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院动态>党建工作

史志话德昌丨德昌青年踊跃参加红军

  

红军长征每到一地,向贫苦百姓宣传革命道理,动员和鼓励青年参加红军。据老红军李廷武回忆,四川省军区于20世纪50年代统计的德昌籍红军约60多名。现将几名有资料记载的参加红军人员作简单介绍。

李小双,王所乡大峰岩的傈僳族青年,家境十分贫寒,红军到德昌时,他背柴进城去卖,红军战士见他面黄肌瘦,衣不蔽体,便给他饭吃,给他衣穿,小双捧着白花花的大米饭,感动得直掉眼泪。回到家中,他把自己的亲历和感受告诉了母亲和哥哥。第二天,小双毅然追上红军队伍,加人了红军行列。

邱广福,六所乡陈所沙沟人。红军路过土门子,叫他作向导。途中,他得知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当即就参加了红军。193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1年,他任南京军区独立团团长,1952年,被派往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深造。同年10月在南京军事学院病逝,年仅38岁。军事学院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王友明(原名罗发仁),乐跃镇新塘村人。1935年5月中旬,正在地里干活时遇两名红1军团前锋便衣侦察员,便主动和他们攀谈,希望加入红军队伍。侦察员给他留下作介绍用的字条。待红军大部队到达乐跃新塘时,王友明参加了红军,转战南北。解放后转业到盐源县等地工作,1986年病逝。

肖绍清,王所乡小冯村人。红军队伍沿安宁河西岸北进抵水塘村时,遇到肖绍清,红军指导员向他询问当地情况,并动员他参加红军,于是肖绍清成为红一军团二师五团一名战士。1936年,肖绍清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9月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随部队转战南北。解放后任渭南公安团团长、白水县人民武装部部长、青海省民政厅建设处处长等职。1962年离休,1982年病逝。

老碾乡的赖成显、朱光明、彭某某,在红军游击队第3支队抵达老碾进岔河时,主动给游击队带路,并参加了红军。红军游击队在岔河遇难时,三人被彝兵抓去,后来放回本村,惨遭地主、民团杀害。

德昌当年参加红军的还有六所的何云武、汤廷彬、庞福顺,王所的杨国鼎、黄伯全、曾友祥、刘传德,乐跃的邓品安、林贵贵、邹明万,锦川的吴绍林、永郎的陈奉林以及许多尚不为人知晓的无名英雄们,但他们都有一个光荣而自豪的名字──红军战士,他们的英名永远铭记在德昌人民心中。

   长征时,数万红军浩浩荡荡通过德昌,历时仅七天七夜。但红军在德昌播下无数鲜红的革命种子,影响十分深远,历史意义十分重大。总参谋长刘伯承分别给许剑霜、邓秀廷写信,解决了红军在德昌快速通过的问题,为红军顺利北上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充分展示了红军将领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红军在半站营与米老么彝族武装交火,通过邓秀廷防区,以及红军游击队岔河谈判,都模范地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致力于增进民族团结。为有效地消除民族隔阂,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给少数民族民众留下深刻印象。红军沿途书写宣传标语,画宣传画,向广大民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宣传红军的宗旨,宣传革命主张,宣讲革命道理,唤醒民众;红军惩治土豪恶霸,查抄地方恶霸财产,开仓放粮,救治劳苦大众。红军播下的革命种子,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德昌县史志办公室供稿)

 

本文附件

您也可能感兴趣