信号,应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
8.保持暖箱的清洁
(1)每日用清水擦拭暖箱。
(2)长期入住暖箱患者每周更换暖箱1次。
(3)湿化器水箱用水每天更换1次,以免细菌滋生。
(4)空气净化垫每月应进行更换。
(5)应用含有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拭暖箱进行终末消毒。
【注意事项】
1.定时监测箱温并做好记录,严格交接班。
2.暖箱应避免阳光直射,冬季避开热源及冷空气对流处。
3.使用暖箱时室温不宜过低,以免影响暖箱散热。
4.在使用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保证患者安全。
5.定期进行暖箱消毒后效果监测,以确保暖箱处于备用状态。
第十三章  皮肤科护理技术
        第一节   皮肤给药
    【目的】
1.保护皮肤,减轻症状。
2.促进皮损愈合。
3.教会患者外用药物的使用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评估】
1. 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和配合能力。
(4)评估患者对用药计划的了解、认识程度,过敏史等。
(5)评估患者皮损情况,观察有无新发皮疹及用药后反应。
(6)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温湿度适宜,环境隐蔽。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诊 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手套、无菌棉签或涂药用止血钳(夹上叠好的纱布)、快速手消毒剂。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下层放置生活垃圾桶、医疗废物桶。
【操作程序】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事和姓名)。
2.为患者解释用药过程,取得患者的配合。
3.保护患者的隐私、保暖,采取舒适卧位,充分暴露患者局部。
4.戴手套。
5.根据病情及使用的药物,清洁患者局部皮损,清除原有药液、血迹、体液、分泌物等。
6.通过皮肤受损面积确定药物的用量。
7.将药物涂于皮肤表面,沿毛发方向揉擦。
8.按需为协助患者更换病号服,取舒适卧位。
9.按医疗废物分类原则正确处理用物。
10.洗手,并记录。
【注意事项】
1.注意病室温度,避免患者受凉。
2.了解不同剂型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使用止血钳夹取纱布涂药时,止血钳勿触及皮肤。
4.根据不同病情选择涂药力度不同,肥厚地皮损可稍用力并反复揉擦。
5.涂药时从清洁皮损到感染皮损,防止交叉感染。   
第二节  冷湿敷法
【目的】
1.湿敷法具有清洁、消炎、收敛和止痒的功用。皮肤经湿敷后,由于液体蒸发,使血管收缩,体表温度降低,渗出减少,水肿消退。
2.可使皮肤局部温度降低,镇静末梢神经,达到止痒作用。   
3.湿敷法适用于急性渗出性皮损,如急性湿疹、皮炎及小片糜烂等;渗出少、红肿明显、皮肤感染、糜烂及溃疡者均可使用本法。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和配合能力。   
(4)评估患者对用药计划的了解、认识程度,过敏史等。   
(5)评估患者皮损情况。观察有无新发皮疹及用药后反应。
(6)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2.评估环境:安静整洁,宽敞明亮,温湿度适宜,环境隐蔽。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湿敷液的配制:根据评估将适量药物,放人容器中,用相应比例开水浸泡药物,并使药粉充分溶解,自然冷却。治疗车上层放置湿敷盆或小碗一个(内装湿敷液、纱布若干、棉球若干)、湿敷垫、无菌换药盘(内装镊子2把、弯盘2个)、手套1 副、一次性棉中单清洁床单、病号服。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生活垃圾桶、医疗废物桶。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
2.为患者解释用药过程,取得患者的配合。
3.保护患者的隐私、保暧,采取舒适卧位,充分暴露患者局部。
4.铺好棉垫  大面积用橡胶布中单,以免把床单浸湿。
5.戴手套。
6.清洁皮肤  向换药盘中倒人部分湿敷液,用棉球将皮损表面清洁干净。
7.将4~6层纱布于湿敷盆中浸透,挤干以不滴水为准,紧贴于皮损处,如此反复浸湿纱布,20~30 分钟后取下。
8.整理用物放置于治疗车下层,脱去手套,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9.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10.推车至治疗室,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原则清理用物。
11.洗手,按护理级别记录。
【注意事项】
1.湿敷药液应现用现配,不得使用陈旧药液。
2.下肢可用支被架,以利于下肢活动。
3.湿敷一般采用冷湿敷,故而面积不宜过大,不能超过身体表面积的1/3 ,以免感染或药物中毒。
4.湿敷垫必须与皮肤紧密接触。
5.湿敷垫要保持清洁,部位分开。
6.非一次性用物使用后必须清洁并高压消毒。
第三节  清疮换药
【目的】
1.减少鳞屑、尘埃、脓痂等污物对皮肤的刺激,减少细菌滋生。
2.减少抗原物质及毒素的吸收,防止感染的扩散。
3.抽吸疱液,防止皮肤剥脱缺损,利于恢复。
4.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并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促进皮损的消退。
【评估】
1.双人核对医嘱。
2.评估患者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和配合能力。
(3)评估患者对用药计划的了解、认识程度,过敏史等。
(4)评估患者皮损情况,观察有无新发皮疹及用药后反应。
(5)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5)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协助患者淋浴或用1:5000高锰酸钾或1:8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浴。
3.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温湿度适宜,环境隐蔽。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  湿敷液的配制:根据评估将适量黄连素,放人容器中,用相应比例开水浸泡药物,并使药粉充分溶解,自然冷却,放入无菌纱布、棉球。治疗车上层放置1:2000黄连素溶液浸泡的无菌纱布、棉球,换药盘(内含无菌弯盘2 个、镊子2 把)、无菌剪刀、无菌手套、10ml注射器、干纱布、棉签、安尔碘或75%乙醇等,清洁床单、病号服、一次性中单。必要时需根据医嘱带药(如过氧化氢溶液、表皮生长因子等)。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生活垃圾桶、医疗废物桶、锐器桶。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为患者解释用药过程,取得患者的配合。
3.保护患者的隐私、保暖,采取舒适卧位,充分暴露患者局部。
4.铺好棉垫,大面积用橡皮布中单,以免把床单浸湿。
5.戴手套。
6.抽吸水疱  先用安尔碘棉签消毒水疱,用无菌10ml注射器在疱体下方边缘处将疱液抽出,尽量不破坏疱壁,防止创面暴露,以利病情控制后原皮肤还可以恢复。
7.脓性分泌物皮损  用镊子将表皮夹起,用无菌剪刀沿正常皮肤的边缘将坏死表皮剪掉,祛除脓痂,暴露出新鲜创面,然后用1:2000黄连素湿棉球擦洗创面。
8.根据医嘱外喷表皮生长因子等。
9.贴邮票法  将纱布剪成与创面大小相等,浸入1:2000黄连素溶液后贴于创面上;对于创面面积较大的部位应将纱布剪成数块邮票大小湿贴。   
10.头皮皮损换药   
(1)剪短头发。损害较轻、创面分泌物多时,清洁头皮后,用黄连素纱布湿敷,时间应比一般湿敷时间长,且纱布厚(温度不宜过低);尽量清除结痂,暴露新鲜创面。
(2)痂皮不易脱落时不可强行撕扯,可用剪刀剪掉。   
(3)外涂软膏制剂,可在睡觉时戴上一次性帽子。   
11.协助患者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12.整理用物置于治疗车下层,脱去手套,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3.推车至换药室,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原则清理用物。   
14.洗手,按护理级别记录。   
【注意事项】   
1.淋浴时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避免使用香皂、洗剂等刺激性洗涤用物,更不应搓洗。浸浴时间不宜超过30 分钟。
2.病室的温度应在20℃以上,采用暴露疗法时室温应保持在26~28℃,湿度为50%~60%,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高热患者可根据病情适当减少换药次数。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4.物品消毒  凡直接与创面接触的物品,如敷料、床单、枕套、衣服、换药用具、滑石粉等严格消毒。   
5.患者皮损创面大不宜直接接触床单,最好使用支被架,防止被单与皮肤粘连。
6.预防压疮的发生,床单勤更换,保持平整清洁干燥,定时为患者翻身。      
7.换药前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安抚、鼓励患者,取得患者的配合;操作应轻、稳、准,皮损面积大可两人同时换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第四节  封包疗法
【目的】
软化皮损,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促进皮损的愈合。
【评估】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和配合能力。
    (4)评估患者皮损情况,观察有无有无新发皮疹及用药后反应。
(5)评估患者皮损情况,观察有无新发皮疹及用药反应。
(6)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2.评估环境  评估病室温湿度及环境隐蔽性。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保鲜膜、胶布、剪刀、止血钳、纱布、外用药。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
【操作程序】
1.携用物推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为患者解释用药过程,取得患者的配合。
3.保护患者的隐私、保暧,采取舒适卧位,充分暴露患者局部。
4.戴手套。
5.使用止血钳夹上叠好的纱布将外用药涂擦在封包部位的皮损上。
6.用保鲜膜包裹2 圈。
7.用胶布将保鲜膜粘好。
8.协助患者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9.整理用物放置于治疗车下层,脱去手套,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0.推车回换药室,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原则清理用物。
11.洗手,按护理级别记录。
【注意事项】
1.封包常在每晚睡觉前,并于次日晨打开,特殊时间请遵医嘱。
2.外用药物(大多数为激素类药膏或与其他药物混合)药量比平时稍多,稍加揉擦。
3.此方法在使用时应注意封包时间不宜过长,特别在夏季。
4.封包过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发现心慌、胸闷、憋气等不适应停止治疗,及时通知医师。
第五节  浸浴疗法
【目的】
通过药物的有效成分和水作用于人体皮肤或黏膜,达到治疗目的。
1.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3)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和配合能力。
(4)评估患者对用药计划的了解、认识程度,过敏史等。
(5)评估患者皮损情况,观察有无新发皮疹及用药后反应。
(6)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2.评估环境  安静整洁,宽敞明亮,温湿度适宜,环境隐蔽。
【操作前准备】
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一次性浴缸罩、手套、药品、温度计、病号服。以上物品符合要求,均在有效期内。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废物桶、生括垃圾桶。  
【操作程序】
1.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和腕带(请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和姓名)。
2.为患者解释用药过程,取得患者的配合。
3.将一次性浴缸罩套好。
4.放入适量温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常用温水浴:36~38℃;常用热水浴:36~40℃)。
5.协助患者脱去病号服,进入浴缸。
6.使身体充分与药液接触,浸浴时间20分钟。
7.协助患者离开浴缸,擦干,协助患者穿好病号服。
8.整理用物放置于换药车下层,脱去手套,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9.推车至换药室,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原则清理用物。
10.洗手,按护理级别记录。
【注意事项】
1.体弱、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
2.药浴的水温要适度,浸浴时间不能超过20 分钟。
3.治疗中应专人看护,观察有无不适反应。
4.药浴过程中如有感觉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及时通知医生。
5.浸浴后浴盆应及时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您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